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插班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2-15唐乐周颖黄靖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插班生影响因素小学

唐乐 周颖 黄靖婷

【摘要】插班生作为一个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起初会适应不良,若不好好引导,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及班级的正常管理。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插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小学插班生多易产生适应性心理问题,少数产生障碍性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否产生与插班生自身气质类型,师生、生生关系及家庭密切相关;并提出家校联合、教师有技巧的增加插班生与同伴的人机互动,推进心理辅导室建设、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干预这些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 插班生 适应性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49-02

一、引言

接收插班生是每个班主任不能回避的话题。这些插班生,大多是随父母工作调动的正常转学,也有不少的插班生是因为在原来的学校表现不好而“被转学”。他们中有些对新环境存在着戒备和不信任的心理,有时会有过激反应出现诸多适应不良的现象,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本研究从调查分析小学插班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行为着手,针对小学插班生这一特定群体,对其适应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做出归纳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小学插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策略,对改善小学插班生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二、調查内容、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插班生因到新集体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次调查是对望月湖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共回收44份,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为97.7%,有效率为93.3%。除问卷外,本次调查还随机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了4位班主任老师和1位小学心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小学插班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性心理问题

心理学上将心理问题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三类。其中小学插班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多为适应性心理问题,极少一部分为障碍性心理问题。

李老师在访谈中表示:“小学插班生进入新班级、新环境会广泛性出现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一般出现的是适应性的心理问题。”问卷调查显示:

小学插班生第一次面对新同学表现为只与周围少数同学接触的占47.7%,完全不与其他同学接触的占 23.8%,表现为积极外向的占28.5%;小学插班生与人交流时有点紧张的占42.9%,自信大方的占30.9%。小学插班生基本表现出自信心不强,不易与人接触,与人交往怯弱。

有少部分小学插班生表现出障碍性心理问题行为的,如4.8%的插班生出现强迫性洗手等行为;李老师提到:“插班生转学很多是因为家庭因素、学习成绩原因,也许是父母离异或者家庭出现什么变故,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抑郁症或者自闭症。”一旦出现障碍性心理问题行为就应该引起家长学校的高度重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四、影响小学插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与外因

(一)内因

心理问题是否产生与插班生气质类型最密切。

诱发插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密切的是学生的性格气质类型。“气质”意为人体内体液混合的“比例”,具有天赋性、稳定性的特点。气质的相对稳定性会对儿童面对各种环境时的反应产生影响。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问卷调查显示,插班生第一次面对新同学表现为只与周围少数同学接触与完全不与其他同学接触的分别占47.7%与23.8%;与人交流时有点紧张的占42.9%,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一般的占55%,低与较低的占33.1%;插班生爱哭的占21.4%,易怒的占11.9%,易燥的占9.5%,过于紧张,有时歇斯底里的占4.8%;因此,大部分产生心理问题的插班生属于黏液质和抑郁质。黏液质类型的小学插班生安静,情绪稳定但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亲社会心理水平低。因不善于表达,以及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融入新的班级体时易产生适应性心理问题。抑郁质类型的小学插班生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自我效能感很低,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以致产生障碍性的心理疾病。

(二)外因

1.师生、生生关系

小学阶段是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人际关系,理解、学习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控制自身社会行为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和同伴是小学儿童社会关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小学插班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需要建立新的同伴关系。刘老师表示:“小学插班生与同学的关系是影响插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处理得好,插班生就会对自己更加认同。”调查结果显示,有85.7%的小学插班生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是内向的,需较长时间才能融入新的班集体。插班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一般的占55%,低与较低的占33.1%,说明插班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与同学间的双向交流较少。一个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很容易把自己站在他人的对立面,所以一开始会表现得沉默寡言。但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可能会导致“自我封闭”。

师生关系也是小学儿童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成分。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道德品质、性格和心理健康等产生重要作用。而调查中,教师与插班生单独谈心的次数为零次的占50%,两周一次的占38.1%,一周两次及以上的占2.4%,可见教师对插班生的关注度还不够。

