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三副面孔”
2018-12-18殷啸虎
殷啸虎
千百年来,围绕曹操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评价:一是奸雄,二是枭雄,三是英雄。
先说英雄。
曹操在同劉备纵论天下英雄时,曾这样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显然,曹操是以英雄自诩的。
曹操是参加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联军起家的,随同他起兵的鲍信就对他说:“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这拨乱反正四字,正反映了曹操的英雄本色。他以兖州为根据地,依靠收编的青州兵作为基本部队,网罗了一大批谋士武将,以扫平群雄、一统天下为己任。他在建安十五年感慨:“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次说枭雄。
枭者,凶猛之谓,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曹操身处乱世,遭逢群雄纷争,能够脱颖而出、统一北方,靠的正是这种“枭雄”的本领。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谋略,另一个是把握战机。
他的政治远见、政治谋略都比对手要棋高一着,特别是“奉天子以令诸侯”,是他最终能够打败对手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
就把握战机而言,在当时的群雄之中,曹操的军事力量并不是最强,但他刚毅果断、深谋远虑,同优柔寡断的袁绍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建议荆州牧刘表趁机偷袭许昌,却遭到拒绝。不久,刘表病逝,曹操兵不血刃地夺取荆州。
再说奸雄。
一般认为,《三国志》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奸雄一说的出处。的确,曹操为人行事多有狡猾奸诈之处,但这恰恰是曹操政治谋略的体现。
我们来看看曹操对三个反对者的不同处理态度:祢衡当众辱骂曹操,曹操虽然非常恼怒,却没有杀他,因为一旦杀他就会显得自己气量狭小、不能容人;陈宫原是曹操的部下,后辅佐吕布,被俘后又拒不投降,曹操不得已将他处死,但“扶视其家,皆厚于初”;孔融以名士自居,不仅政治上与曹操的见解不同,还处处同他作对,加上孔融在士大夫中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曹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曹操不但杀死孔融,而且将其满门抄斩。
总之,曹操是英雄气概、枭雄本领、奸雄手段。这“三副面孔”,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