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自杀,为什么要选槐树?
2018-12-17佚名
佚名
据《左传》记载,晋灵公派大力士鉏麑(chú ní)去刺杀宣子赵盾,但鉏麑见赵盾乃“民之主也”,不愿杀之。残害忠良即为“不忠”,违背君命即为“不信”,陷入两难之境的他最后选择了撞槐树而亡。鉏麑为何不触墙柱、不触桑榆,而偏要触“槐”而死呢?
槐作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联系。所以,在人们的聚居地,槐树的数量相对较多。这样一来,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很可能常常坐在槐树下面。
久而久之,这会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而演化为制度。早在周代就有“三槐九棘”制度: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
我们还知道,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
由于“槐”字写法是“木”字旁放个“鬼”,就有人从阴陽五行的角度出发,认为槐树能沟通鬼神,民间也有“老槐报凶”的说法,但这并不是主流,而其“天人感应”理念与汉代盛行的谶纬学说相同,同样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
“槐棘”“槐鼎”被用来代指三公九卿这样的高位,而三公九卿作为帝王的肱股之臣又要求具备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伦理道德素养。这样一来槐树就进一步与上述政治伦理寓意发生联系。
例如,《世说新语》中的殷仲文望着槐树慨叹它“无复生意”,显然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悲凉。著名唐传奇《南柯太守传》中的“大槐安国”是古槐树下的一个蚁穴,如果将其“富贵荣华,南柯一梦”的主旨与槐树的政治文化意蕴结合起来理解,就更能体会作者李公佐的匠心独运。
(莫雪荐自《广州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