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及意义

2018-12-15赵秀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包法利道尔

作者简介:赵秀红(1974.9-),女,满族,辽宁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法语跟英语一样,句法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它是指叙事里叙述者再现人物的语言或思想时把人物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融合起来的一种叙述方式。“自由间接引语”是三种叙述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中最值得研究的一种。

这种句法的使用由来已久。如果我们想在中世纪文学中觅得一些痕迹的话,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法语时态中的“未完成过去时”(该时态是表现法语自由间接引语的标志性时态)。而自由间接引语主要兴盛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小说作品中。对于此,我们可以从福楼拜及左拉的作品中看到这个时态的大量使用。

那么,这种自由间接引语的特点是什么呢?

在十七世纪的《拉封丹寓言》中有一篇叫《马车与苍蝇》的寓言。其中,苍蝇给上坡的马车添乱,还以为只有自己在出大力推车。

“……正当需要和衷共济的时候,苍蝇却抱怨惟有他鞍前马后,竟无人出来助威加油。修士念叨日课经,时间抓得倒挺紧!女人在唱歌,唱歌也不看啥时辰!……

表面上来看,这种句式并没有主、从句的隶属关系,句式也相对比较自由。在这则寓言中,自由间接引语是由一个间接引语的结构(主语+谓语+连词que)引出的:

La mouche …se plaint que …

苍蝇 抱怨道 (连词,引出下文,相当于英语的that)

自由间接引语的好处是能够保留各种直接引语的腔调。通常在自由间接引语的句子里,读者至少应听出两个陈述主体的声音。也可以说,叙述者的声音中隐含着苍蝇的声音,或者说苍蝇的话由叙述者的声音间接表达了出来。自由间接引语使得叙述者和苍蝇的距离感得到弱化,同时也模糊了两者的声音。这就是自由间接引语。

下面,我们简单地找一些《包法利夫人》中的片段来进一步加以分析。

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有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艾玛的情人罗道尔夫先是幻想着两人的偷情恩爱的场景,之后, “夜晚放烟火(时),他(罗道尔夫)又见到她(艾玛);但是她和丈夫,还有郝麦夫妇在一起。”这句中的“但”并不表示前后两句在内容上的对立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辩论性质,它改变了论说的指向。前半句的潜台词是两人能在一个美妙的夜晚相遇真好。然而,问题是艾玛并不是一个人,这些他者、旁人的存在破坏了两人私会的美好愿望。因此,读者会发现,后半句虽然有表转折的“但”字引出,但是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并不具有明显的对立关系。真正的对立表现在后半句(“她和丈夫,还有郝麦夫妇在一起”)与前半句的潜台词之间。“但”字的运用,凸显出了叙述者的声音,不仅暗指了叙述者对旁人的存在造成两人幽会障碍的态度,也表明了罗道尔夫对旁人存在的排斥心理。

《包法利夫人》中还有一段主人公艾玛的独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

该段落出自小说第一部分,艾玛刚结婚不久的那一段。从结构上来看,该段采用自由间接引语格式,由一个间接引语的结构引出,而从句动词也采用了未完成过去时这一标志性时态,呈现出来了艾玛对于美好婚姻、蜜月旅行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遐想:

Elle songeait quelquefois que… (“她有时寻思着……”)

她 寻思着 有时 (连词,引导从句,相当于英语的that)

从表述态势上来看,这一段主要表达了主人公艾玛的种种遗憾及求之不得的心理:“领略蜜月味道,不用说,(本)就该去那些名字响亮的地方,新婚夫妇在这些地方有最可人意的闲散”。这句中的"Il e?t fallu"(“本就该……”)运用了表遗憾的法语条件式过去时的第二式,衬托出了艾玛爱幻想,浪漫的性格,以及她对平庸而无奈的现实隐隐的不满情绪。

不过,虽是独白,但艾玛的独白并不是孤立的。独白被巧妙地安插在叙述者的陈述之中,并巧妙融合在一起。未完成过去时是法语过去时中表叙述、描述的常用时态,是自由间接引语惯用时态。而该段落正是大量采用了这一时态,使得两个层面的叙述,既能够有机融合,又能自由转换。

由于是自由间接引语,为使得描述更加生动,该段落中曾一度插入大量直陈式现在时,使得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夕阳西下(le soleil se couche),人在海湾岸边,吸着(on respire…)柠檬树的香味;过后天黑了,只有他们两个人,站在别墅平台,手指交错,一边做计划,一边眺望(on regarde...)繁星。”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未完成过去时动词的出现:“Il lui semblait que … ”。译为:“她觉得(semblait)某些地方应当出产幸福,就像一棵因地而异的植物一样,换了地方,便长不好。”未完成过去时的使用可以理解为叙述主体的转换,即叙述者的分析评论突然的介入。而该句中的后半句“……就像一棵因地而异的植物一样,换了地方,便长不好”中所运用的比喻,则更是叙述者对艾玛总体感受的总结。

紧接着下面一段出现了这样一句:“她也许想对一个什么人,说说这些知心话,可是这种不安的心情,捉摸不定,云一样变幻,风一样旋转,怎么出口呢?……”这句话也是叙述者对艾玛心理的猜测。句中“也许”的使用不仅吻合了艾玛的独白,表现人物对周身所体会到的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模糊表达,又突出了叙述者的存在,表现出叙述者对艾玛心理的一种揣度。该段最后一句“她缺乏字句,也缺乏机会、胆量。”,同样也是叙述者的一句评论。 自由间接引语是《包法利夫人》中最被青睐的一种叙述方式。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