2.家庭教养方式

气质类型是先天就决定的,改变的内在因素。而在外界因素中,家长是影响插班生是否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然而,调查显示:40.5%认为家长对插班生适应环境的促进中起到的作用占16%-30% 的与占31-45%的持平。30.9%的家长对插班生适应环境的关注度跟其他学生家长一样,关注度较低与关注度较高的均占28.5%,关注度高的仅占7.1%。

五、小学插班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家校联合促进插班生适应环境

家长是影响插班生是否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小学插班生的情绪不稳定,心理发展不成熟,对家长、老师等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出现心理问题时,通过家校联合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插班生适应新环境。

首先,孩子插班之前,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基本情况介绍和性格特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汇总成文交给班主任,让老师首先对孩子有一个初步总体的了解。调查显示:班级召开家长会的频率为0次有42.9%,两周一次的占2.4%,一月一次的占26.2%,一学期一次的占28.5%。这表明,大部分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次数并不多,因此,作为插班生家长,应主动的向老师反映情况,找老师了解情况,切不可不闻不问。

第二,家长与班主任老师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联系,时刻把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了解每一个关键事件。家长对孩子要表示出对他的新班级的好奇、热心,经常询问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并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愛,减少孤独感和空虚感。这里家长应注意问题和谈话的导向和心理暗示作用,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认识了几个可爱的同学呢?”而不是:“有人欺负你吗?老师批评你了吗?”等。

此外,榜样教育对小学儿童非常有效。李老师建议:“安排班级中一位成绩优秀,开朗活泼的学生与插班生结成对子或者作为同桌,插班生家长也可以组织两个家庭聚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经验表明,给插班生安排一个好的同桌,十分重要。因为同桌是插班生朝夕相处的人,可以时刻告诉他新学校、新班级的“规矩”,在学习上对插班生有帮助,在纪律上对插班生可以约束,在人际交往上对插班生有影响,最好是班主任平时的“小助手”,能及时将插班生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

(二)教师有技巧的增加插班生与同伴的人际互动

教师是小学生进入小学后的“权威人物”。教师要细心观察小学插班生与同伴交流时的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消除这些插班生的入学焦虑。例如,重视他们的存在,在集体活动时多邀请他们的参与,在课堂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等。此外,在班集体活动时也可以有技巧的增加插班生与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如让插班生分发活动用的工具,参加游戏活动等。当插班生体会到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能够接纳他,他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玩伴,此时他便产生了归属感。巧妙的增加插班生与他人的人际互动可以帮助插班生孩子消除疑虑、克服焦虑,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到快乐和自我。

(三)在小学的建设心理辅导室,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干预

调查显示:89%的小学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91.5%的小学没有心理咨询室或类似心理咨询室的地方。任课教师或班主任也曾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等部分心理专业知识,但是要用来解决插班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还是显得十分单薄,因此小学心理教师培养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心理老师李老师表示:“目前长沙市有专职心理老师和心理咨询室的只有少数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大部分学校是没有的。尽管是小学生也还是存在学习生活的诸多烦恼和问题,心理老师和咨询室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大家也意识到了这方面是重要性,小学心理方面建设也在慢慢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六、结语

本次研究,我们通过望月湖小学等学校的教师针对湖南省内部分小学的插班生情况作了一个初步调查,了解了小学插班生插班后的问题行为表现并对此进行分析,发现小学插班生出现的多为适应性心理问题,这一点与我们之前的研究假设相符。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家校联合,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素养的培训,加强小学校园心理建设进行干预改善,帮助适应不良的小学插班生走出心理障碍和困境,这些对策对处理大多数小学插班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但是对少数插班生产生的个别严重的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不佳,产生障碍性心理问题的插班生可以在本研究的对策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治疗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丽婉.插班生适应不良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26

[2]陈赪.谈插班生适应不良的转化[J].教育艺术.2013(12):213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9-61

作者简介:

唐乐(1998-),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插班生影响因素小学
班里来了个插班生
来自大海的插班生
蔬菜学堂的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