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产业“蝶变”

2018-12-17江仕敏

创造 2018年9期
关键词:蝶变云南省云南

江仕敏

在这个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云南经济欠发达,科技不能欠发达;要千方百计搭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跨越式发展。” 在前不久省政府举行的“大数据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集体学习中,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如是强调。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是云南的不二选择。近年来,云南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坚持把园区作为创新载体、坚持把产业作为创新方向、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根本,不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也让云南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发出了自己响亮的声音。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前行

8月初,一场以牛为主题的推介会在昆明举行,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这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历时31年自主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它具有生产性能好、牛肉品质优、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优势,被确定为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养殖肉牛的主推品种。

云岭牛的成功培育,是引进国外良种资源及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案例,它创新了国内国际合作、科技机构与企业联合、农户参与的肉牛育种模式,将改变我国高档雪花牛肉长期依赖外国品种的现状。

在云南,依靠科技创新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的产业,除了云岭牛,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早早打入国际市场的“云花”产业,就为我们树立了“农业+科技”的标杆。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和总产值分别达110万亩和400亿元,全省花农收入达95亿元。全省花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除得益于鲜切花行情持续升温、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外,新优品种的涌现和科技创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共培育花卉新品种419个,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针对云南花卉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存在核心技术和标准两大技术瓶颈,开展了一系列研发研究,其中仅选育花卉新品种就达262个,占全省62%,获得国家的新品种达41个,获得欧盟的2个,获得日本的1个。80%的自育品种进入规模化生产,并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零专利费等多种科企合作新模式,使成果覆盖80%的云南鲜切花种植区。

核桃专用油、核桃青皮天然染发剂、核桃青皮天然除虫剂、核桃硬壳活性炭……在楚雄摩尔农庄的摩尔梦工厂内,各种各样的核桃产品琳琅满目。这是该公司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开发的系列养生保健产品、食品,不仅提高了附加值,还延伸了产业链,把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充沛的创新力也在七彩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创造出一个个精彩:“苗乡三七”公司搭建三七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筛选试验平台后,先后吸引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所与技术企业深度合作,目前无公害持续种植50亩试验地中,连作的保苗率已经达到80%;凭借脉络清晰的路径创新和精彩纷呈的内外创新,云南白药已成长为业务涵盖中西药原料/制剂、个人健康护理、原生药材产业链生态等领域的大健康领军企业,形成了以云南白药系列和天然药物系列为主,拥有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共300余个品种的药品产品体系,公司主营收入达到224亿多元;正在开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疫苗上市后,沃森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这两大生物药品的企业。

值得骄傲和需要倍加珍惜重视的是,具备全球领先地位的产业龙头,云南还不只一个。在工业领域,不少领军企业也在坚持为企业发展植入科技的因子,以创新领跑行业、领跑未来。

具有134年历史的云锡,是云南工业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锡工业的发源地。世界前10大精锡生产商,有3家来自云南,云锡集团更是以7.6万吨的产量(包括海外代工量)遥遥领先于同行。“云南锡产业的一举一动,能直接影响到国际锡市格局。”ITRI执行主席、总裁大卫·毕夏普如是说。在很多方面已经是世界行业“老大”的云锡集团,却一直不敢懈怠,学习创新的步伐一年紧似一年。为追求世界一流,实现从世界最大锡工业企业跃升为世界最强锡产业链生产商的夙愿,云锡集团将重心移向科技创新,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研发基金,目前已经撬动实施16项创新基金项目。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科技和本地资源相结合才能走远——这已经成为云南各大企业的共识。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创新成果迅速“发酵”,创新动能催动产业拔节成长:云南贵金属集团的等离子富集技术、分子识别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制备技术等系列科技成果已成为国内新材料产业科技亮点;云天化集团成为我国最大聚甲醛生产企业,超薄电池隔膜产品性能处国内领先水平,玻纤生产工艺和技术世界一流,产品畅销全球;云南锗业在大直径红外单晶、空间太阳能用锗单晶片、磷化铟、半绝缘砷化镓等材料上突破了国外封锁与垄断,现已实现国产化。

