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2018-12-17魏阳
魏阳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在世界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知识;思想品德
作为知识宝库、文化殿堂和信息枢纽的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终身学校”,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就必须要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本文就这方面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概括起来,图书馆馆员应具有如下几点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可分为:
(一)政治素质
任何一个人的命运都与社会紧密相关,只有把自己的学识,才华与本领贡献给社会,才会有前途、有价值。因此,要求图书馆馆员一定要热爱祖国、报效于祖国。
(二)职业道德
图书情报工作是为特定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干一行、爱一行,甘当配角、乐于奉献。要把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与开发利用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去。
(三)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要求图书馆馆员时刻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去迎接图书馆工作中新的挑战。
二、文化知识素质
这种素质是发展机遇,成就事业的根本。要求图书馆馆员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学识水平,而且要“一专多能”,知识多元化。这些可包括为:
(一)计算机知识
伴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要求图书馆馆员在计算机理论、操作、维修乃至软件研制开发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量,使计算机成为自已得心应手的工具。
(二)专业外语知识
由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日益频烦,各语种的图书文献随之大量涌现,收藏开发利用外文图书文献工作的力度势必加大,要求图书馆馆员努力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已刻不容缓。
(三)专业知识
由于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图书馆馆员尽可能地注意知识博与专的统一,广与深的一致。要掌握各学科之间的交又渗透情况,了解边缘学科,前沿学科及新兴学科的发展方向等。这是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重要条件。
(四)文献信息管理知识
要求图书馆馆员对这种知识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方法以及随着文献信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都应很好地掌握并不断地充实、丰富、创造和发展。
(五)其它知识
图书馆工作实践活动证明,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高质量地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其它学科,比如社会学、公关学、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统计学、美术学,等等,都应很好地学习和掌握。
三、技能素质
(一)信息意识及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意识是人脑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对客观事物(信息)收集、整序、理解、识别、辩析、评价、吸收、研究、利用、传递和交流的反应能力。它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值息保留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形式。图书馆馆员只有具备了足够强烈的信息意识,始终保持对信息的积极姿态,才能及时抓住国内外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向和苗头,迅速选定研究课题,然后从无序的文献汪洋大海中或繁杂的社会事物中以最短的时间查找、整理、加工出有价值的实用信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化技术的应用,为情报信息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服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情报信息服务的速度,国际互联网的开发利用拓展了信息资源,实现了国际间的资源共享。图书馆馆员接触的业务将从以往的书刊信息资料转移到区域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讯技术上来,他们不再是文献文字单一形式的传输者,而是要将文献的文字、动态图像和声音等同时传输给读者,这种综合的信息传输技术将比传统的方法复杂得多、也有效得多,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及时掌握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快速获取信息资源和传递信息产品,为开展现代的情报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其它多种技能
现代信息环境的变革,给图书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此时,图书馆馆员必须要有接受现代思想、现代意识的能力,学习掌新兴知识的能力,适应现代管理模式的能力,富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能力,写作能力,要求图书馆馆员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洞察捕捉选择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灵活解决信息被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能力,开展读者培训教育的能力,创造优美环境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公关能力等。
针对上述对图书馆馆员素質的各种要求,就必须要加强领导、设定学习计划,组织自学和开展各种培训、继续教育,以使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迅速提高,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开拓图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