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生存 动物也“熬夜”

2018-12-19

奥秘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夜行者哺乳动物恐龙

提到昼伏夜出的动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蝙蝠、猫头鹰,因为这些动物与生俱来就是夜行者。但如今,就算你在深夜的乡间野地里,看到成群觅食的小鹿、伺机而动的豹子、鬼鬼祟祟的兔子这些本应该在树洞里睡觉的动物,也不要惊讶,因为当下它们也学会了“熬夜”。

为什么本应像人类一样白天活动、夜间休息的动物,却违背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自身的生物属性,开始昼夜颠倒了呢?其实,这样做都是为了生存。

原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拓张,人类的领土和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少,以往这些动物的策略是见人就跑,但如今还能往哪里跑呢?可以说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求生的本能让它们发现,人类晚上都要睡觉,于是它们不得不在白天避开人类的干扰,选择夜间出行,彻底颠覆了自身物种千万年来的活动模式。

这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也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上进行了刊登。

黑夜活跃

为了解野生动物是如何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以应对人类活动,研究人员整合分析了6个大洲共62种动物的研究文章。

结果显示:如今,夜幕降临后,被调查的动物比人类抵达前更加活跃,它们在黑暗中狩猎、觅食。一些过去通常平均分配昼夜活动时间的哺乳动物,比如野猪,如今它们把夜间活动占比增加到了68%;而在尼泊尔,在人们种植和劳作的地区,堪称百兽之王的老虎,也更多地转向夜间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山脉,为了避开远足和骑行的人类,郊狼在转而夜间更频繁地捕猎。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动物们在无法避免被人类干扰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与人类和平共存而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它们想要以可支配的时间来换有限的空间,以获得短暂的和平。

避开人类

除了昼伏夜出,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动物们对人类的警惕性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

他们发现,无论人类活动会不会直接影响到这些动物,它们都会尽可能地避开人类。比如一只鹿若是远远地察觉到有人类在可视范围内远足,由于在长期的生存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对人类的恐惧,就算这些人不是去追捕、猎杀它的,它也会主动避让,就仿佛遇上了自己的自然界天敌如狼群、豹子一样。为了彻底避开人类,它们选择了在夜间活跃、伸展自己那精力充沛的躯体,而白天则“隐身”

无独有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哺乳动物祖先的行为,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当今才有。早在数千万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们,面临着当时地球的统治者——恐龙所带来的恐惧。而恐龙通常也是白天活动,所以这些哺乳动物为了不被肉食恐龙吃掉,得到生存下去的机会,也转向在夜间生活,直到后来的天灾让恐龙消失殆尽,它们才“霸占”了整个白天,成为地球新的“主力军”。

新的风险

虽说昼伏夜出能避开人类,但对于像野猪、鹿、羚羊这样的动物而言,它们的眼睛天生本就是为了看清白天的事物,因而夜间活动也让它们面临新的风险。

比如一些本是昼行性的兽类,选择夜晚出行,黑暗的世界、极低的可见度无疑会大大降低它们捕猎和觅食、寻找水资源的能力,甚至影响它们的交配行为。这无疑会给它们的生存带来另一种危机。

此外,一些原本昼行的动物在夜间出来“蹦跶”,也会面临被夜行性动物捕食的风险。比如位于坦桑尼亚鲁阿哈国家公园里的羚羊,学会夜间活动的它们虽然有效避开了人类,却比往日更容易落入擅长夜间捕猎的狮子口中。就算不被夜行者杀死,它们的种群规模也会因为寿命变短或繁殖率降低等因素,导致不断缩减。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活动模式的转变可能会改变整个食物网中物种之间的关系,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长此以往,很多动物都可能面临灭绝。

大自然的愤怒,总是提醒人类不要“太过分”,无论是台风,还是泥石流、大地震,都能轻而易举将我们原以为坚不可摧的事物毁于一旦。假如人类狭隘到容不下其他物种与自己并存,那么食物链分崩离析的那天,也就是大自然让全人类粉身碎骨、将人类文明在宇宙间抹去的日子。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学会和这些不会说话的伙伴搞好关系,也是在救我们自己。

●梁衍军 荐自《江海晚报》

猜你喜欢

夜行者哺乳动物恐龙
夜行者(外一首)
西城最美“夜行者”
河流 (外一首)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从电影《夜行者》看电视新闻伦理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