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甘南拉卜楞寺建筑的色彩艺术

2018-12-17吴琼敏黄华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拉卜楞寺艺术特征

吴琼敏 黄华明

摘 要:通过对甘南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案例分析,结合寺院发展的时代背景与艺术传统,探讨了不同色彩在寺院建筑中的运用形式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拉卜楞寺中的不同建筑以及相关材料进行了类比,论证了其色彩艺术在藏传佛教建筑色彩艺术体系中存在的共性与不同,进一步总结了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艺术特性。

关键词:拉卜楞寺;建筑色彩;艺术特征

一、甘南拉卜楞寺建筑概述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西,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由于该寺历史悠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佛教文化传承有序,使其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文化艺术研究对象。目前,拉卜楞寺总体建筑面积已达四十多万平方米,多数具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其中主要建筑类型包括佛殿、活佛官邸、经堂、佛塔以及僧舍等,这些建筑数量众多且形制不一,由不同历史年代陆续建造。拉卜楞寺的僧众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包括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以及喜金刚学院,不同的学院包含了各类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建筑传统上该寺囊括了藏式、汉式以及汉藏结合等不同形式。本文即在以上主要建筑形式中展开分析。

二、甘南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布局及发展

闻思学院正殿即大经堂为全院中心建筑,建立于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乾隆时期有所扩建,规模宏大,历时较长,但1985年毁于火灾,次年按原样式重建。前殿由嘉木样五世于20世纪40年代末扩建,年代较晚。从目前保存状态来看,正殿为多层建筑,最顶部为鎏金歇山顶建筑,女儿墙为金色瓦顶。正殿墙体为赭红色边玛墙以及白色和暗红色墙体。前殿为多层建筑,最顶部为歇山绿瓦顶,四周女儿墙为绿色瓦顶,墙体为白色与赭红色边玛墙,斗拱等装饰以红蓝等色系为主。续部下学院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分为前后两殿,整体为形式朴素的藏式平顶建筑。前殿两层,墙体为白色、后殿四层,墙体整体暗红色,外部院墙为白色,医学院与此建筑形式及色彩布局类似。时轮学院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前殿两层,白色墙体,藏式平顶,后殿三层在平顶上部建有鎏金顶歇山顶建筑,墙体为黄色。喜金刚学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基本形制与其他学院形制基本无异,后殿有鎏金顶歇山建筑,墙体为暗红色。从清代延续下来的六个学院建筑在形制和色彩布局上基本遵循较为一致的规律,即保持前后殿形制,前殿墙体白色,后殿以暗红色为主,配以边玛墙,一般后殿加盖歇山顶建筑,则为鎏金顶。绿色琉璃瓦形制只存在于20世纪40年代嘉木样五世扩建时期,是后引入的一种色彩形式。

弥勒佛殿,即大金瓦寺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原为藏式平顶,墙体暗红色,嘉庆年间加盖鎏金大歇山顶建筑,目前共六层。大金瓦寺所处地势较高,为高层建筑,以红褐色为主体的建筑庄重而突出。狮子吼佛殿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为四层藏式平顶建筑,通体暗红色,此外像白伞盖佛殿、宗喀巴佛殿、夏卜丹殿、文殊菩萨殿等与此色彩布局都较为接近。释迦摩尼殿,即小金瓦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是仿照拉薩大昭寺而建,是嘉木样活佛官邸内部的佛殿,20世纪初期加盖鎏金顶,墙体为黄色,窗结构外部有很粗的黑色边框。小金瓦殿的金顶构成了重檐歇山式,与黄色墙体的结合较为紧密,再如1940年修建的白度母佛殿也壁面也是黄色。在小金瓦佛殿后为护法殿,较为低矮,屋顶为普通灰色瓦顶。佛殿建筑色彩布局基本以暗红色为主,而小金瓦殿的黄色壁面则与佛教内部的等级秩序存在紧密联系。续部上学院同样由嘉木样五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修建,前殿为两层藏式平顶建筑,外墙白色,后殿在三层藏式平顶上建有绿色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因而该学院又被称为“绿瓦寺”。后殿斗拱、柱子刻画装饰色彩华丽,以蓝色系为主,墙体为暗红色。

由于从嘉木样活佛、四大色赤、堪布活佛到普通僧侣的建筑系统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所以在其官邸建筑色彩上也造就了不同的形式。目前在拉卜楞寺内囊欠官邸约36座,一般为色赤、堪布或相当于其地位的活佛。嘉木样活佛官邸在整个院落建筑群中等级最高,因而在色彩布局方面同样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拉扑楞寺嘉木样佛活官邸,除了小金瓦寺之外,还包括活佛嘉木样居住的上院寝殿以及嘉木样家属居住的建筑。在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的官邸以及色赤级别的官邸都可以涂成黄色,堪布活佛级别的建筑则不能,往往涂成红色,而一般僧侣的住房则涂成简单的白色。在建筑彩绘中,嘉木样活佛官邸则更加色彩丰富,工艺精湛,顾颉刚考察评价“其室宏伟,藻绘绝精”。在建筑装饰上更多运用了汉式建筑的一些特征。其中一主体建筑采用了硬山顶,灰色瓦。这些建筑的色彩布局和绘画装饰体现了色彩运用的等级秩序以及一些特殊性。

