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尖刀班”生态化教学体系在理工科院校推广实证研究

2018-12-18史磊周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史磊 周荣

摘要:高校扩招迫使英语大班教学,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适度原则。其中教学规模失衡、教学方法失当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合理组织师资,优化利用有限资源,在各高校现有条件下寻求突破,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设立“英语尖刀班”项目的初衷。文章以生态化教学体系为框架,简要介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实验基地开展的“英语尖刀班”项目的教学尝试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英语尖刀班;生态化教学体系;理工科院校

一、 英语尖刀班构建宗旨及教学模式

(一)英语尖刀班构建宗旨

培养学员具备较强的英语输出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向复合技术型大学转型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组建“英语尖刀班”,汇聚学院精英中、外教师资,以“素养、视野、思辨”为构建宗旨,紧紧围绕“输出能力”这一核心教学理念,通过对精英生源的层层选拔及悉心培养,逐步实现理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并逐步将试点推广为服务于全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尖刀班在探索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并努力为外国语学院一线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尖刀班的构建,正是广大一线教师借此进行切磋、共同进步的契机;同时,英语尖刀班也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理论探寻提供了分析样本和比对数据。

(二) 英语尖刀班教学模式 :一体两翼、分层整合

英语尖刀班基于“输出驱动”理论体系,以英语输出能力为驱动,以实际应用为目标。课程实施导师制,跨度三个学期。线下采取讲座式教学;线上师生利用“YY教育平台”进行零距离沟通答疑,线上线下混合辅助式教学,构建打造“一体两翼、分层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尖刀班是单项英语爱好者的团体行动,班级在配备了优质师资的同时享有多元立体化配套资源倾斜。尖刀班项目团队为学员制定个性化学习规划方案,引入各专业科普知识及科普英语词汇,扩大学员英语赛事参与面,提升英语赛事的获奖级别,增强学员市场竞争力,促进就业率、考研率以及国外研究生就读率,全力打造英语学习精品班级。

二、英语尖刀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一) 英语尖刀班长期目标

培养学员具备较强的英语输出能力,逐步实现培养地方理工科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英语尖刀班预期达到的长线目标。

狭义的目标达成将最为直接地反馈为“三高”数据,即学员的四、六级通过率高、本科毕业之后的就业率高、国内、外研究生就读率高。

英语尖刀班标准课程配置为三个学期,经过三个学期以英语输出能力为导向的科学谋划、认真指导,英语尖刀班学员预期一次性四级通过率达到70%。

另一方面,英语尖刀班重视培养实际交际能力,鼓励并指导尖刀班学员参加国内外大型赛事及实习项目,其中赛事参与率为100%。高水平赛事优异成绩的取得,也必将为尖刀班学员在日后就业、申请国内外深造等过程中添加获胜的筹码。

(二) 英语尖刀班阶段性目标

英语尖刀班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员的不同需求以及英语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遵循的循序渐进性等原则,因此整个课程分解成三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学习阶段,每个学段均设置了各自既定的阶段性目标。

1.第一个学段。

考慮到尖刀班学员均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第一个学段的课程设置以“英语学习方法论”和“赛事培训”为主线,目标实为“授人以渔”。

首先,项目组师资团队以听、说、读、写四个语言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不遗余力地对学员进行分项指导,预期在第一学段结束之际,学员的语言功底更为扎实,为后续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第一学期结束时,尖刀班学员的一次性四级通过率预计达到70%。

其次,赛事培训课程的开设为尖刀班学员开启更为广阔的一扇大门。第一学段内,尖刀班学员以观摩赛事、点评赛事、学习赛事技巧为主要任务,厚积薄发,为第二、三学段参与赛事积蓄能力与经验。

2.第二个学段。

第二个学段开始,尖刀班项目团队开始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员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赛事。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赛事以及参与哈洽会翻译等实习项目,开拓学员的视野、见识,培养学员与世界接轨的意识与能力,收获参与的成就感与参与过程中培养的友谊,逐步成长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英语类获奖级别最高,参与次数最多的一批理工科毕业生。

3.第三个学段。

第三个学段开始,学员未来的发展方向会逐渐明朗,针对学员的不同选择,项目组教师团队会有针对性地开设出国培训类课程,如TOEFL、IELTS;考研课程以及职场英语类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TOEIC。

此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学员以兴趣和实际发展方向为导向,选择适当的课程并在相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为未来的长线发展优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英语尖刀班精英师资及多元立体化课程配置

(一) 精英师资配置

英语尖刀班最大限度地调配整合优质师资资源,选拔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浓厚的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英语尖刀班师资团队,其成员发挥各自所长,彼此通力协作,相辅相成,多元、开放性地为学员提供优质指导。当前10人教师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5人、讲师5人且均具备海外留学背景。

此外,英语尖刀班配置专任外籍教师一名,负责解答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以及定期在英语角等活动现场为学员做英语国家概况讲解。

(二)多元立体化课程配置

英语尖刀班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授课,课程延续长度为三学期,每学期11周课程,其中前10周为授课周,第11周为机动周,用以补充教学内容或者学期测评。以第一、二学期为例,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10周课程设置:课程导入—— 英语学习方法论——语篇阅读——汉英翻译导论——英语赛事培训A ——英语赛事培训—— 写作、诗歌赏析——新闻听力技巧—— 外语资源库—— 词汇学导论。

第二学期10周课程设置:寒假作业汇报——The Road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六级阅读 ——The Bible Story and the Renaissance Paintings—— Guidelines for Public Speak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Movie Forrest Gump —— 六级词汇 —— CET-6 写作—— 英汉比较研究。

四、 英语尖刀班评价监控体系

(一) 英语尖刀班实施“班主任制”和“导师制”

英语尖刀班推选项目组成员之一作为尖刀班的班主任,负责协调并推进英语尖刀班学员的日常制度管理工作,同时沟通协调项目团队其他成员,促进诸事务的落实。

此外,尖刀班实行“导师制”,学员按兴趣及预计未来发展方向分成若干个兴趣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1~2名项目组成员教师领队,在三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为学员提供目标靶向性更強的专业指导,又可以随时监控、测评学员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拨调整可行性更强的教学方向。

(二)英语尖刀班项目组与学员立体交叉沟通平台

英语尖刀班项目团队搭建了多维立体化沟通平台,既随时发布、更新最新学习资料,又通过平台与学员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学员学习动态,使得阶段性测评与监控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大幅度增强。

五、 英语尖刀班配套措施及阶段性取得成果

(一) 配套措施

一方面,尖刀班项目成员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各自非工作时间,义务志愿为英语尖刀班的学员进行教学、辅导等工作。另一方面,项目组成员也一直在积极努力,协作探寻进一步将英语尖刀班可利用资源最大化的契机,目前已配备的配套措施包括:英语学习网络资源库、泛雅spoc平台、专用教室、外教助力、为学生购置英文原版图书等。

(二)阶段性成果

“英语尖刀班”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南区作为试点基地,目前改革初见成效,通过数据比对,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度明显高于普通班对照组;学生参加各级英语赛事与社会实践的比例同期高于对照组;尖刀班学员参加2016年12月CET-4考试,一次性通过率100%,同时报名参加了口语考试的学生,也都取得了B以上的好成绩。

“英语尖刀班”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学生和教师实现了无障碍沟通;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根据线上课程做好充足准备,每次课上都有备而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线上的自主学习及线下教师和学生的协同配合,学生对某一话题的理解更为深入,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为未来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妍.创新班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J]. 读与写杂志, 2015,(7).

[2] 张立新.高等院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J]. 鸡西大学学报,2015,(2).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