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18-12-17张金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美丽乡村

张金歌

摘 要: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环境建设、经济关系建设及相关教育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美丽乡村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2017-ZZJH-382);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QN2017018)。

一、“画家村”传统文化保护现状

南阳市卧龙区岳庄村是一个自然村,2015年由于60位画家的入驻,被人们渐渐称为“画家村”。岳庄始建于清朝中期,村子的传统面貌保存较为完整,共有37处连片的传统青砖瓦房,是典型的南阳盆地传统村落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村子以前常流行的文化民俗活动主要有剪纸、烙葫芦、葫芦雕刻、烙画、虎头鞋、舞狮子、划旱船、编花篮、斗羊等等。在2015年以前,全村“空心化”情况严重,村民由于各种原因陆续搬离,村内留下了大量空置房屋。天长日久,很多房屋坍塌,村内只留守一些老人和孩子,各项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境地。

二、“画家村”村庄环境调研

(一)岳庄村落环境及空间布局

岳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落,村庄体量小,仅有90余户,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周围农田环绕,一旱河穿村而过,把村子一分为二。村内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形式,几十座老房子为传统的硬山顶建筑,外观十分古朴。由于多处院落无人居住,很多院墙已经崩塌,房屋空置只存些废品。有几处老房子虽有人居住,但满是孔洞的土墙提醒着人们房屋的状况。其中有几处房屋破坏尤为严重,屋顶塌落,四面墙体有的已经倒塌,破败景象一览无余。

(二)环境处理设施方面

村内没有基本的垃圾处理设施,各种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道路上满是各种塑料包装袋,刮风的时候四处飘散。村内没有相应的雨污排水管道,一到雨天各种污水横流,村庄的整体卫生情况很差。

(三)传统文化保护与教育方面

和现在的很多村庄一样,岳庄也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村庄中的青壮年大都到城市中打工或者生活,村内一般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由于人口流失严重,使得原来在村庄流行的各种传统文化与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以前岳庄有一门烙葫芦的传统工艺,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和人口流失,已很少有人会运用这种技艺了。传统文化慢慢在村内萎缩,至于村内的传统文化教育则更是无从谈起,儿童没有最基本的条件来接触,学习传统文化。

三、“画家村”传统文化保护策略

在社會经济变革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不同的学术领域被大家广泛讨论。经过相关理论分析,在“画家村”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方面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整体性保护

整体性保护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其次是传统文化生存依赖的物质环境的整体性。在“画家村”的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十分注意项目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在进行传统文化调查期间,发现大量的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技艺。在保护具体的传统文化的同时,针对整体村落空间,提出了整体性的保护方案,保护范围覆盖整个村庄区域,为进一步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活态性保护

传统文化的活态性保护主要体现在营造适合其生长发展的环境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方面。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如果环境在不同的因子影响下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会受到大挑战。以烙葫芦工艺为例,“画家村”由于进驻了很多画家,所以老工艺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发展,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位,工艺传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原真性保护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经常由于某种商业因素的需要,把项目改造得面目全非,甚至完全背离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初衷。复杂化掩盖了原本的质朴,甚至会造成文化上的错误解读。针对这种情况,在“画家村”相关传统文化项目保护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项目保护的原真性保护,避免由于商业需要,过度包装传统文化项目。

(四)可持续性保护

传统文化保护的目的首先是提供一个合适发展的空间环境,其次就是相关的工作方法和原则进行不间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传统文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画家村”的传统文化保护项目中,整体性地保护村落空间环境时,针对每一座院落的现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力图恢复村庄的原本面貌,使传统文化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四、“画家村”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通过对上述理论背景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从“画家村”的乡村环境建设和乡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乡村环境建设方面

“画家村”面积并不大,空间结构也相对简单,但在进行乡村建设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却不少。根据前期调研,在乡村建设方面主要从村域空间重新规划,传统建筑空间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1.村域空间的重新规划

“画家村”面积较小,在空间功能划分上需要深入研究。基于对村庄综合性考虑,对村域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完善相关产业区域功能划分。为了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在进村入口位置设置了停车场空间,满足节假日停车需求,同时合理规划村内道路,改善交通条件,实现村内主要道路的路面硬化。针对村内市政设施缺乏的情况,着重规划了村庄的污水处理系统并在村内新设置2座公共卫生间。针对性地规划了村里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合理距离内分别配置了移动式垃圾桶和固定式垃圾池。积极引导居民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维护环境整洁,日常的垃圾处理纳入市政处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村内的雨、污分流和垃圾处理,提升了村内的卫生安全状况。

在提升村内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村庄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居住区的外围分别规划出新型农业示范区,经济植物种植区及新型农业体验区,这些区域的设置为村庄将来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为了发展传统的的烙葫芦产业,在规划时特别为之设置了葫芦种植区,这样可以保证传统工艺产业的持续发展。

2.传统建筑空间保护

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公共景观、大树、桥梁和田野等组成。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笔者主要从民居建筑、公共景观和具有保护价值的植物来分析研究。“画家村”拥有近四十处具有传统风格的居住建筑。这些房屋为传统的硬山顶式民居,建筑材料都为传统的灰瓦和青砖,有一些墙体为生土墙,传统风貌明显,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通过实地勘察,全面了解了不同院落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图表统计,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法。

(二)村庄经济结构建设探索

围绕推动村庄的经济产业升级,分别从特色农业,文创产业和旅游业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确定经济结构改善的方法。

1.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画家村”是一个农业村落,农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形式。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经济很难获得突破。在规划村庄经济产业结构时,特意把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岳庄周围规划有很多的农业采摘园等特色农业,把岳庄的特色采摘区与周围的特色采摘区融为一体,借助岳庄这些年积累的人气,前景看好。同时岳庄有花卉栽培的传统,为了进一步发展成优势产业,在区域规划时进一步划分了花卉栽培区,形成经济作物收入基础。

2.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画家村”的形成就是由于南阳地区多位画家的进驻,所以文创产业成熟发展必然是村庄的重要方向。至2018年,全村进驻的画家超过100位,这些画家的特点各不相同,很多是全国知名画家,他们的艺术资源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除了画家们的日常消费,他们往往会把个人画展设在画室,经常有求画之人慕名而来,不觉间又形成新的经济链条。同时村庄还与南阳师范學院等本地高校联合,借助高校的设计资源,发展本地各项文创产品。例如,针对不同农业特产包装的研发工作,就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村落规划时,分别为画家们设置了创作区,为文创产品规划文化产区和艺术创业园,为村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注重村庄旅游环境提升

随着“画家村”名气越来越大,来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内环境压力日渐增大。对于这项需求,笔者主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和积极宣传扩大影响两方面进行思考。村内环境的提升要紧紧根据传统村落的要求来进行。在色彩上采用传统的中国灰来装饰,材料选择多为本地的石材、砖、木材等体现地域特点的材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十分注意植物在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作用,种植了竹子、梅花、桂花、荷花等传统文化环境中常见的植物种类。画家们的进驻为村庄带来了明显的广告效应,特别是近一年来随着众多画家在村内举办画展,“画家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同时,政府也十分积极宣传“画家村”的建设经验,积极在村内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进一步宣传了画家村。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原因,我国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一直滞后。通过对南阳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结合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适合南阳地区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方法,为南阳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美丽乡村乡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2]李文兵.国外传统村落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02).

[3]李晴.东亚韩国、日本“新村”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城市研究,2010,(05).

[4]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小城镇建设,2013,(02).

[5]张伟.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刍议[J].江南论坛,2014,(01).

[6]郭凯钧.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以萧山乡村为例[J].中国城镇化,2014,(06).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美丽乡村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