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2018-12-18张丽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

张丽明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中心,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多方面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终身学习。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088-02

Abstract: The "student-centered"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as a teaching center. It explores how to better guide students through many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 learn basic knowledge. To master basic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how to flexibly use,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achieve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Student-centered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图像处理技术不再是某些领域人才的专有技术,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与Office办公软件一样的计算机基础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空间。

1 概述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杜威极力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對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

195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从而引发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变化和改革。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2]。

这种教育理念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7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举办的“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2014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3],呼吁“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引起高等教育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长久以来,教师都被人们认为是传授道理,授以技能,答疑解惑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再继续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而要转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最终实现终身学习,“教师的职责是充分培养、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学生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在重视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导”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还要在尊重其主观意志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1.2 课程现状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平面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践制作技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独立的、具有创意的图形图像处理与设计。

由于学习图像处理课程的学生们起点、兴趣和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就会导致虽然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对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在需要创作时无从下手的结果。所以这种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只具有模仿能力,而丧失了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许多高校更倾向于选择规划类教材和知名人物编写的教材,不可否认,这类教材确实有一定的权威性,却很容易忽略教材内容与专业的关联性。学校开设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任务,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够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与专业脱节的统一教材,也是禁锢学生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2 课程改革探索

图像处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首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加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现代艺术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全方位、多层次地选择参考教材,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统一协调起来。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提高实践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打破传统按照书本章节顺序教学,研究从应用角度设计教学,以具体实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专业相关性,贴近生活、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轻松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从学生中采集学习反馈信息,及时修改实施方案。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重点讲授+课后微课辅助教学+讨论、解惑+拓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增加课后實践,解答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课程分配的学时有限,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课堂重点教授部分,将其他知识点作为扩充知识,供有精力的学生课后学习,并将课上、课下的知识点和案例制作成微课,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时,需要正常在课堂听课,完成教师安排的实践练习,课后可以通过在线回顾所学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系统地学习图像处理与设计的知识。

在遇到困难和疑惑时,提出问题供教师和同学讨论,同学们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让学生能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和整合、甄选最佳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能够灵活应用的目的。除此以外,还要鼓励学生提供更多、更贴近生活的图像处理和设计的实例,增加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

2.3 考核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角度进行课程综合考核。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将考核成绩更多地分散到平时,减少期末考核的分值比例。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效果的检验,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技术,还应考核学生的审美、人前表达和合理评价等多种能力。

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分类法,手册1: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教育目标分类法”,他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知道(知识)à领会(理解)à应用à分析à综合à评价,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子类[5]。

在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中对学生采用过程式评价,通过阶段性作业,分别从这6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对阶段性作业的领会程度,收集资料的分析能力,对所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根据手头资料对其进行综合运用、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个人作品和他人作品的客观评价能力。

每次作业完成后,由学生展示作品,阐述对作业的理解,作品灵感的来源,采用的技术,作品的寓意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其他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合理的点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展示学生可以对点评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辩解,这些都将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在对其他同学作品点评的同时也会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引起在技术使用和创作思想上的共鸣。最后由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给出综合性点评。

3 总结与反思

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建议保证课上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课时,这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其他延伸教学的基础;分配适当下课学时供学生完成阶段性作业,包括作业的设计、构思、素材的收集、处理以及针对作业进行的自主学习等方面;并在每次阶段性学习后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评价的时间,并针对学生的作业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为学生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拓展。

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图像处理课程,建议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部分不宜有太大的偏差;但是教学案例和阶段性作业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做适当的调整,使案例和作业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使学生更有职业责任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让学生到企业实践1-2次,用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阶段性作业,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本课程在未来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但是学生们多年来一直接受传统教育,想通过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时间,让他们从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转变成能够完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以自己的意志进行有效学习的人,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 周海林.“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刍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6(1):102-106.

[3] 李培根.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N].中国青年报,2014-08-08(2).

[4] 包国宪.大学教学的真谛[J].高等理科教育,2013(2):1-6.

[5] 侯玉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元分析[J].教学研究,2017(1):33-3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