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的共同体

2018-12-15刘矜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

摘 要:在《想象的共同体》[1]中,安德森对“民族”(民族属性或民族主义)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可以看到,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的心理的建构。在他的书中他主张先有民族而后再有民族主义,后者是主观上感性上的想象,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也让我联想到在众多后殖民文学作品中,大多是以文化身份的追寻为主题。在理解安德森对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之下,能更好地理解后殖民文化以及它的作品背后其深刻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想象的共同体;民族;民族主义;后殖民文化

作者简介:刘矜,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民族主义理论家,政治家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何为民族主义,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化成力量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砥砺前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人最有利的武器,给敌人带来灾难亦如给绝望中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民族主义理论家,政治家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何为民族主义,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化成力量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砥砺前行。一种叙述方式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言说方式,同样也可以体现言说者的文化身份。所以语言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掌握这种或那种语言的词法,但尤其是承担一种文化,担负起一种文明。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和文化承载,是该民族特有的文化样态的凝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人最有利的武器,给敌人带来灾难亦如给绝望中带来温暖和希望,语言就如同眼睛--人类心灵的窗户,从不同人的眼睛里,你能看见他的生活他的状态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和正在发生的故事。文学作品也是如此,透过语言我们能洞悉作者的内心呐喊和呼声,他的诉求他的渴望他的讽刺和他的美好愿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任何一种文化它都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重讀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中他对民族和民族主义诠释以及对世界四大民族文化运动的归纳,让我重新对后殖民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部分中安德森认为这是以群众性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也正基于此原因,才使得最后一波民族运动根本的彻底的瓦解了历史悠久的王朝原因。一提及到后殖民文化,“文化霸权”“话语权力”“他者”“文化身份”“中心”“边缘化”这些词会马上浮现于脑海之中。后殖民文学实质是语言的挪用和重置,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向世界呈现原本真实的民族,打破欧洲白人文化给他们创造的所谓的东方形象,宣扬民族的文化特色,寻求自己的文化根源。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的独立。在非洲,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前殖民地国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用英语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家纷纷问鼎英语文学大奖,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他们为了打破殖民时期西方主流文化给他们创造的形象,唤起民族对于自己文化根源的追寻以及对自己文化的传承。为了打破以白人的主流文化,这些作家需要挪用第一世界的语言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重构,从边缘文化向中心靠拢,从而打破中心,让他者不再失语,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自己的语言。在许多的后殖民文学作品,作者都表达着精神家园的流失,文化身份的危机感和急切寻求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源。文化和语言的独立性是一个民族根本独立的根本保证,这也是作家自己内心的真实独白。拥有双重身份的他们,如托尼·莫里森,拉尔夫.艾里森,VS·奈保尔等后殖民作家以及后殖民理论批评家三剑客霍米巴巴,萨义德,斯皮瓦克等都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但却接受着第一世界的高等西方教育,他们沉浸在第一世界的学术圈一边创作一边渴望获得白人文化圈的认可从而站稳脚跟,书写着第一世界的语言倾诉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一方面他们渴望打破中心,为他者发声,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从边缘走向中心,用西方主流文化发声得到白人主流文化圈的认可,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不禁在思考,后殖民文化一直宣扬打破中心,边缘化,重新回到那种理想纯粹的前殖民文化状态。

在当代的文化研究中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文化也日趋多元化,自然他们所提倡的理想状态也是无法实现。但是不熟知其背后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意识的含义我是无法理解众多后殖民文学作品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也就无法体会到作者的内心的真正呼声和语言文化带给民族的想象和力量。正如安德森所说的,民族本身是有边界的,但是就其民族文化和语言背后所带给人民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它是没有边界的。作为一名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就其掌握一门语言是基础,而能从语言之下体会到文化的差异性,以一种扬弃思辨的态度对待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才是我们在以后的未来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对待本族语言和文化,我们要时刻保持热忱和自信感,通过英语这交流之窗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别国的优秀文化,相应地,了解热爱本国语言和文化能让很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同住一个地球,共处一个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代已悄然来临。

注释:

[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参考文献:

[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38-44.

[2]比尔·阿希克洛夫特 格瑞斯·格里菲斯 海伦·蒂芬.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5.

[3]刘建平.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J].学海,2004,(01),199.

[4]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8-10.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