此外,其他建筑形式由于年代较晚或重新修建,其原始色彩艺术的运用,则显得不再明晰。如贡唐仓的贡唐宝塔重修于1991年,目前为五层,最底层塔檐采用绿色琉璃瓦装饰,中间三层采用黄色琉璃瓦,顶部塔刹采用鎏金装饰,但由于材料以及原始资料的匮乏,对于其原本色彩布局已不可准确探析。此外藏经楼、印经院等建筑也大多为近几十年重建。

三、甘南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艺术特征

在藏式建筑中“白色用法较为普遍,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民居无处不用;而红色主要在寺庙的护法殿、灵塔殿以及一些个别殿堂使用”。从年代较为久远的佛殿、各学院建筑遗存中可见,以暗红色墙体及赭红色边玛墙为主体的红色系和被普遍运用的白色系,构成其色彩体系的主体。黑色的运用在拉扑楞寺中的运用则较少,往往充当一些条带性的装饰。拉卜楞寺建筑的色彩体系这与多数的藏传佛教建筑的色彩体系是相一致的,因而其色彩布局呈现出典型性,蕴含了藏传佛教对于传统色彩的一种固定依赖和向往。在拉卜楞寺金色鎏金瓦顶的运用上,则显得更加自由,传统的拉卜楞寺歇山顶建筑的添加,来自于汉式建筑,并蕴含着等级意味。

从拉卜楞寺清代传统建筑形式中可见,金色鎏金装饰并不是必须的一种色彩追求,而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状态下,伴随着建筑等级的提升而追加。而建筑中的黄色,等级意味则更加浓厚,这种黄色同样来源于藏传佛教建筑色彩艺术的悠远传统,并具有灵活性。在拉卜楞寺建筑群体中,黄色的使用是伴随着建筑等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目前除了个边佛殿、学院外,往往运用于一些散落在僧侣居住区的活佛官邸,以示其等级。小金瓦寺的墙体全部使用黄色,表示了作为嘉木样活佛私人佛殿建筑的崇高地位,在鎏金顶建筑的层次上也使用了重檐歇山,在建造技术和权力等级方面在寺院中都是最高的。可见,金、黄两种色彩的布局与运用,都是伴随着寺院的发展而推进和变化。以红、白、金、黄为主体的色调构成了拉卜楞寺较为固定的色彩模式,这种对于色彩的印象深深植入到人们的意识中,成为一种艺术传统。

绿色出现年代晚,主要存在于歇山顶建筑和一些女儿墙的顶部装饰中,这种色彩的运用大多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没有很牢固的应用传统,因此不容易对其艺术特征做出评判。这种绿色歇山顶等形式的运用,很可能借鉴或挪用于汉式建筑传统,绿色也往往只用于一些瓦片装饰,较为局限。灰色瓦顶建筑来源于汉式建筑,且年代久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拉卜楞寺建筑色彩艺术的包容性。

四、结语

藏传佛教建筑色彩拥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与佛教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在不同的建筑形式中呈现纷繁多样的特点。拉卜楞寺的建筑色彩历史悠久,传承不断,在形成中发展变化。其在传承格鲁派佛教建筑色彩艺术的基础上,又体现出色彩的变化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成为宗教建筑色彩艺术的一种典范,构成了藏传佛教色彩艺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卜楞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叶劲松.甘南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

[3]丹曲.拉卜楞寺简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4]运海园.拉卜楞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5]索代.拉卜楞寺佛教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

[6]许新亚.拉卜楞寺藏族传统宗教建筑[J].世界建筑,2006,(08).

[7]伊尔·赵荣璋.拉卜楞寺的建筑布局及其设色属性[J].西藏研究,1998,(02).

[8]张萍,许新亚,陈华.浅析拉卜楞寺建筑空间布局[J].山西建筑,2008,(27).

[9]赵伟红.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及宗教寓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10]沈欣.对藏式宗教建筑细部艺术的研究初探——以甘南拉卜楞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11]丁昶.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2]丁昶,刘加平.藏族建筑色彩探源[J].建筑学报,2009,(03).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拉卜楞寺艺术特征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探析拉卜楞寺唐卡艺术的渊源及其绘制风格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夏季采药活动的调查研究
拉卜楞寺院羌姆仪式的动态过程与认同功能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拉卜楞寺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