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人集体退役 中国再无消防兵
2018-12-18
10月9日上午,公安消防部队移交应急管理部交接仪式正式举行。自今年3月改革方案公布,历经半年多的过渡期,中国已实行53年的消防现役史走向终点。媒体注意到,这支消防力量退役、转制意味着,我国消防职业化改革已经落地。
10月9日上午10时,“公安消防部队移交应急管理部交接仪式”举行,意味着归属于武警部队同时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的消防官兵正式退出现役
5位老同事先后履职新岗位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消防力量属于公安消防民警队伍。直至1965年,消防现役制度开始实行。当年5月,全国公安消防民警队伍小队长(班长)以下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转制后,我国消防现役制度的历史定格在了53年的长度之上。
2018年全国两会上公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梳理发现,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下辖的消防局仍然沿用局长、政委双主官管理体制。7个月的过渡期内,该局四位副局长和一位副政委先后亮相,分别为琼色、罗永强、张福生、魏捍东、詹寿旺,上述五位副职领导此前均在原公安部消防局任职。
确实不能小看消防经验,现代社会中的消防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确实要比“拼命”更加重要。2015年天津港火灾中,由于引燃的是化学药品,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消防员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水扑火”,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置自身于危险中。
当时,央视在节目中曾连线中国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袁宏永,他那时曾建议公安部消防局独立出来参照公务员享受待遇,这样消防队员能干一辈子,可以在多次的灭火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转隶后仍实行授衔制
今年7月,官方给出了消防部队退出现役后的改革方向,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即和国际接轨建设职业化消防力量。实际上,现役消防与职业化消防孰优孰劣,这在业内人士中一直就有所争论。职业化消防实际上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国际上的消防职业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式:消防工作“外包”给企业,实现职业化的同时,消防的公共服务属性也将减少,需要进行市场化收费;将现役公安消防转为“职业化”公务员。
1984-2009年,深圳率先实行了消防职业化的改革试点,建立了内地第一支公务员编制的职业化消防队。但由于消防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另外,公务员编制的“职业化”消防员在抢险救灾时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无法保证。一些危险的任务,甚至出现了从外地调派现役消防员进行抢险的情况。
正因此,职业化消防体制下消防员的荣誉感缺失、奉献精神不足等问题,成为了现役消防的拥护者主要担心的问题。
而职业化消防体制下消防员荣誉感缺失问题已经有了应对措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救援衔条例(草案)》已于日前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专家分析认为,实行消防救援授衔制度,有利于增强消防救援队伍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确保队伍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