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2018-12-17梁根琴谢姝君
梁根琴 谢姝君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越来越看重创新性这一元素。城市的创新能力的强弱和创新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及高消耗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在面对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年来赣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内其他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在客观全面分析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赣州市发展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一、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
(一)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
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型城市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包括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创新主体五大核心要素。其中创新机制主要是指各项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创新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创新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好的创新机制的运用;创新资源主要是指在创新型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其中高端科技人才则是各创新型城市竞相争夺的对象,各大城市都已经发布了抢夺高端人才的政策,另外资金和高端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创新环境既包括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公开程度等的硬环境,也包括整个城市居民的创新意识及氛围;创新绩效是指创新城市在其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创新绩效是衡量一个创新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主体是指负责创新城市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动主要由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大企业及各金融机构承担。
(二)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性、集聚性、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其中创新型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模式及发展理念两个方面,而这种创新性可以体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等各个方面;集聚性。创新型城市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元素的集聚,这些经济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可以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转变,通过形成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推动创新型城市的發展;创新型城市的可持续特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原有的依靠资源消耗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依靠科学技术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对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二是城市卫生环境的可持续性;三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
二、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SWOT分析
(一)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南面的城市,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赣州市东临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是中国沿海的腹地和内地的前沿,具有承南启北、呼东应西的区位优势。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京九、赣龙等铁路干线贯通全境,昌赣深客专正式开工,赣韶铁路正式通车,构筑起了连接粤闽湘、港澳台,通达国境外的快捷交通网络。赣州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形式大大提升了赣州市与其他城市交流的频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赣州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2.文化底蕴深厚。赣州市是一座具有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赣州市将“厚德务实开放敢为 只争朝夕 创造一等”十六字确定为赣州市城市精神。其中客家文化中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是赣州市城市精神的根源,这对推动全社会勇于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赣州市创新型城市的劣势分析
1.高端产业缺乏。赣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增长大部分还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而附加价值较高的高端产业在赣州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同时目前赣州还未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各产业在其建设过程中具有较为严重的重复分散现象。
2.创新人才不足。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发展。近年来赣州市的人才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赣州市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得到较好较快发展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受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的制约。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相比,赣州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缺乏,甚至很多优秀的本人人才外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
(三)赣州市创新型城市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世界各国开始对高端人才、核心科技、高端资源进行争夺,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既为创新型城市发展带来了寻求发展新资源和增强发展新动力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的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已然成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赣州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力争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探索出一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
(四)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挑战
赣州是家具产业集群、脐橙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园区等在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家具产业集群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规划不够统一,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产业集聚效应不高。
三、赣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主体
在创新城市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是城市创新活动的主体。首先应营造企业创新氛围,通过精神及物质两方面适当鼓励企业员工进行创新尝试。其次不同创新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最后,企业还应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引导,加强自身研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培养与吸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创新人才。因此,赣州市应该出台各项政策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并防止本人人才外流。首先与当地高等院校紧密联系,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加紧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以政府牵头出台各项政策吸引当前紧缺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制度还不够完善。但发展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必然面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此为鼓励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思。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技术基础,推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与产业化是建设创新型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李振华.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1):7—100.
[2] http://www.newskj.com/news/2011-09/19/content_ 684972.htm.
[3] 冯云廷,新型城区关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06).
[4] 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 2006(2):10-12.
[5] 沈艳慧,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年.
作者简介:梁根琴(1987-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高职教育;谢姝君(1989- ),女,汉族,江西井冈山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