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对策研究
2018-12-18阮雪松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继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安徽省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省份,已提出规划并着手开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文章依据由创新、生产和应用三大生态系统以及辅助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综合分析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就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产业龙头企业带头能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与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四条对策。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058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迅猛,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作为科技大省的安徽省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相继推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并提出力争将省会合肥打造成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2016年,安徽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年度增幅超过30%,规模接近300亿元,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当前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构建起促进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1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有关的大学、科研机构、原材料供应商、核心生产者、互补投入生产者、互补品生产者、中介组织、消费者等产业的各类参与者,以及产业发展的支撑因素与外部环境等构成的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系统[1]。该系统由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了核心层,辅之以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因素。
在产业生态系统方面,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产业创新中心,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省会合肥更是获批建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安徽省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重点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契合度高。例如推动无人/辅助驾驶相关的环境感知、信息处理、智能反馈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类脑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立;发挥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优势,实行“AI+智能家居”的应用落地等。
在生产生态系统方面,当前安徽省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工作。2016年安徽省工业实现四大突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技改投资突破6000亿元、工业利润突破2000亿元,主要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大省的地位初步确立。在目前已公布的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中就有工业机器人(认定)、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重点培育)等人工智能产业的细分领域,这表明安徽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并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应用生态系统方面,产品的应用环节拥有产业发展的最终“表决权”,从产品最初的创意到生产过程,都必须指向实现用户的需求这一最终目的。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生态系统发展总体较好,特别是在语音识别领域,例如截至2016年,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终端累计9亿台,日均使用次数35亿次;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终端年销售额15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智能可穿戴设备。
除此之外,产业生态系统还需要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政策体系、国际环境等辅助要素的支持。总的来说,安徽省积极投入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辅助要素,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2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通过多项积极的政策措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21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弱
共性技术第一次被规范定义是在1988年美国“先进技术计划”上,是指一种有可能应用到大范围的产品或工艺中的概念、部件,或工艺,或科学现象的深入调查[2]。之后学者们对其定义进行了丰富,比如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使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3]。关键共性技术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明显。对目前亟待发展的一些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引导共性技术的发展[4],人工智能产业就属于这种类型。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就是为了解决产业的共性技术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为此工信部连续几年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用于指导工作。国外对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日本、美国和欧洲为此都成立了半导体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联盟[5]。足以可见,国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能力较强。与之相反的是,尽管安徽省目前有所成就,但无论是大学、科研单位还是企业在对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更多的只是在“单打独斗”。事实上,任何技术的研发离开了良好的技术生态系统,都很难成功,即使取得初步的进步,也很难获得更深层的发现。特别是对于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这种高资金、智力投入型的技术而言,单个的创新单位无法实现。
22产业龙头企业少
尽管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众多,但是很少能够满足龙头企业的要求,产业带动能力弱。根据《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企业TOP100”榜单数据显示,安徽省仅有两家企业上榜,分别为科大讯飞(第5位)和埃夫特(第74位)。且根据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排行榜”显示,安徽省的人工智能企业无一上榜,这说明安徽省人工智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上技术研发主要集中于智能语音技术、机器人技术,覆盖面窄,整体上对整个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23用户对产业的认知不足
由于人工智能产品具有高科技性,在一开始面市的时候,用户对其性能、结构、用途等不甚了解,可能会出现认为这些产品与以往产品类似而很少甚至不购买人工智能产品的现象。加上安徽省同一领域内的人工智能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市场上竞争产品少,可替代性差,产品的丰富程度不足也让用户较少接触到这类产品。政府在进行人工智能宣传教育上也存在不足不够的问题,尽管人工智能研发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企业内如火如荼,但是用户总体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事实上,产品只有引起用户注意和兴趣,才会实现销售。用户效用的实现和用户的满意度,通过反馈机制推动或抑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用户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该产业的生态系统构建。
24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不完善
2016年,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技术驱动下的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作为研发用于模拟、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产生了诸多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并在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时候进行必要的保护。当前安徽省在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方面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诚然,时下对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归属热议不休,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同時,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归谁所有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对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也无相关政策法规可供借鉴。但是安徽省作为科技大省,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依靠政府、企业、智库等尝试制定并试行适用于本省内人工智能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暂行)办法,完善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
3建设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对策
建设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全面部署。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当前,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旨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人工智能产业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对于这一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解决是难点也是发展产业的必然选择。因此要落实已有的政策,并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要注重产学研的精准合作,具体指的是在产学研联合进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时,要精准地找到合作对象,因为人工智能产业是一个研究领域较广的产业,具有丰富的合作维度。产学研合作里面同一个创新单位里面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而同一个研究方向里面又有不同的课题组(项目组)。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开展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出一个精准的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同一研究方向的创新单位合作的总规划、总蓝图、总愿景。此外,由于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垂直产业的有价值数据,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打好基础,从而推动创新中心的建设。
32促内引外,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带头能力
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少,带头能力较弱。针对这个问题,建议从两方面加以解决,简言之,就是“促内引外”,即在省内在继续发挥已有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将其发展为新兴的龙头企业,具体办法是选取省内上一年度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人工智能企业或者近五年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省内平均水平或者科研成果达到世界级别、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等,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当然,作为企业自身也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营销能力,不断开拓市场。在引进外省、外国人工智能实力较强的企业方面,制定各种引进优惠政策,如制定财税政策,在已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优惠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这是基于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以及省内龙头企业少的现实综合考量分析所得的,从而吸引更多外省、外国人工智能企业在皖落户,多角度利用资源。进一步完善机制,落实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引企实效。促内引外,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带头能力。
33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用户需求是任何一种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任何一个产业的重要支撑,对于人工智能产业而言,也不例外。强调应用是硬道理。对于用户对人工智能产品认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拓宽民众了解这一产业的渠道,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场景支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例如完善社交网络,推动用户通过网站购买评价、博客、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表达对产品的感受,甚至鼓励用户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应该充分把握当前社会网络兴起的机会,同用户保持密切的对话与合作,定期开展用户进企业参观、做好用户售后服务、建立用户社区等活动,主动将用户融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来,让产品更加贴近用户,满足用户实际的、动态的差异化需求。
34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
从组织保障、制度法规、代理机构等几个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首先,建议成立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专门小组,统筹协调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落实和持续推进,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依托现有的省内外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新技术培训教育,积极调研,收集分析解决人工智能企业反馈的问题。其次,必须建立完善、明晰的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专项鼓励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分配制度,例如对于共同研发的知识产权成果如何分享、收益如何分配都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确保广泛地调动起合作单位的积极性。最后,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身协调、服务的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要是知识产权代理组织,给予资金补贴或政策优惠,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几家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做好人工智能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并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注重省内已有的合肥市知识产权法庭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产业、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配备专业人员专职负责知识产权的侵权防范、纠纷处理、诉讼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3):20-32
[2] 吴贵生,李纪珍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3]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9):19-22
[4] 王倩,李天柱大数据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4):73-82
[5] 方荣贵,王敏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研究——基于日、美、欧典型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案例比较[J].技术经济,2010,29(11):47-54
[作者简介]阮雪松(1993—),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