创新驱动,科技发威。跃动的数字,印证着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年以来,云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围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原特色农业、冶金和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组织实施238个带动性强的科技计划项目,突破关键技术279项,带动投资40多亿元。

平台创新:放大聚合效应

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是产业创新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如今,企业寻找到合适专家解决技术问题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二,专家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概率仅有百分之五。一面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时代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一面是低效率的技术产业化事实,建立一个沟通企业和专家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十分必要。

平台载体是创新创业实现扎根生长的所在,是促进创新创业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云南着力建立各类载体,搭建创新创业新平台,通过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整合,提高资源共享范围和效率,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作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园区规模和实力,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园区经济的排头兵。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稀贵金属)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被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云药”特色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集群。创业服务中心在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考评中被评为优秀,被科技部认定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示范单位。

紧临泛亚铁路、昆曼高速的玉溪高新区,是距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玉溪高新区管委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优化平台建设,强化项目申报,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2015年,“云科玉溪高新众创空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众创空间。2016年,玉溪高新区管委会着力帮助园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共计向上级申报项目70余项,争取到位扶持资金1.27亿元。今年4月,玉溪市政府、玉溪高新区与云南启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启迪众创园。目前,玉溪高新区已形成一园三片区的发展空间,拥有28个国家级、省、市科研单位、技术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站,先后承担了25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是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014年、2015年、2017年, 科技部先后支持在云南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和中国-南太平洋岛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启动共建中国-斯里兰卡特色植物资源研发实验室、中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等一批联合创新平台。越来越宽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多的创新平台以及良好的合作机制,为云南乃至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合作开展技术产品转移创造了更多机会。根据已启动实施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云南还将建立3个中心:即区域科技信息中心、区域现代农业研发辐射中心、区域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建设3大基地:即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础服务基地、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基地、科技人员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3个中心和3大基地将成为支撑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科技创新的新平台。”有关人士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有918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17位,西部第3位。2017年报科技部审核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08户,创历史新高。云南还有74户上市挂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33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849户。

此外,云南省还建成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5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1家;新增省级高新区18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8个、农业科技园区28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3个。“这些平台,正有效发挥着聚集、培养、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李红民说。

体制创新:激发人才动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千金买马骨,重金求贤才。近年来,云南省立足重点产业需要,坚持“培引并重”,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破解人才工作中评用脱节、培引不够、流动不畅、激励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政策持续向优、平台持续向上、服务持续向好、保障持续向实、氛围持续向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效果初显,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大规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可能。

以服务和支撑“八大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云南分层次实施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培育、“两类人才”培养等5个科技人才计划,加大云南本土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拔培养。“我们聚焦云南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全省企事业单位全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建立工作站,着力打造科技人才‘金字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说。

截至2016年底,云南省累计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127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671人、省级创新团队180个。同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39个。全省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7名、创新团队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科技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据了解,去年,在滇的9位“两院”院士及20位科技领军人才带领团队争取各类项目400余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48项,经济效益达21亿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近百项。2016年考核出站的109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期内承担各类项目839项,形成专利600余项,开发新产品、推广技术成果4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95亿元。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团队脱颖而出,一批省外重大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应用实施,带动云南相关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就在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云岭英才计划”的意见》,强调要最大限度培养、引进和支持“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岭高端外国专家”“云岭青年人才”和“云岭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培育造就一支创新创业有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强、支撑引领效果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云南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云岭大地成为人才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贡献才智的沃土。

这是云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最大限度培育造就一支创新创业有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强、支撑引领效果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上升的弧线,源于产业的支撑;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企业的开拓奋进,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作为。“创非常之道,赢历久弥新”,只有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级政府共同努力,方能构筑汇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激活重点产业的一池春水。

云岭牛养殖场

猜你喜欢

蝶变云南省云南
皖美出行“蝶变”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蝶变cosplayer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