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区“扁担剧团”再传扁担精神

2018-12-18

红土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赣剧扁担剧团

“扁担剧团”下乡演出

“‘扁担剧团’又送戏下乡来啦!”5月8日傍晚,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镇际岭村的男女老少们早早地吃完晚饭,搬着凳子来到村口的广场,耐心地等待着演出开始。原来,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当天晚上将在这里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十九大精神文艺巡演。

“小时候,这支‘扁担剧团’就经常挑着戏箱来村里演戏,可把村里的小孩们乐坏了,早早地搬着凳子来戏台前占位。”老人们一边观看演出一边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交通条件也更好了,剧团的人再也不用扁担挑着戏箱子,而是开着大车,带着舞台来演戏给群众看。

“新时代 新征程”十九大精神文艺巡演是该中心为宣讲党的十大精神,专门编排的一台文艺节目,通过送戏下乡的方式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老区红色故事等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歌舞、快板等文艺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及基层老百姓的心坎上。

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前身为浦城县赣剧团,于1956年10月经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坚持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工作方针。在那交通不便、经费匮乏的年代,剧团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编辑成戏曲片段,演员们挑着扁担自带铺盖送戏下乡,深入田头、宅院,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哪里有村庄,就到那里演;哪里有群众,就到那里去。这支挑着扁担走四方的“扁担剧团”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他们的戏演到哪里,老百姓就把凳子搬到哪里,把掌声带到哪里。剧团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福建画报》、《闽北日报》等各级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各级文艺组织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娱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这支“扁担剧团”渐渐陷入困境。国家二级演员叶红在戏剧最受欢迎的七十年代进入剧团,40年间,她见证了剧团的辉煌和衰退。戏剧开始走下坡路后,剧团不断尝试改变和创新,把老区的发展和闽派古琴、剪纸艺术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歌舞、戏剧的彩排中,用戏曲曲牌套现代词,在改革与创新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剧团的表演方式不仅有传统的赣剧戏曲,还有歌舞、表演唱、朗诵、快板等多种表演艺术。

“剧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就是为社会、为百姓,提供更多健康和精美的精神食粮,传递社会正能量。”中心主任甘跃华说,为了把好戏送到百姓身边,弘扬传承发展赣剧艺术,传达国家的思想方针政策,体现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剧团每年都会排练一场体现时代主题的文艺晚会送到百姓身边。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为该县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正以赣剧艺术传承为抓手,发挥人才、设备专业优势,全面开展群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进敬老院等“六进”基层活动,通过每年50余场的惠民演出把文艺的种子播撒进南浦大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如今,这支“扁担剧团”又焕发新貌,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续写“扁担精神”新华章。

猜你喜欢

赣剧扁担剧团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金扁担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挑扁担
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实践——以江西鄱阳赣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