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8-12-18

红土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旧址遗址红军

漳平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央苏区范围。早在1919年,漳平就有一批爱国知识青年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大革命时期,漳平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县农民协会、县工会、县妇女部等革命团体,开展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域内的革命烽火迅速燎原。从1928年诞生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起,到1937年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结束,辖域内创建岩南漳、岩连宁两大游击区,建立中共岩南漳县委以及10多个县级以下各级党组织;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和15个区、100余个乡村的苏维埃政权;组建县独立游击大队、漳平红二团、岩南漳游击队等各级革命武装60余支,参加正规红军、红军游击队、赤卫队近6千余人,并组织发动2万多名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一军、红军东路军、红八团、红九团等中央主力红军部队均曾在这块战略前沿阵地浴血奋战。漳平由此承担着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东南大门的艰巨任务,不愧为“前哨尖兵”的称号。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朱德、罗荣桓、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等我党我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少海、赖毅、郭化若、魏金水、伍洪祥、王直、李德安、熊兆仁等老将军都曾在漳平这块红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过。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相关部门认定漳平革命基点村129个,其中省定革命基点村31个,市定革命基点村98个,同时确认老区乡镇的比重为100%,老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0%,属于全国一类老区县(市)。据普查统计,全市革命遗址共41处,其中革命遗址39处(现存革命遗址36处、完全损毁革命遗址3处),其他早期党史人物遗址2处。

漳平市红色资源优势丰富。1982年,被列为漳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2处:红军题壁留款信旧址荣福堂、龙车革命纪念碑。2016年,被列为漳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13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张贴旧址(太平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达道堂)、溪南下林民兵仓库旧址(南洲书院)、漳平县城防第一赤卫队旧址(彰福堂)、中共龙车支部成立旧址(游氏宗祠)、内山乡赤卫队旧址(琴形祠)、龙车乡苏维埃成立旧址(建溪堂)、邓子恢革命活动旧居(陈宝英厝)、邓子恢祖居、陈开路旧居(华上堂)、宁洋革命烈士陵园、溪南革命烈士陵园、新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上列39个革命遗址中,列入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即红色漳平馆、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

近年来,漳平市政府十分重视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工作。在抓好遗址保护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兴建了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3A级风景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游客前往参观访问,收到了传扬红色精神,教育后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旧址遗址红军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爱听红军的传说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辽上京遗址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