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8-12-18陈思
摘要:番茄灰霉病严重影响番茄的生产质量。采取科学的番茄灰霉病防治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番茄产量的目的。本文就番茄灰霉病防治技术应用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更好地保障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症状;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48
番茄栽培面积大,产量与经济效益高,但连年栽培导致番茄病害越来越严重。其中,番茄灰霉病是栽培过种中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及茎。低温、高湿环境发病严重,导致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下降[1]。
1 症状
番茄叶片边缘首先染病,呈V字形向内扩展,病斑边缘为浅褐色、呈水浸状,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干枯死亡。底部叶片产生肥害后,染病叶片的病斑呈不规则形。叶片感染灰霉病初期,叶片中部有水浸状小点,最后叶片出现轮纹斑,呈浅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有时叶片的病斑破裂。叶柄感染灰霉病初期,叶柄处为褐色斑块、呈水浸状,之后向周围和叶柄深度扩展,严重时叶柄折断。茎部感染灰霉病初期,茎部有小点,呈水浸状,后成长为椭圆形病斑,边缘为深褐色。茎基部感染灰霉病初期,有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表面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茎基部腐烂。番茄的花感染灰霉病,灰霉病菌多从花瓣或柱头处侵染,染病的花会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从残留花瓣、果实的柱头、萼片、病果处感染灰霉病,最后导致烂果。番茄的灰霉病菌直接由果面侵入,在果实上形成外缘白色,中央绿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3~8mm,俗称“花脸斑”。发生番茄灰霉病花脸斑症状轻时,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严重时则受一定的影响[2]。
2 发病条件及规律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以及分孢梗随病残体落在土中越夏或者越冬,条件适宜时即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初发病后逐渐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不断地进行再侵染。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此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为:设施内不通风,环境潮湿,温度为20℃~24℃[3]。凡通风换气控制不好、春季霉雨期、都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3 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耐病,抗病,连续坐果能力强的优质抗病番茄品种,如东粉1号、佳粉21、鲁番茄7号等。
3.1.2种子温汤消毒 将种子放入55℃~60℃温水中,随之搅拌至水温30℃。
3.1.3土壤消毒 6月下旬~7月下旬温室休闲期,均匀撒施氰氨化钙50~100kg/667m2,碎稻草600~1300kg/667m2。翻地20cm以上,起垄,垄高30cm,宽40~60cm,垄距40~50cm,覆盖地膜,用土封严。膜下垄沟灌水至垄肩部,然后密闭温室。白天棚内温度可达50℃~70℃,并保持20cm土层内温度达37℃以上,维持20d。
3.1.4注意通风透光 保持棚膜面清洁。应加大株行距,减小种植密度,改善光照条件。
3.1.5合理浇水 晴天上午进行,忌阴天或下午浇水,且浇水前一天先喷药防病。浇水后迅速放风排湿,尽可能降低温室内相对湿度,减少发病机会。浇水最好采用滴灌,防止大水漫灌。
3.1.6合理施肥 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控制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2物理防治
定植前可用硫磺熏蒸消毒。将温室密闭,每100m3棚室用硫磺粉25g,锯末500g掺匀后,分放在室内,于晚上点燃熏一昼夜,隔3d再熏一次。通透风后再定植。摘除病果病叶,并用塑料袋套住,以免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3生物防治
发病前用30ml霉止兑水1kg,发病时用50ml霉止加15ml大蒜油兑水1kg进行喷雾。或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稀释,7天一次。
3.4化学防治
3.4.1发病前预防 第一次用药在定植前对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第二次在沾花时,在防落素稀释液或2,4-D中,加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涂抹或者沾花,保证花器着药;第三次在浇催果水前1d用药。
3.4.2发病后防治 发病初期用药: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2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如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使成本降低,延缓抗药性,进而提高防效。番茄灰霉病始发期,可在傍晚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施用速克灵、特克多、百菌清烟剂熏一夜,隔7~8d喷1次。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防止产生抗药性,必须用药时,应注意多种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淑莲,陈志杰,张锋,田全福.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生态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02).
[2]张红宇,卡米拉,玛旦古丽.博州地区番茄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06).
[3]周晓燕,冯小燕,朱训永,叶如林.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64.
[4]董金荣,王玉楼,吉同銮,孔兵.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6).
[5]常广杰,王振学.保护地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24).
[6]徐烈琴.棚室番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
[7]盛兆云,张玉红.保护地番茄常见果实生理性病害[J].河北农业科技,2008(08):28.
[8]戴景诗.日光温室番茄病害發生特点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1.
作者简介:陈思,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植物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