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8-12-17燕建新
燕建新 于 晶 赵 爽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列居第1位[1]。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以男性较为多见。胃癌早期无显著特征,部分有嗳气、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早期症状与胃溃疡、胃炎等慢性胃病极其相似,易被患者忽略,故我国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率相对较低。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且患病者逐渐倾向年轻化。临床研究表明,胃癌一般通过直接浸润、血行转移、腹膜转移、淋巴转移等途径进行扩散与转移,其中淋巴转移为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若胃癌患者体内癌细胞尚未肆意扩散或转移,则可行胃癌根治术切除肿瘤细胞,可使癌细胞根治,并延长患者生命[2]。但因该术式应激反应强、创伤大,且部分患者不能承受,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同时,还不适用于老年或体弱多病者,故在行手术时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本院近年来对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进行手术,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中有关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0 ~ 68岁,平均(56.3 ± 2.6)岁;体重45 ~ 82 kg,平均(60.6 ± 3.4)kg。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2 ~ 65岁,平均(54.7 ± 2.1)岁;体重47 ~ 81 kg,平均(62.3 ± 2.8)kg。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方法
1.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全麻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4]:于术前30 min为患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5 mg(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7),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严密观察其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情况,选用T7-8进行硬膜外穿刺,待成功穿刺后向头端置管3.5 cm,并予以试验量2%的利多卡因(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52)4 mL,待5 min确定麻醉平面,再续加试验量1.5%的利多卡因7 mL,再之后续加左布比卡因(生产厂家: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225)5 mL/h并行痛觉测试,待痛觉消散平面符合手术要求时便可予以全麻插管诱导,通过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7)2 mg、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2076)0.2 mg,丙泊酚(生产厂家: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080023)50 mg,顺阿曲库铵(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869)8 mg,3 ~ 4 min后对其行气管插管,顺利插管后与麻醉剂相连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在维持期时期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逐步续加顺阿曲库铵与芬太尼,并使用微量泵每小时为患者注射丙泊酚20 ~ 30 mL以辅助维持麻醉,待手术顺利完成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2.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取吸入式全麻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于行麻醉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随后连接呼吸机,潮气设置为7 ~ 20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随后给予患者吸入咪唑安定(生产厂家: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10980025)0.05 mg/kg;维库溴铵(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458)0.1 mg/kg;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5]。待麻醉起效后,呼入七氟烷2 ~ 4 L/h,为患者进行维持麻醉,待手术顺利完成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三、观察指标
1. 炎症反应指标
手术前后对患者行血常规检查,检测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 应激反应指标
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监护仪监测,观察记录患者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
3. 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统计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6、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TNF-α、IL-6、MDA指标均有所上升,而观察组术后TNF-α、IL-6、MDA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但较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SOD 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1。提示不同麻醉方法可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MDA及SOD 水平,但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炎症因子影响程度较小。
二、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Cor、Ne、TAC、C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Cor、Ne指标均明显上升,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小(P< 0.001),观察组TAC、CAT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TAC、CAT指标均有所上升(P< 0.001),见表2。提示不同麻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 Cor、Ne、TAC及CAT 水平,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应激反应影响程度较小。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 0.001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 0.001
三、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讨 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列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6]。据统计,我国每年患胃癌者新增4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7]。目前,胃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首选方式,该术式主要通过切除胃组织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以此达到根治效果[8-10]。行该手术时,需切除患者大部分胃组织,且在此基础上,还需清扫远隔淋巴结,切除网膜囊后壁使之完整游离,将胃小弯侧淋巴结清除干净,因此手术时耗时长且较复杂[11]。术后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患者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但术后也存在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康复[12]。故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 4.200,P= 0.040
近年来,随着硬膜外麻醉、吸入式全麻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硬膜外麻醉即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临床常用于麻醉术后镇痛、下腹部手术[13]。因硬脊膜外腔和脑脊液互不相通,故该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易出现麻醉平面过高而引发的窒息,且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头痛等反应[14]。但其也存在操作复杂,风险较大、起效慢等缺点。全身麻醉是经呼吸道肌肉、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使之进入患者体内,暂时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方式[15]。全身麻醉能使患者疼痛消失、神志丧失、反射抑制及肌肉松弛,且能起到遗忘作用,待停止用药后,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代谢结束时,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便能恢复[16]。吸入式全麻虽方便操作但也伴有误吸、反流,术中躁动,暂停用药后延缓苏醒,术后出现先恶心呕吐等缺点[17]。行手术时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能有效降低由身体伤害性刺激脊髓传输而出现的迷走神经介导与交感神经兴奋的内脏牵拉反射发生率,经两组麻醉的互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IL-6、MDA指标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与对照组SOD 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or、Ne指标均有所上升,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小,观察组TAC、CAT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TAC、CAT指标均有所上升,表明在行胃癌根治术时为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提高手术质量[19]。
近几年,因静脉输液泵、呼吸机、麻醉药物及麻醉剂的逐步改良与创新,在术前做足准备后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效果明显上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故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2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胃癌患者行根治术时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进行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