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涵义之文献学考察

2018-12-18赵友芬于文杰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赵友芬 于文杰

摘 要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入,对“一带一路”学术内涵的讨论也出现了多种观点,因此在分析比较学术界的诸多观点的基础上,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一带一路”的学术内涵和历史形态是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从考察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一带一路”是一条具有跨界协作、平等和平、互动互鉴、共享共赢等特点的文明交往与共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学术内涵,历史形态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8)20-0038-05

大家知道,“一带一路”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一带一路”在国际范围内已经成为显学,因此其诸多观点与走向也较为复杂。那么,“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一种书写方式,还是人类野蛮的一种传播方式,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显然是一个复杂而且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值得我們普遍关注。我们认为,“一带一路”的学术内涵及其历史形态有待于以文献学的方式予以厘清。

根据建筑考古与文献资料查考,早在4000年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就有了经济与文化交往。 2500多年前,中国南海周边地区也已经有了相关记录,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发挥重大作用。①在当代学术语境中,“一带一路”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历史根源与内在性质来说,它是源于中国的世界经济与文化交往的文明道路,它不是一条海盗之路,更不是一条殖民之路。近些年来,“一带一路”在西方学术界也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许多历史学家与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专家都投身于“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并且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各自的学术视野与理论方法,乃至学术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1.“一带一路”学术内涵问题的诸多讨论

“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学术成果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的,由牛津大学拜占庭史专家彼得·弗兰克潘撰写的《丝绸之路:一部新的世界历史》。该著以全球化的学术视野,全面考察世界历史的不同形态如信仰之路与金银之路,不同性质如灾难之路与死亡之路,不同地域如欧洲与美洲的丝绸之路等,以此进入全方位的历史考察与学术书写,在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影响很大。②问题是,战争、灾难与死亡等,显然不能给人类带来希望与幸福,但是有可能推进人类历史的进步。

其次是美国普林斯顿学者白桂思撰写的《丝路帝国:从青铜时代到今天的欧亚中部的历史》。该著主要探讨欧亚之间尤其是中国与罗马之间的,以中亚与俄罗斯为中间环节的丝绸之路,他们关注宗教、战争,还有海盗等存在样式,尤其是中世纪早期欧洲秩序消亡之后,拜占庭帝国的传承和伊斯兰世界的兴起,游牧文化与非游牧文化分别通过中国推向东方和西方世界。③其中令人瞩目的是“海盗”,历史上有过“蓝色海盗”,现在有索马里海盗。显然,“海盗”等存在样式只能是丝绸之路乃至世界文明的负面因素,不能成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形态。

再次是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丝绸之路起源于各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①这是目前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涵义最为公允的解释。它的起点在中国,名字叫作丝绸之路,这种说法不是来自于中国学者,而是来自于德国历史地理学专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年)。我们赞成这一观点。

还有笔者想厘清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研究中的一些其他乱象。笔者曾经听过一场报告,讨论“南京与海上丝绸之路”。报告人说:“丝绸之路”之前存在一条“前丝绸之路”,笔者认为需要考证;另外,关于“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关系,关于“heritage”一词的含义也不清楚,显然是不合适的;“一带一路”不是一门普通的学问,它需要深厚的学术积累,需要广博的国际学术视野。

2.“一带一路”真正的学术内涵

传统的历史学家与西方汉学家使用多路径的跨学科的方法,凭借考古发掘、图书文献获得材料论述,丝绸之路包括途经陆地、草原、沙漠的陆上丝绸之路与途径海洋、海峡和冰川的海上丝绸之路。具体内容是:一条以中国新疆和中亚为中心的传统的古代丝绸之路为基本内容的陆上丝绸之路,这一观点关注丝绸之路在东起西安,西经南亚、北非到西亚,眺望到希腊罗马的历史发展轨迹。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由西安向东延伸到杭州直到朝鲜的庆州、日本的博多,甚至俯瞰京都;另一条路线是,以中国的泉州、广州为起点,经过中国的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波斯湾与红海,途径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覆盖阿拉伯与北非的诸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②从总体上看,这一新的丝绸之路接近于当代中国“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并由此来构筑一种“丝绸之路新史”。我们认为,这种汉学家观点,基本体现了传统的丝绸之路研究的历史学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学价值。而“一带一路”具有更为丰富的学术内涵,即更为重要的历史细节,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

我们想讨论“一带一路”及其“海上丝绸之路”,试图获得如下较为准确的看法:

关于“丝绸之路”的逻辑学分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将“丝绸之路”分类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分类最朴素、最简单,也是最标准的分类。最近有人将“丝绸之路”分类为“陆上丝路、草原丝路、海上丝路三条路线”,不仅如此,还认为“南京又是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开封、安阳)中唯一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直接关联的都城”;显然,这种表达,其逻辑有点混乱,草原在陆上还是海上?如果陆上草原单列,那么还有沙漠、高原怎么办?如果说南京是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关联者,那么“长安”怎么办?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有专家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开拓”,阿拉伯人考虑到贸易的利益,陆上已经不通,代价太大,而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曾经是世界一流。所以他们就航海到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这些地方。唐代后期,在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和家属就已经有好几万,形成了他们的社区,被称为“蕃坊”。③这一判断是否确切?

