与肉有关
2018-12-19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文/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肉意味着改善,而非日常。每遇隆重的客人来和节庆日,割一块肉回来,都是一件很大的事。都说“当兵吃粮”,也没说“当兵吃肉”的,可见当兵吃肉也是不小的事。但现在部队的伙食越来越好了,从原来的吃得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吃得健康这是后勤保障的进步,也跟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密不可分。回想在这之前,伙食的确是基层连队生活的一件大事,部队的管理作风训练等各种问题也最容易通过伙食问题发泄出来。说到吃肉,尽管连队有养猪种菜的传统,但吃肉问题仍然是伙食管理中的一项敏感问题。一是因为肉太贵,不能总吃,二是因为肉多肉少放在大锅菜里,战士吃多吃少吃好吃坏根本区别不出来,三是所谓伙食是良心工程,包括肉在内的食材一旦吃进肚里,就说不清了,反正是吃了。
20世纪60年代的老兵,写了一段回忆老连队的故事,题目是《可爱的连队》。可爱这个词一直是用来修饰那些被称为祖国花朵的孩子们的,但也有例外的时候,自从抗美援朝以来也经常被用在了军人身上,光可爱还不足以言表,而且还必须是最可爱的人,所以老兵把自己的连队称为“可爱的连队”也足见其军旅情深。他讲到,那年的“八一”节营部宰了一只羊,肉分给了三个连队,到营部就只剩一副羊架子了。营部的十几个人就把羊架子煮了,连喝汤带啃骨头倒是美美地吃了一顿,啃剩下的羊骨头就放在营部外屋的桌子上。那年月吃肉太稀罕了,等到下午三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到营部开会时,依然被骨头的香味吸引,以为骨头是招待他们的,虽然他们来的有先有后,但依然不分先后地每人又把羊骨头又啃了一遍。这样,算一下这堆羊骨头竟然被四拨人分别啃过一遍,啃完还觉得有肉真好,着实可爱。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连队伙食标准大大提高,战士们吃肉的机会多了,但关于肉的跑冒滴漏也多了,反正肉都烂在锅里、吃进肚里,军需部门也不好查的。但碰见硬茬的助理员就另当别论了,检查战士伙食是敢于较真碰硬的。一日,某连队开饭,战士们刚唱完歌落座,还没开吃,检查组就杀了进来。所有人起立,然后问司务长今天买了多少肉?都做了?在哪儿?在菜里。某助理员那个轴劲,当场令各班把菜盆里的肉一片一片都拣出来,一一称重。司务长当时脑门上的汗就出来了,还好那天天气热,大家没在意,肉的斤两也没差到哪里去。
10多年前,我也管过一段时间学员队的伙食,属于那种毫无经验的新手,有人指点伙食费要省着用,不能放开了吃。我的想法正好相反,伙食费就是用来吃的,花光吃好才是正路。靠水的城市,河海两鲜、肉类丰富,一个学期下来,学员吃得还算满意。临到结业时搞会餐,有经验的队都提议伙食费要结余点,我们队正好相反,直接上面盆大的海蟹,掀起伙食的又一个小高潮。正是蟹膏满黄肉肥时,那肉吃得让人感动。正所谓“有肉千日好,无肉少江湖”,时间久了,与连队伙食有关的许多事都渐渐淡漠了,唯有与肉有关的令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