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众在电影传播中的角色

2018-12-15仝美慧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接受者受众

仝美慧

摘要:电影学和传播学的相互交融,形成的电影传播,用传播学的视角分析电影受众,增加了理论支撑,而且更能帮助电影实现传播的愿望。本文将受众看作是讯息的接收者、媒介的使用者和担任传授双重角色。

关键词:电影传播;受众;接受者

大众传播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人们把媒介的作用过度夸大,认为媒介无所不能,只要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内容,无一例外,都会被受众所接受,甚至可以支配受众的意愿,虽然这是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但是涉及到了受众,而且完全忽视了受众的地位,将受众至于被动、愚蠢的角色之中。受众在电影传播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地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下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影受众是讯息的接受者

把受众放在传播过程中来看,第一个角色就是传播过程中的末端——讯息的接受者,需要强调的是受众是接受者而不是接收者,就意味着受众不是仅仅将讯息接收,还会对讯息进行解码和译码,甚至会受到讯息的影响,也就是和传播效果有关。除此之外,受众角色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不是像“魔弹论”中所说的,传播者传递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对于传播者来说,传播的讯息和传播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商业电影的目的是盈利,前苏联社会主义电影的目的是宣教,对于受众来说,也有参与传播的目的性。

不仅在电影传播中,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大众传播中,受众都保持着很强的目的性。

首先,受众的目的性和大众传播功能中的娱乐功能有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受众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想要找寻一个轻松的方式缓解压力,所以,对电影有很大的需求,而繁荣的电影市场又提供了数量多、更新快的电影内容,受众选择观看电影来满足娱乐的目的,这是受众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娱乐的主动性,受众还会因为电影的内容和剧情,或是某个演员,有目的的进行选择观看哪一部电影,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受众做出选择的因素,所以,传播者会在电影上映前就大量进行宣传,也是为了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受众,影响受众的目的性。

其次,电影观看方式和电视不同,电视的受众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电影则不同,它的观看方式更加多元,甚至被当作情侣约会的一项娱乐活动,所以,受众的目的性还表现在选择谁来作为观影的同伴,实现人际交往的目的。另外,受众为了维护人际关系,在人际传播中选择的传播内容会和当下热映的电影有关,目的是为了和他人进行交流,将电影的相关内容作为谈资来建立或者维护人际关系。

最后,受众的目的性还表现在:实现自我认知和认知社会。大众媒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介,受众通过这个媒介对外界、对整个社会有了不同层次的了解,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位置的认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固化自身的价值观,甚至决定自己的行为。

那么,可以说受众虽然具有主动性,但并不是盲目的主动接受传播者传播的讯息,而是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而这个选择本身也带有主动性。可以说,受众作为讯息的接受者,对于讯息一定会产生处理和接受,而对于讯息的选择就会影响这一过程,对于传播者来说,为了能够实现受众最大限度上的讯息接受,就需要提前做出受众选择的预判,尽量去影响范围广的受众,这也是当下很多电影内容同质化的原因之一,传播者对已经被受众接受的内容进行二次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的质量,以及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电影受众是媒介的使用者

除了讯息的接受者以外,受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媒介的使用者。麦奎尔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一改从前以传播者和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做法,将重心放在了受众如何使用媒介上,成为了一个新兴理论,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认为受众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实际制约着整个传播过程,而受众使用媒介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1)。也就是说,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是有目的的,那么归纳起来,受众对于媒介使用的目的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满足自身的娱乐性而使用大众媒介。可以说娱乐性是当今社会受众使用大众媒介最主要的心理需求。当下,物质生活丰富,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娱乐和丰富,而且大众媒介又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人们的选择空间变大。

第二,通过大众媒介来获得各种讯息,这个目的可以说是受众最原始使用媒介的目的。

受众接受外界讯息的渠道并不多,而媒介却扮演着传递信息,让受众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色,从而可以支配受众自身的活动,而媒介传递的讯息甚至还会影响经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将受众需要的讯息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改造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的观影需求,也成为受众选择使用电影媒介的一个理由。

第三,受众通过大众媒介完成欣赏美的审美心理需求。大众媒介,尤其是电影,除了具有传递讯息的基本功能以外,还有很强的艺术性,受众选择观看电影也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电影是一个视听艺术,通过画面和声音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同时,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音乐的节奏、情绪来满足受众对于美的追求。

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受众使用媒介的动因有很多,受众是一个无限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他们在不停的使用媒介,所以,对于这个群体的研究应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电影受众的传受双重角色

在传播学构成元素中提到,传播是由: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组成,由于有了反馈,传播过程就有了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也不再被固化,而是可以相互转换。这也同样适用于大众传播,也就是说在复杂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也可以作为传播者进行讯息传播。

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也在不断启示着电影传播中受众角色的定位和改变。现在的受众对于讯息的接受有很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成为媒介的使用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电影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众的概念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科技的发展,媒介的进步,给受众提供了参与到电影传播过程中的机会,受众素质的提高和观影心理的变化,为传受角色的变化,和传受关系的改变打下了基础。

在如今,网络和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具有了媒介的功能,再加上二者的普及,使得电影不仅局限于在电影院观看,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观看,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观影模式,更是为受众提供了一种实现反馈的渠道。

自媒体出现并且活跃,受眾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平台对电影做出评价,许多电影购票平台也鼓励用户写影评,虽然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提高票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成为了一种受众反馈的形式。除了这些平台以外,网络视频网站都开通了弹幕服务,受众可以实时对观看的影片进行评价,还可以与其他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受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弹幕并没有达到有效反馈的目的,反而很多讯息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不是有效的反馈,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技术的发展让受众对于电影的反馈有了多种途径,并且可以不断活跃起来。

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基础,受众角色的双重性也在于观影后的人际传播,对于电影宣传来说,人际传播有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的理论中就可以看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受众,或者说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效果远不如意见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作用于受众的影响大、效果好,作为电影传播者,需要全方面的受众需求和爱好,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成传播行为,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

综上所述,受众在整个电影传播的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三个角色:接受者、媒介使用者和传受双重角色,可以看出,受众多重角色之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这就涉及到下面要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受众的特征。

注释:

石长顺著:《电视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37页。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汉文,张林明.2012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2013(03).

[3]衣凤翱.论电影受众的窥视审美体验[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猜你喜欢

接受者受众
专题训练:完形填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Flu Study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基于有限承诺审核的信息传递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