首先我们要知道“阿拉伯人”在世界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阿拉伯世界是世界宗教文明的发祥地,阿拉伯人是宗教文明的开拓者和传播者之一。基督教从哪里传播到罗马世界,又经哪些人群传播到西欧。准确地说,阿拉伯人是基督教文明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其次,阿拉伯世界对丝绸之路确实做过许多贡献。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早期,即公元635、638、642年,他们先后建立了巴士拉、库法城和福斯塔特城。根据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先生的考证,仅在福斯塔特遗址挖掘中,就发现了大量的来自距埃及一万五千公里以上的由海路运来的中国瓷器,而且数量非常地多。在14—15世纪之前,欧洲的文化遗址中基本没有中国瓷器,但是在西西里岛和西班牙则有中国的瓷器。④这一现象说明,传统社会里丝绸之路已经向西联系到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一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首先是中国人。

再次,合浦是我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在《汉书·地理志》当中多处提及徐闻、合浦,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合浦而不说徐闻?也就是说,合浦是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有三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可作佐证:

第一,按照我国汉代郡县制的政治体制,合浦为郡,徐闻为县,徐闻为合浦所属。徐闻在合浦诸县之中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但是它只是合浦的分港。

第二,合浦与首都长安有水路通道。王子今说:秦汉时期,古代帝王十分重视水路官道开凿,相关道路开通意义重大。长安由沔水达长江,再由灵渠连接湘水和漓水,再由潇水达合浦。①此案说明,汉代长安也是我国古代通达海洋的首都。

第三,合浦有广阔的海上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网络。日南、都元、谌离、皮宗、夫甘都卢等都是与合浦有着密切交流的城市国家与地区。②这一材料也证明,七大古都中不只是南京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关联。事实上,秦始皇时代就已经拥有皇城通海的惯例。

第四,日本著名历史学家长泽和俊认为,吴国定都建邺,辖浙江、福建、广东直至东京至北越南一带的后汉疆土,继而发展到南方海上领域,朱应、康泰奉孙权时代的交州刺史吕岱之命出使扶南国,表明中国人不仅有了丰富的东南亚知识,也已有了较为广阔的海上丝绸之路。③这也证明,汉代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已有重要的历史记录。

还有,雪域高原上的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的拟定与厘清是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霍巍先生完成的。他认为,“高原丝绸之路”指代的是“通过青藏高原的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域交流的”历史道路。高原之路和草原之路一样,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样式之一。霍巍教授引用了孙修身先生研究汉代使臣王玄策三使天竺的一段文字:“他行进路线是沿龟兹这到西域诸国的,然后折向东至女国(屈露多国),再至吐蕃西南的小羊同,过吉隆山口,出吐蕃至泥婆罗国,达于印度诸国。”④1990年6月22日,霍巍教授以他惊人的毅力,在吉隆县乡亲们的支持下找到这一意义极其重大的历史性石碑。⑤

最后,“丝绸之路”的含义应该是:世界文明语境中不同的民族国家与历史区域中,由于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以经济文化为主体的,超越政党政治、民族宗教和历史空间的,交往互动的发展道路。从逻辑学角度来说,草原之路和高原之路等都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陆上丝绸之路诸多道路行列里的一条亮丽的发展道路。

从交往路径来说,“一带一路”是一条贯穿亚洲、欧洲、非洲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陆地、海洋、沙漠、草原与高山的沟通与互动之路,它既是一条博大的历史空间之路,也是一条古今传承的世界文明之路;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从经济文化传播的载体来说,都有其明显的个性特征。

1.“一带一路”历史传递的轨迹

从特定的历史时间出发,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地域,都会有一种或几种丝绸之路占主流。比如:汉代丝绸锦绣之路,加之陆水两路通达,佛学有所兴起,在我国西部、西南部以及南部均留下诸多文献资料和历史景观,张骞等伟大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播者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魏晋隋唐宗教之路,佛学强盛,玉石文化、宗教文化相互交流,法显正是在越过高原丝路的背景下走向南亚、走向海洋,最后又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宋元明清陶瓷之路,陶瓷艺术兴盛,明代航海兴盛,清代海道式微。这一时代,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代:明代一方面经由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与文化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另一方面也同时传播人类的正义与友谊;民国以来海陆丝绸之路,兴图强国,丝路复兴,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权益得以伸张,周边地区海洋权益得以重建。总而言之,“丝绸之路”总是以特定的锦绣之路、陶瓷之路、玉石之路、宗教之路等方式作为其特定历史时代的主要的历史形态。

