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流行“极限民”

2018-12-18幺妹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渡边惠子日本

幺妹

同事家“空空如也”

2018年2月,我作为产品技术负责人,来到日本大阪市一家电器集团搞合作开发,为期半年。很快,我便跟日本同事熟悉起来。其中,有位年龄跟我相仿,且都是单身的铃木千夏对我很是热情,她邀请我周末去她家做客,我愉快地答应了。

当我第一次进铃木家时,可以说吓我一跳。进入门厅,她家客厅竟空空如也,“你要搬家?”“不,”铃木千夏微笑着接过我送的礼物,“难道你不觉得这样显得特别安静,我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

客厅里,铺的是北美黑胡桃纯木地板,靠窗户处有个矮小天然感十足的木桌,木桌上摆放了一细高瓷瓶,瓶里插着一枝叫不上来的好看的植物,旁边有两个圆形布垫,看上去禅意无限。

路过卧室门的时候,我好奇地向里面张望了下,只见半掩的房间里,摆放着一个单人床垫,上面铺着素色床单,靠墙处有个衣柜,还有个书架,上面码了整整齐齐的几十本书,台灯夹在书架的一角。“好简约!”我这么说着,心里还是很怀疑,家里搞成这么一干二净,空无一物的,这是闹哪一出?难道她穷成这样?

我们坐在木桌前,喝着茶,我们从万里长城聊到北海道的雪景,从红楼梦到日本知名导演是枝裕和……尽管我的日语不是很流利,但与她沟通起来很是愉快,我们时而抱着双膝大笑,时而望着窗外的树木不语,思想的交融,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室内的空灵所致,让我神思凝聚,眼前空空如也,但大脑的神经末梢异常活跃,这种深入交谈真是不多。

“你是特意这样的生活?”我还是经不住好奇,用手比划了下室内。“是,我觉得物质会让人的欲望无止境地攀升,越来越找不到自己。”

在她家的厨房里,干净的灶台上,只摆放着一组餐具,墙上挂着一个菜板,旁边摆放着一个菜筐,连最起码的冰箱都没有。铃木千夏始终面带微笑,“我是个‘极限民,目前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极限民,这词我还头次听说。回去后,我在网上查了这个词,才知晓,目前,日本很流行“极限民”,就是大繁至简,抛弃物质享乐,回归内心精神世界。

对此,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活的矫情,心里暗想,可能日本国民生活优越,可以凭着性子来,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归对物质的热爱,哪个人会超凡脱俗,有着清静无所求的境界?

正当我觉得这是痴人说梦,无法持久的一种生活方式,另一件事,让我有了新的领悟。

主妇也“疯狂”

我的邻居是一位端庄的家庭主妇,名叫惠子,年龄大约30来岁,每天都会看到她准时定点出来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垃圾箱内,遇到她时,她都会冲我哈腰点头示意。

早上7点,她会抱着小女儿,送上小学的儿子到离家不远的校车站牌下,然后,看着小儿子上校车,还不忘叮嘱几句。可以看得出来,是位贤妻良母。

有天,惠子送来她亲手做的寿司给我,这让我很是惊喜。在简短的交谈中,得知她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东北职教过,所以,她对中国人也充满了好感,还说父亲在中国时,也时常得到中国人的各种照顾。“有时间来我家坐坐哦。”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敲响了她家的门。

惠子的家干净整洁,出乎想象,我内心赞叹日本人的收纳功夫,一定是将物品都归纳到箱子里、柜子里。因为她家根本就体会不到有两个孩子的那种凌乱不堪的现象。目光所及一尘不染,没有杂乱无章,有的只是井然有序。

小女儿在午睡,小儿子在自己的卧室里画画,一切安静祥和,让我产生了走错房子的错觉。因为我有个表姐,也是2个孩子的家庭主妇,每次去她家,孩子相互间追逐打闹,刺耳的噪音不绝于耳,衣物也许会出现在厨房,客厅里摆放着锅碗瓢盆……

刚开始,我很是不适应,觉得表姐家乱成一锅粥,而表姐却置若罔闻,“你一个人清静惯了,这才是家的样子,小孩子吵闹很正常。”

她反过来倒是教育我一番,要我赶紧嫁人生孩子。每次去,也都是让我帮她带会孩子,她关好卧室的门,在里面补觉,说晚上基本整夜未睡觉,趁机休息一会儿。“当了娘后,感觉好辛苦啊!”

每次去,她都会不断地抱怨,孩子奶粉太贵,但说起奶粉,又觉得还是国外的好,并且还会好几个牌子来回对比,一边感叹孩子东西太贵,但还不停地下定单,每天忙着下定单,收快递。

而相对比,惠子平静祥和,根本就没有表姐那种急躁与不安。她家的客厅,也是纯木地板,一套舒适的暖色沙发,棱角都是采用倒圆角工艺,避免小孩磕碰。没看到电视机,也没看到小孩玩具。廚房和卫生间也是极简风格,“难道你也是‘极限民?”

“在我小女儿出生的半年后,我把家里的80%的东西都丢掉了。”惠子自豪地说。“以前我不停购物,情绪不好时买买买,情绪好时,更是买买买,结果,有一天,我发现成了物质的傀儡,袜子,备份了十双到二十双,同时拥有五种材质的鞋刷,等等,每次使用时,面对选择,我突然发现,我只能穿一双袜子,一次,只能用一只鞋刷,那我买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丢掉以后,我觉得人生‘减肥成功。生活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而不是随着日积月累,变得‘虚胖气喘,现在的我,是‘精神抖擞。”惠子的话,幽默诙谐,我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

“那你看到心仪的东西难道不想拥有?孩子都爱玩玩具,你真的一件都没留?”

