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暧昧的日本战争片

2018-12-19军旅作家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化日本首相二战

文/王 龙(军旅作家)

2013年底,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

该报道引述外媒消息称,2013年的岁末最后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专程到东京一家电影院内观看了热映影片 《永远的零》。这部电影主要讲述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神风特攻队”如何实施自杀式攻击的故事。安倍看后给予高度评价,连声赞扬此片令他“十分感动”。

我顿时感到一头雾水:一部表现臭名昭著“神风特攻队”题材的电影,为何竟然令现任日本首相大为感动?后来我看完此片从网上搜索得知,《永远的零》原来是日本著名右翼作家百田尚树的代表作,此人曾屡放厥词,坚决否认存在南京大屠杀。而他于2006年创作发表的这部畅销小说,上架后在日本狂销300万本,漫画版本也热销400万本,拍成电影上映后一举跃升到日本圣诞新年档票房榜首。

二战结束都这么多年了,像《永远的零》这样一部赤裸裸为军国主义战争狂热招魂辩护的电影,为何还能在当今日本赢得如此广泛的欢迎追捧,在日本社会“大获成功”?看完此片后,答案昭然若揭。《永远的零》价值观被包装得十分精巧,避免了对日本侵略战争集体罪恶和战争责任进行讨论,而是突出个体士兵的无奈、无辜,将宫部久藏这个角色的身份从战争参与者转变为受害者,以“珍视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作为主题立意,让各国观众都更容易接受。但本片最关键之处却在于它采取选择性遗忘策略,故意绕开敏感地带,对日本侵略者带给受害国人民的灾难只字不提,只一味渲染日本国民受到的战争创伤。

我很快发现《永远的零》并非孤案。日本人拍摄的许多二战题材电影,如《自尊:命运的瞬间》《男人们的大和号》《太平洋的奇迹》《我想成为贝壳》等等,这些作品颠覆战争史观、美化侵略历史的手段都十分高妙,极为隐蔽,编导们有意回避了战争正义邪恶的因果关系,更逃避了对造成灾难原因的深层追问,给人强烈的印象日本人才是战争受害者,而且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些改头换面的二战作品把反思变成了颂歌,把战犯变成了英雄,把侵略者置换成了“受害者”。它悄然混淆了真实的人道和虚伪的同情,用片面的写实掩盖混乱的逻辑,并最终将蘸血的谎言罩上一层蛊惑人心的反战面纱,在世界范围内模糊是非界限,美化侵略历史,影响不容小觑。而对于日本艺术家助纣为虐的“思想罪案”,至今鲜有对他们的彻底清算,这才导致今天日本“笔部队”的子孙们继承前辈的“精神法宝”,肆无忌惮地故伎重演,继续炮制《永远的零》这类欺世之作,不断误导世界舆论。

历史的真实面貌要靠一代代人不断拓展掘进,只有将日本侵华研究延伸到更新颖辽阔的精神疆域,将对历史真相的打捞保存引向更尖锐复杂的深度广度,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才越有利于用事实批驳那些歪曲事实、美化侵略的错误言论,也更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全民抗战壮阔而丰富的历史原貌。★

猜你喜欢

美化日本首相二战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美化生活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你走错了
“二战”历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