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乌干达管窥非洲经济发展

2018-12-15李雪冬

经济 2018年23期
关键词:乌干达贫困人口贸易

李雪冬

乌干达是位于东非的内陆国家,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次区域的国家经贸关系也十分密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邻国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对农业的倚重以及工业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使其成为很多非洲国家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目的地;经济自由化程度高、政局相对稳定,吸引了很多其他非洲国家的企业与个人来此投资、就业。此外,乌干达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贫困人口数量、基尼系数、就业水平等多项指标在非洲国家中也多处于中间位置。因此,以乌干达为例探讨非洲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自独立以来,非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如果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衡量指标,则非洲各国的经济可谓“在曲折中发展”。作为非洲中低发展水平的国家,自1962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来,乌干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结构调整计划、经济复兴计划、减贫行动计划等经济政策,国家经济获得了较大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乌干达经济由恢复转为发展。2002年以来,更是实现了年均6.4%的经济增长。尽管乌干达的经济总量逐年提高,但若以经济增长引擎、贸易地位与结构衡量,可以发现乌干达的经济发展并非良性、可持续的;而如果从人均GDP水平、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就业情况等角度看,乌干达实际上“有增长欠发展(或无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乌干达经济的波动发展

独立至今,乌干达经济经历了波动性发展。1962年-1971年期间,乌干达的年均GDP增长率为5.2%。然而,1971年-1979年,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该国经济增长水平与前一时期相比下降了25%。尽管1981年-1983年再次实现了5.5%的较高增长水平,1984年和1986年却出现了负增长。这一时期,乌干达的经济特点主要是利用一系列政策实行国有化生产,包括1968年的《共同人章程》(Common Mans Charter)、1970年的《纳基乌波声明》(Nakivubo pronouncement)、1972年的没收外国投资者资产与业务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将私有财产国有化的手段,造成了工商业的严重衰落。

1986年,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乌干达现任总统)取得国家政权,开始了乌干达的重建工作。为了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改造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穆塞韦尼主张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年-2003年间,乌干达降低了货币发行量,农业产量有所提高,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自1997年开始,该国实施减贫行动计划,其经济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上述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这一时期,乌干达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6.1%,成为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4年-2008年期间,乌干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高达8.1%,其中2005年与2008年的增长水平更是超过了10%。但好景不长,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气候变化、干旱、洪水及暴风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的综合影响,乌干达的经济增长自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波动,经济增长率一直在6.8%以下;其中,2012年更是出现了最低值2.8%。

低附加值经济活动为增长引擎

乌干达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是其主导产业,工业落后,服务业发展较快。2016年,农业对乌干达经济的贡献率为24.9%,工业的比重为20.0%,服务业的贡献率为47.1%,其余8%为产品税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农业生产在乌干达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仅约四分之一,却提供了大概五分之四的就业岗位。

具体而言,乌干达的农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为主,其中粮食生产主要用于國内消费,咖啡、茶叶、棉花及烟草等经济作物则主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对乌干达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与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农业信息流通不畅,农民缺乏对市场的把握,该国仍然种植低附加值或品种退化的农作物,对农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足(比如农业技术推广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落后等),加上交通运输不便、自然灾害冲击等,整个农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在工业方面,建筑业和制造业约占工业产值的80%。其中,制造业比重较高,以水泥、糖、部分日用品、食品加工和烟酒饮料等轻工业为主。可见,乌干达的制造业主要是对农产品的初加工,而以钢铁和水泥为主的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很低,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较高要求。例如,2015年,乌干达水泥产量为233万吨,进口33.5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其高标号(强度高)水泥产量低,多从邻国肯尼亚进口。

在服务业中,产值排在前三位的领域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与修理业、信息与通讯以及教育。其中,批发零售业与修理业对乌干达2016年的经济贡献率高达12%。遗憾的是,此类经济活动的附加值较低。

在贸易格局方面,乌干达的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咖啡、棉花、茶叶、烟草、鱼、皮革、鲜花、水果、玉米和蔬菜等传统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在进口方面,乌干达工业基础落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汽车、汽油、柴油、工业消费品等全部依赖进口。

可以说,“生产不消费的,消费不生产的”的市场格局多年来在乌干达没有发生过重大改变。

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错位

从直观看,乌干达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想要深入考察这种增长,还要从失业情况、贫困人口数量、人均GDP增长等情况多方面综合分析。

从失业情况看,2016年,乌干达农村地区的失业率为13.7%,其中男性失业率为15%,女性失业率为12%;城市人口的失业率为8.2%,男女的失业率分别为8.4%和8.1%。

从农村地区的情况看,除从事农业生产外,大量农村人口还从事贸易活动,其中非正规贸易(即未被计入官方统计数据的贸易)尤其值得重视。非正规贸易的就业门槛低,所需技术也较低,适合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体,而边境地区存在大量这样的居民。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无法为上述人群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此,从事非正规贸易对他们而言是必然选择。

在乌干达与肯尼亚交界的布希亚地区,很多无业者就走上了非正规贸易的道路。一位老人说:“在布希亚,没有工厂可以雇佣我们,从事这种贸易(非正规贸易)使我们这里的人得以生存下去。”非正规贸易就业形式灵活、从业人员相对自由,特别适于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女性在工作之余,得以继续照顾子女、料理家务。这正是农村地区妇女失业率略低于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非正规贸易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对于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积累资本以从事正规商业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这些群体开始诉诸于非正规贸易等方式来获得收入。非正规贸易的大部分从业者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这是一个需要承担诸多责任的年龄段,正式收入来源太少也迫使他们不得不接触非正规贸易。

与农村相比,城市人口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但多数人为自谋职业。以首都坎帕拉为例,这里随处可见用于载客的摩托车(当地人称“Boda”)、穿梭于车流中的街头小贩和相对固定的路边摊贩。只不过这些人工资水平低,工作不稳定,人身安全也缺乏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乌干达的经济发展在城乡、地区之间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009年,乌干达贫困人口数量为752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为710万,城市贫困人口42万。从地区来看,东、西、北、中4个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为220万、160万、284万、87万。2016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为800万,其中农村与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为710万和90万,而东、西、北、中4个地区的数量分别为360万、110万、230万与90万。对比可见,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未能使乌干达的贫困情况减轻,反而令其恶化。尤其需要重视的是,10%的乌干达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这些人多居住在农村,也多未接受过正式教育。与此同时,乌干达人均GDP正随着人口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人口增速越快,人均GDP的降幅越大。

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并未促進乌干达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国一直没有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尽管农业、工业、服务业顺次发展并非经济发展的铁律,但想要改变乌干达的就业情况和贸易地位,就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乌干达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预测显示,2050年该国人口会达到1.06亿。想要切实解决这一庞大规模人口的就业问题,乌干达需要抓住中国“产业转移”的历史契机,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制定科学政策,走出一条既能提高就业水平又能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工业化道路。

猜你喜欢

乌干达贫困人口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贸易统计
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10.5%
5月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了8%
2013/2014年度乌干达咖啡出口量预计为380万袋
乌干达发生严重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