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能力为主线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2018-12-18高扬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

高扬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对理工科专业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文章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关键字:能力为主线;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由于其应用广泛,可以编写系统软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编写应用软件,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的入门课程之一。C 语言逻辑性强,语法规范、严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C 语言,培养良好的编程能力,进而轻松地学习其他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因此,C语言课程对理工类学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领会并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要领,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学生的认知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分散重点和难点。建立以编程能力为主,具体知识和语法为辅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和实践中体会编程思维,提高编程能力,以阶梯式递进模式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整个知识体系可划分为7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主函数 main 和 C语言的基本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和表达式、基本程序设计(包含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文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7个教学内容层次顺序进行,重点突出,难易结合,循序渐进。

二、通过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已有20多年,它对促进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情景化、参与性等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法倡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难易适当。针对性是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所选案例要在教学环节具有实用性,并与教学知识点密切配合。时效性是指教师要根据当今时代发展选取典型案例,摒弃一些过时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是指教师所选案例要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难易适当是指教师所选案例要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既不能过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案例会降低教学内容要求,也不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能力。

三、构建程序设计兴趣小组

传统的板书式或者PPT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尤其是不适合培养学生编程技能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设计方法。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应该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可以通过教师组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创建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等方法来实现。

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在自己编程的过程中,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时候,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兴趣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课程学习或实践任务。这样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就得到了及时的消化,互相影响互相帮助,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兴趣小组中起到引导作用,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编程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小组作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开放式的自由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编程兴趣,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根据教学环节设置选取恰当的项目,引导学生从编写简单的程序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复杂的综合性项目拆分成一个个小程序,逐一擊破。

例如,大学生运动会成绩管理程序就可以拆分成几个小程序:运动员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统计等,拆分到不同的学习章节中,其中设置菜单可以通过学习选择结构来编写;循环和数组可以统计运动员的成绩;小程序的模块化可以由函数来实现;动态地管理运动员的成绩可以由单链表的学习完成;最终由文件操作完成学生成绩管理。这种逐步的阶梯型的递进式解决实践任务,提高学生对编写程序的理解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校企合作明确学习目的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面向对象的时代,C语言并没有过时,C语言程序设计在众多语言中占有独特的优势,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邀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学生做讲座,讲解C语言的主要应用背景,使同学明确现代企业对C语言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学之间的差异,指明学生实践的方向,必要时可以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派出学生去企业实习,切身体会C语言的应用背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重要课题,C语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地设计教学的内容层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促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娜.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5.

[2]陆蓓.建构主义指导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编程小能手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