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奖助制度改革下的学风建设研究
2018-12-18杨斯文
杨斯文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重任的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研究生教育领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和科研活动的开展。鉴于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德育功能,文章结合我国的研究生奖助制度改革,探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风建设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奖助制度改革;学风建设;研究
一、研究生奖助制度概述
(一)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内涵
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于2013年7月29日,分别以财教〔2013〕219和财教〔2013〕220号文件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初步完善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助研、助教、助管津贴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以奖优为标准,其目标在于激励研究生潜心钻研、力争上游;国家助学金和國家助学贷款以公平为标准,其目标在于补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而三助津贴以酬劳为标准,其目标在于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科技研发。
(二)研究生奖助制度的改革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便开始了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拟定和改革的步伐。我国最初执行研究生津贴制度,其后采用等级奖学金制度,等级奖学金制度由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两大部分组成,更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潜在能力。之后,又分别采用过学业奖学金制度和国家奖学金制度。自2013年至今,执行综合性的研究生奖助制度。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同时期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制定,都要充分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才能使我国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质高效,发挥其服务于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功能和问题
(一)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功能
1.保障性功能
我国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研究生奖助制度中包含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这两项主要用于对全国招生计划范围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习和生活费用方面的补助,能够保障广大研究生潜心钻研而无任何后顾之忧。这种保障性助学金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于广大研究生的重视和关怀,让广大研究生能够在稳定且单纯的学术环境下成长成才,有助于预防其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并提高其对于国家的自豪感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2.导向性功能
我国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研究生奖助制度中包含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这两项主要用于对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研究生进行物质奖励。该两项奖学金在进行等级设定时会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因此具备较强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
3.激励性功能
这两项奖学金是针对品学兼优且表现突出的研究生进行奖励。这种择优的奖学金评审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广大研究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其端正学术、严谨治学、力争上游、拒绝平庸。
4.教化性功能
现行的研究生奖助制度既包括奖学金、也包括助学金,还包括贷款和津贴,由此,形成了资助保障、培优奖优、“三助”津贴、助学贷款多种奖助学方式并举的机制。上述多种奖助学方式相互渗透、彼此协调,共同构成了我国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奖助学制度,体现出了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视以及“尊重人、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激励人”的教育原则。
(二)研究生奖助制度的问题
鉴于现行的研究生奖助制度并非完美,其弊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日益显露,笔者对现行研究生奖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学风建设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1.奖助形式缺乏创意
我国各大高等学府,无论是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亦或是三助津贴,基本上都是以资金支付的形式进行奖助。过于单一且无趣的奖助形式无法激起年轻一代研究生对于奖助金的竞争欲望。
2.评定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研究生奖助制度中的评定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评审标准不明确,导致落地困难且影响公平;其二,评审内容太片面,导致获奖者无法得到大家认可和社会肯定;其三,评定过程不透明,导致评定结果不公正;最后,评定组织不完善,导致腐败现象滋生。
3.竞争氛围不够良好
奖助学金对于广大研究生而言,不仅仅是物质奖励,更是精神表彰。因此,少数研究生在竞争奖助学金时会出现错误的思想倾向。其一是恶性竞争,为了竞争奖助学金而造成同学之间的疏离和矛盾,不愿意交流和合作,甚至高度戒备和设防;其二是学术不端,为了竞争奖助学金而弄虚作假,阻碍他人学习进度、抄袭他人研究方案、窃取他人研究成果等。
4.不良习惯逐渐滋生
现如今,大部分研究生的家境都比较优渥,因此奖助学金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就是一笔额外的收入。部分学生在独立支配这笔额外收入时,容易养成铺张浪费、肆意挥霍等错误消费习惯。
三、研究生奖助制度改革下的学风建设措施
近年来,高等院校学术不端现象频发。2007年2月26日,中科院发布《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学术不端是指学术和科研领域内一切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行为,包括编造作假、剽窃滥用等。如何将研究生奖助制度更好地应用于学风建设,发挥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还需要我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推动其改革和创新。
(一)适应发展需要
现行研究生奖助金制度里面的资金主要用于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资助,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除了进行基本的学校学习之外,还要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项目调查、科技研发、学术交流和短期访学等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奖助学金在资助项目上一定要多元且全面,以适应研究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奖助形式
鉴于90后研究生群体的时代风貌和年龄特性,我们务必创新研究生奖助金的奖助形式来激发其争取欲望和竞争意识。可以尝试将国学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转变为国外知名院校访学机会、国内高等学府交流机会、项目合作研究机会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机会等。或者可以将个人奖励转变为团队奖励,即将奖助学金提供给由众多具备相同理念和目标的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一方面可以避免个人对于奖助学金的肆意挥霍,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完善评定机制
一个科学、合理且健全的研究生奖助评定机制由评审标准、评审方法、评审内容、评定过程和评定组织等多个要素组成。下面,笔者分别对其进行阐述来探讨如何完善研究生奖助金评定机制。
1. 明确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不明确是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根源,因此,高等院校管理者务必在本校政策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研究生为主体,制定清晰、明确且可行的评审标准。
2. 多元评审方法
高等院校在对研究生进行奖助金资格评审时,首先,务必采用教师和学生双线评价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其次,务必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入且客观地掌握某个研究生的品质和能力,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判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3. 综合评审内容
高等院校在对研究生进行奖助金资格评审时,除了要关注其学业之外,还要兼顾其品行,只有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才符合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标准。因此,在评审内容上,除了定量的学业成绩、论文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之外,还要增加道德品质、言行举止、个人作风等定性内容。从而构建一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否决劣行的评审内容综合体系。
4. 健全评审组织
為了进一步促进评定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高等院校可以建立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让全校领导、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奖助金评定活动中,对评定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最后的评审结果交由研究生代表大会讨论是否通过。如此,便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发放。
5. 完善评审纪律
为了防止在研究生奖助金审定和发放方面滋生腐败现象,高等院校务必完善相关评审纪律,如公示制、查处制、异议制、申诉制等,及时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并允许提出异议和申诉,着重对违纪现象进行查处。
(四)强化德育功能
首先,要充分利用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的导向性、激励性和教化性功能对研究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让其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并担负社会责任;其次,要通过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中的劳动回馈机制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
四、小结
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因此,我们务必通过对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进行改革来进一步发挥其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涤非,陶垠霖,王卫.浅析普通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管理[N].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2]刘智,王娜.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N].长春大学学报,2016,(12).
[3]管新春.美国研究生助学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6(5).
[4]钟英娥,魏清华.研究生教育投入新机制下实施奖助学金制度的激励效能研究[J].市场研究,2016(9).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