“要做到断舍离。”惠子目光坚定不移,“决定生活品质的不是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是你内心所属的幸福感与生活的舒适度。这就需要时刻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坚决地执行。”

“每周,我都会领他们去游乐场游玩,还经常去公园,让他们认识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这些,比简单地闷在家里,玩玩具好得多。”

这时,她的小儿子来到客厅,礼貌地向我问好,然后将画好的一幅画给惠子看。我凑过去,那是一幅荷花,有水墨画之意,画风干净,有种超乎年龄的艺术气息。我连连称赞。

惠子也是夸了几句,然后指出了不足之处,并说会带他去池塘看荷花,仔细观察荷花的叶子,增强笔下荷花的生命感。

后来,我才知道,惠子不仅是丢了家中80%物品的家庭主妇,而且是个小有名气的漫画家,目前她已经出版了3本漫画书,并把所有版税所得的钱都捐了出去。

相对于常见的“买买买”的物欲主妇,做到抛弃80%的物品的“断舍离”的惠子,真的不是一般的疯狂。

这么多人选择做“极限民”,一定有其道理,我开始反思。尽管自己不是随心所欲的网购,但每周也会有一两个订单,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针头线脑,也没少购置。

有很多网购回来的真的是几个月才用一次,更有的因为颜色或者别的原因而束之高阁。床底下,柜子里,被各种杂物堆积,更有的,摆放在屋子的角落里,任其落满灰尘。尽管有时也去“断舍离”,但还是为新购置回来的东西不知放在哪里而感到心烦意乱。

丢掉一些,只买所需,这时的我,思想有所松动,逐渐意识到“极限民”的好。

上司的“有偿服务”

奢华并不等于浪费,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的日本的主管上司渡边是个不多见的和蔼之人。但这不等于他没有威严,他拥有一般领导人特有的执行力,并且很有个人魅力。

他衣着得体,穿的服装据说都是价格不菲,仅一件衬衫价格就大约5万日元(约3000元人民币),是位相当有品位的一个男人。

不过,我逐渐发现,他的服装就是几套来回换着穿。有次,晚上大家在小酒馆里吃夜宵,渡边哼着日本民间小调,有点微醺。有个男同事有点喝多了,语言有些犀利。“大叔,你为何天天穿得这么正式,就不能放下身段,穿得随意一些?每天看到你,都会有无形的压力呢!”

其实,渡边还很年轻,也只有35岁,“臭小子,有压力才有动力。”他倒是随弯就弯,教育起来,“我是时刻提醒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而不要把过多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上。”

“比如早上穿衣服,是穿这件好,还是那件好呢?如果买上几套合体的服装,就不会有太多的啰嗦,哪怕贵上几倍。要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渡边讲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下,“如果你们抛弃一件认为生活中并不特别需要的物件,我会给你们1千日元。”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同事们欢呼雀跃,当然,我们都认为他是一句醉话。

可第二天一上班,渡边却告诉我们,他的话真实有效,是真的“有偿服务”。“那你岂不是要赔大发了,况且,对你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渡边大手一挥,“没好处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事实证明,舍弃一些物件,真的是大有益处。有位男同事,上班经常迟到,这些天一狠心将游戏机丢掉,不再熬夜贪玩。“一直没下狠心丢掉游戏机,丢掉后,感觉一下子生活有了条理,不再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了。”此后,他又丢掉了一些认为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当然,他是不好意思向渡边索要“小费”的。

以前,也看到一些名人关于崇尚极简主义的报道,比如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你不需要决定要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他的家是极简主义的奉行地,几乎没有家具和配饰,只有一幅爱因斯坦的画像、一盏Tiffany的落地灯、一张床和一把椅子。他,永远的牛仔裤+永远的黑上衣。“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他的名言。

过去我觉得,这些名人所做的事跟自己无关,但经过接触“极限民”,认为生活的有趣在于“取舍”。梭罗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做“极限民”,会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如今在中国,人人慨叹时间都去哪了?为各种事忙,在某购物网上花费一两个小时,在工作上,往往一心几用,一会看看手机,一会浏览下购物网站,与亲朋聚会,大伙都低头看着手机网聊,最亲近的人都忘了关怀与沟通……

各种忙的状态下,是一个个疲惫不堪的靈魂。工作执行力低下,经常与别人进行各种攀比,他家的房子真大,那个人的豪车我什么时候能买得起?内心做着比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得不到安宁,经常动怒,各种看不惯,情绪化。

现在中国流行“佛系中年”“佛系青年”,其实,也是在说明人要尽量看淡一些事情。但如果做一个“极限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更具有现实意义。

只做到精神麻木,是不健康也不算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时,极简主义也是一种节约、环保,更加注意力集中,更彻底地做自己。

由此,我拒绝了亲朋好友委托我在日本购物的请求,把带过来的70%的物品丢掉,把还未开封的化妆品送人,书尽量不买,拥有一个电子阅读器足以……

如今,生活简单起来,去掉那些无用的东西,我越来越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不买新东西,所以就会更珍惜现有的东西。”生活中也学会了感恩,做个“极限民”,“少,才是一种幸福。”

编辑 杨晓琴

猜你喜欢

渡边惠子日本
美食无国界品味有共鸣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可乐
《黄金时代》日本版
郑合惠子:率真Lady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
从《挪威的森林》看友情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