2.“一带一路”横向拓展的地域

一是陆上丝绸之路。路径有沙漠之路、草原之路、高山之路,地域到达中亚、西亚、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

一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除到达东北亚、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历史空间。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向太平洋、印度洋,还有北冰洋。人类共同命运的联系与关切,可以伴随着人们的幸福理想与永恒追求走向世界每一个地方。

3.“一带一路”的传统与现代

“一带一路”的关键词是“丝绸之路”,自汉代兴起,经历了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由东方到西方的交叉复合的发展道路。常见图式可视为主要干线。

我们知道,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更是“丝绸之路”历史转型的时代:一方面,中国的丝绸之路到达希腊、意大利,甚至一度到达西班牙;另一方面,在阿维尼翁教皇问世以来,倡导民众将养蚕和植桑引进里昂。1450年,里昂获准垄断整个法国的丝绸贸易。1466年,路易十一将丝绸产业作为抵御意大利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里昂、图尔、巴黎将欧洲丝绸之路连成一片,里昂成为丝绸之路在欧洲拓展的一座新的丝都。①更重要的是,15世纪之后,西方殖民主义的兴起被动地将世界文明送向地球的每一方历史空间,中国的丝绸、陶瓷、玉石等文化媒介可以被动地呈现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相反,“丝绸之路”则以文明、公正与和平的方式走向全世界,伦敦、巴黎等城市举办的国际工艺博览会,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

中华民族始终追求伟大传统的复兴及其与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荣。“一带一路”的构建与发展,将有助于我们突破界域,构建和平平等、文明互鉴与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基本特点十分复杂。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形成的轨迹及其要素是粒子也是波,是映射状、交往式的历史空间。它可以跨越历史与地域、民族与宗教、政治与经济、社会与习俗、地域与疆界等自然与社会因素,是一条走向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共同繁荣、共同幸福的共和之路。其特点具体如下:

1.“一带一路”是一条跨界协作的文明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没有边界的路,从存在领域、合作程度、研究团队到发展前途,它应该具有十分广阔的历史空间。1851年伦敦首届博览会,许多国家为了学习、交往、借鉴与发展聚集在海德公园水晶宫。参加此次博览会的中国商船“耆英号”不仅装载着“荣记湖丝”,还带去了瓷器、丝绸、玉器和铜器等文化商品。“荣记湖丝”的代理人希生在伦敦首届博览会上斩获金奖;②出席博览会的还有来自美国的中国人“顾婉仪”。也就是说,在近代西方崛起之后,中国依然是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平等交往的主要成员之一。

2.“一带一路”是一条平等与和平的交往之路

絲绸之路寻求的是一条平等与和平的交往之路。从学理上说,它是一条经济与文化交流之路;在历史考察中,15至17世纪甚至当代世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以及欧洲有大量交流案例,它们之间用丝绸、陶瓷、皮革、铜钱、香料等物品进行交换。③

即便是在晚清与民国时期这样战争不断、动荡不止的历史时代,国际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依然体现出和平交往的基本特征。1877年,英国的一位艺术家伯纳德·里奇出生于我国香港,他的儿子大卫·里奇191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他们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学习与研究陶瓷工艺,并将这种工艺带到英国的康沃尔郡和埃克塞特郡等地。以他们父子为代表的英国的“里奇家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多元融合的文化语境中走出了一条寻求和平、自由和幸福的东方“陶瓷之路”。现在,他们将根源于中国、传播于半岛、成就于东瀛、影响于英伦的“陶瓷之路”的历史足迹留于多处人文景观中,这些人文景观成为人们追忆历史、缅怀文化的宝贵财富。

3.“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动与互鉴的共赢之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形态首先是锦绣之路,以苏绣、蜀绣、湘绣和广绣为代表的中国锦绣艺术,自古至今始终与周边国家保持着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传统。1956年9月,新中国第一代苏绣艺术大师顾文霞先生,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带到伦敦奥林匹亚展览馆,演示给许多国际友人观赏,在顾先生表演“猫”的记忆的时候,全场观众几乎屏住一口气将表演看到底。①蒋雪英大师则以端庄华丽、婀娜多姿的和服创作,被日本朋友亲切地称作“人间国宝”。这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通过诸多国际交往与流动,使他国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国丝绸之路的艺术魅力。英国多家媒体认为:中国的丝绸是一种经典的传统文化,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静态如同物质之粒子,自然运演;动态如同生命之波澜,相依相随。它是一条文明互鉴与共享共赢的经济与文化合作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构建、和平交往、共同发展的生命之路,是通向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想的幸福之路。

【作者简介】赵友芬,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文献学。

于文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西方思想与文化史。

【责任编辑:杜敬红】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