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2018-12-17连亚恒
摘 要:齐泽克是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家,他主要致力于用精神分析学思想去研究意识形态问题,从而拓展了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途径,但是齐泽克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把意识形态等同于社会存在,使之无法走出意识形态的现实道路,这也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齐泽克;意识形态;社会存在;幻象
齐泽克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主要有精神分析学的概念、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对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某一方面的介绍和研究,缺乏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整体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因此,本文将在阅读齐泽克主要著作的基础上,对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梳理,并给予评析。
一、齊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
(一)自在、自为、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
齐泽克认为,自在的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教条、思想、信仰和概念等复合体的意识形态概念。“自为”意识形态,是对自在意识形态的一种否定,即他性的、外化形式的意识形态。到第三个阶段,齐泽克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支撑人现实感的无意识幻象。
(二)意识形态如幽灵般无处不在
在齐泽克的眼里,意识形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他说:“意识形态可以指称任何事物,……几乎无所不包。”意识形态犹如幽灵渗透到我们社会机体的每个毛孔,以无所不能的能量,构建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空间。
(三)穿越幻象:意识形态批判
齐泽克认为,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幻象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它不再是马克思的宏大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的虚假意识,而是遍布在人的生活、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的非常琐碎、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个人体验。
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意义
(一)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把意识形态简单的当作知识理论来理解,而齐泽克则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论述意识形态,揭示了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揭示了它对人的欲望和快感的操纵,开启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视角。
(二)论述了“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社会存在”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往往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与社会存在相对的社会意识,而齐泽克却从意识形态本身出发,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即社会存在。齐泽克着重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来阐述意识形态,从而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告诉人们要坦然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
在齐泽克看来,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告诫人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在齐泽克看来,人即使努力地追求幸福生活,但得到的却可能是痛苦的回应,但人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痛苦也好,快乐也罢,终将不会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人要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而且要学会坦然地接受它。
(四)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齐泽克认为,不自由中的自由才是人类真正地自由。如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工人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其实就隐藏着工人遭受资本奴役的社会事实。这种悖论性自由揭穿资本主义的自由假相,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所宣扬的自由提供了一种可能,如共产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就是有效的、真实的自由。
三、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缺陷
(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片面性
众所周知,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论证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齐泽克却片面理解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将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缩小了,进而论证了人的消极无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齐泽克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忽视了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他思想的不足之处。
(二)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性
齐泽克理论间接地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作了某种程度的庇护。他将个人定位为一种被动的消极物,在这种理论支撑下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灾难或者不公平的对待等情况时,人们摆出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更谈不上去付出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进行了庇护,因此我们在理解其思想对社会解读的有效性时也不能忽视其危害性,以防止整个社会的公共精神的缺失。
(三)他所带来的消极无为思想
在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下,人是一种消极的动物,是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能力的,长期下去,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支配下,人就会丧失奋斗的精神,萎靡不振。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发展存在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更加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不断创新,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像齐泽克的意识形态那样,靠幻象来安慰自己,来获得生存和发展。
四、结语
齐泽克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建构社会现实的真相,并向我们证明了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现象,为我们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但是其理论背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进行了庇护,陷入了前后矛盾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对其思想进行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韩振江.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2] 齐泽克著,方杰译.图绘意识形态[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40.
[3]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社,2002:28.
[4] 夏亭亭.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2011,29.
作者简介:连亚恒(1991.03-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