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2018-12-15朱爱秋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喜福会儒家思想文化差异

摘 要:谭恩美,华裔美国作家。她的代作品《喜福会》主要描述了移居美国的四个华人家庭中母女之间从隔阂,对抗到理解,和解的情感历程。本文将对《喜福会》中四对母女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中美文化碰撞,旨在促进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喜福会》;中美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文化差异;儒家思想;高语境;低语境

作者简介:朱爱秋(1994-),女,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苏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1、介绍

1.1谭恩美简介

谭恩美,华裔美国作家,对美国文化的亲身体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促成了她第一本小说《喜福会》的创作。

1.2关于《喜福会》

小说讲述19世纪50年代移民旧金山的四位中国女性的故事。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通过打麻将认识了彼此,并建立了一个俱乐部“喜福会”。她们各有一个女儿,作为中国母亲的她们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以及女儿的爱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困难重重。这一切的障碍都是母女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的影响。但是血缘的纽带维系着她们的亲情,也促使她们试着去互相理解和包容,最终化解矛盾。

2、文化差异下的两代交流

2.1冲突

文中的妈妈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女儿们接受了中国家庭教育,但却生活在美国文化中。因此,她们发生了一系列冲突。

2.1.1交际语言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用与本意不一致的语言来炫耀自己。母亲们表面上批评女儿,但实际上字里行间都在炫耀女儿的才华。此外,中国的厨师通常会说自己做的菜不好,其实是在自谦,借此炫耀厨艺。比如文中,林多说:“这道菜不够咸,没有味道,太糟糕了,不能吃,但请吧。”而韦弗利则表示这是母亲做过的最好的菜。(谭恩美,1989:200)

这其中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崇尚谦虚不自傲,人与人说话委婉含蓄,绕圈子颇多,而美国文化强调实事求是,人与人交流比较直接。

2.1.2宗教文化的差异

中国崇尚儒家思想,主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中国的孝道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忠诚。文中,当安梅知道母亲病得很重时,她回到了她的家庭,尽管那里的人都恨她。甚至为了救妈妈的命,安梅从手臂上切下一块肉煮汤。她所做的事很荒唐,但却显示了她对母亲的孝心。

而美国信奉以清教主义为指导的个人主义,即“相信个人的首要重要性和自力更生和个人独立的美德。所以美国文化中的孝道通常会转化为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的感情,倡导自由和平等,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亲子关系也不例外。

由于中国移民的母亲很少意识到个人主义,她们权威地将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不允许女儿享有自由和平等。因此,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反抗多于服从。例如,韦弗利被母亲对她的国际象棋成绩过分的骄傲所激怒。女儿们感到不安和烦恼,但女儿们的反抗又冒犯和伤害了她们的母亲。景梅在一次演出失败后,她决定反抗,对她的母亲大喊大叫:“我希望我不是你的女儿。”“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我希望我从来没有出生过!”她的话伤透了母亲的心。(谭恩美,1989:135)

2.2和解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在喜福会,中国移民的父母和他们在美国抚养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误解。本文不仅展示了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误解和冲突,也向我们展示了母女关系变得和谐的过程。

2.2.1母爱

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在喜福会,当妈妈们知道女儿的生活或婚姻中存在问题时,她们会站在女儿身边,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帮助女儿克服困难。

例如,安梅的女兒很幸运嫁给了一个富二代,然而,她渐渐失去了自己,因为她太关心她的丈夫了。然后,安梅给罗斯讲了她祖母的生平。这样让她的女儿知道她的爱足够好。女儿开始把自己当作婚姻中平等的一部分,最终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并重新获得了爱。

血浓于水,无论母女之间存在多少冲突,无论冷战持续多久,无论发生多少争吵,她们的关系都会变得和谐。

2.2.2异国文化的交流

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分歧和冲突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冲突。沟通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例如,在喜福会,由于文化差异,林多母女发生了很多冲突。韦弗莉不喜欢母亲不断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林多阿姨不知道尊重孩子的独立和自由,当女儿威胁要放弃下棋时,她被深深地伤害了。她认为她的女儿看不起她,从来没有爱过她。同时,韦弗利也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让母亲不开心。终于,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她们进行了一次坦诚的谈话。即使是争吵,这种激烈的交流,也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对方。

因此,这对母女关系的变化证明了沟通是缓解矛盾的关键。

3、结论

喜福会的母女冲突其实是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在美国抚养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冲突。他们的关系从隔阂、分歧转变为理解、妥协,反映了中美文化冲突从碰撞到融合,最终走向和谐发展的趋势。因此,正确地面对和处理文化冲突有助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gobert, Runes. 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3.

[2]Tan, Amy. The Joy Luck Club [M]. New York: BALLANTINEBOOKS, 1989.

[3]胡向华.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喜福会》[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4]单文华.从“选择,顺应”理论评析《喜福会》中的语码转化[J].文教资料,2009(28):78-85.

猜你喜欢

喜福会儒家思想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与书法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