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守不住永恒,守一颗诗心
2018-12-1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当读这首诗时,“余光中”三个字便伴随着乡愁飘入我们的心里。2017年12月14日,这位伟大的诗人永远地抿住了嘴唇,再也没有好诗妙句自他的唇边滑落。余光中的逝世,是台湾文学巨擘的轰然倾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巨星的陨落。今天,让我们怀着无限的遗憾与缅怀,翻开先生的自选诗集《守夜人》,走进这位伟大诗人所留下的浩瀚天地,感受他那无与伦比的风采。
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省永春县。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称这是自己写作的 “四度空间”。他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代表作有《乡愁》(诗歌)、《守夜人》(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作品被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精彩选段
乡 愁(节选)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守夜人(节选)
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
四十岁后还挺着一支笔
已经,这是最后的武器
即使围我三重
困我在墨黑无光的核心
缴械,那绝不可能
九命猫(节选)
我的敌人是夜,不是任一只鼠
一种要染黑一切的企图
企图噬尽所有的光
被祟的空间,徐徐,十二响
当古铜钟惊悚敲起
敲响午夜的心脏,忽然有风
当我死时(节选)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赏 析
《守夜人》收录了余光中1958年至2004年创作的85首诗作,并且由诗人亲自翻译成英文。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早已贯穿他整个人生,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则是台湾。他21岁第一次离开旧大陆去岛屿,30岁第一次离开岛屿去美国求学。第一次离开,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的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眷恋。
余光中先生一生漂泊,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 “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透着顽强与苍凉的生命力。
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光中先生一人占尽。他的孤独,贯穿时空,延展开来,却在当代无处落脚。他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明知宿命般的结局,却依然要与永恒拔河。1966年,不到40岁的余光中写下诗歌《当我死时》,他在诗中说:“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他想到生命的终结是返乡,他希望回到最初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
明知生之寂寞,却要去守夜之孤独,这是余光中的纠结与坚守。他借《九命猫》之口说:“我的敌人是夜,不是任一只鼠,一种要染黑一切的企图……”余光中明知时间不可逆,生命规则不可违背,他也宁愿去独守这黑夜,他说:“黑暗是一部醒目的书,从封面到封底,我独自读。”
书虫笔记
我们都在怀念余光中,却早已不读诗
○木 一
如果诗歌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盛唐时光,诗仙诗圣争相斗艳;它也怀念宋代旖旎风光,豪迈与婉约兼容并存;它恐怕还会怀念民国的客厅与发黄的报纸,现当代诗歌在那个时候是发着光芒的。
现代人写的诗,说它像诗,也像;说它算诗,也算;但脍炙人口、传遍大江南北、令孩童也朗朗上口的诗,却寥寥无几。于是,说到爱情,我们只懂得舒婷那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说到亲情,我们最难忘记的依旧是冰心的纸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说到家乡,我们时常挂在嘴上的是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诗人的真挚情感与我们产生的共鸣是何等强烈。儿时读来未觉出色,小小孩子哪懂人间百味,老师们也只告诉我们,一湾浅浅的海峡简直像十恶不赦的魔鬼,阻挡了诗人与家乡的相拥。长大后,离家千万里,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海峡,是一通电话、一个视频、一张机票,最后也成了一方坟墓,这种别离的痛,越发衬托出乡愁的苦,这才是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共鸣与美感。
可惜,今天的我们早已不读诗,也不懂诗。
身边很少遇见写诗的人,偶尔遇见一两个,便要鼓掌叫好。如今,余光中先生与世长辞,被称作“诗坛最后的守夜人”的他也被光阴带走了。很多人怀念先生,不过,不知道怀念的人里是否有人和我—样早已告别了诗歌,这样的我们是否有资格再去怀念什么?
如今先生离去,只愿他在另一个世界,突破乡愁,拥抱心中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