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徐訏小说的爱情哲学

2018-12-15樊蕾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时空人性爱情

摘 要: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作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进行浪漫、传奇、唯美的爱情小说写作,有一套属于他自身独特的爱情哲学。本文拟从爱与性、爱与时空以及爱与人性这三部分来探究徐訏小说的独特爱情哲学。

关键词:爱情;时空;人性

作者简介:樊蕾(1991-),女,南昌大学2016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后期浪漫派是出现于三十年代末,盛行于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群体,以徐訏和无名氏为代表。他们为文坛贡献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即大众都市传奇。而在这个群体中,尤以徐訏的创作更为著名。他的作品《鬼恋》《风萧萧》等曾风靡一时。小说借异域情调,迷离幻景、美丽神秘的女郎所构成的传奇爱情故事来观照现实人生,书写独属于徐訏的爱情哲学。

一、爱与性

作为早期的浪漫派即早期创造社作家的作品都涉及到对爱与性的描写,如郁达夫的《沉沦》,其中就涉及到“窥浴”“偷听”等,赤裸裸地表现了一个得不到正常爱情的弱国子民的变态性行为。这些性欲描写,既非“颓废”,更谈不上“色情”,只真实地描写了一个青年人空虚、孤寂、忧郁的生活。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表,徐訏在爱与性的关系上,所持的是比较开放的观点。徐訏曾说,“自从人类有生活以来,人类生活中有两性生活,文学中也就有两性问题,诗三百篇里有不少男女情挑之作,希腊神话里有男女之爱恨情者甚多。”[1]徐訏在谈到情爱时,从不有意回避性爱,甚至认为肉欲是人性的基本要求,这就和“五四”那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主张相一致。但是所不同的是,徐訏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涉及到性描写,这大概也与他创作的题材有关,他所创作的爱情小说都尚处于恋爱前阶段,对女主人公的描写也都用神秘的笔调,使女主人公充满“神”性。如在《鬼恋》中,人与“鬼”之间没有半点肌肤之亲,“我”对“鬼”的恋情也纯属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作品中写到人感到“鬼”的美,近而爱上她,“鬼”问人爱她的原因,人说,“我感到你是超人世的,没有烟火气,你动的时候有仙一般的活跃与飘逸,静的时候有佛一般的庄严。”[2]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徐訏笔下的爱情更贴近了神的境界,而非兽的境界,因而也带有异域色彩。前后期浪漫派作家对爱与性的闡释有很大的不同,这或许是由于作家不同的经历、兴趣或是时代的大背景所造就的。郁达夫们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式的浪漫,缘情而发,而徐訏更多的是现代意味下的浪漫,不同于创造社作家以近距离来写爱情,徐訏对待爱情则是抱着审美的,远距离的玩味态度。

二、爱与时空

对于爱情,许多作家对其的书写是伟大的,他们认为爱情是超越时空的存在。早期浪漫派的代表如叶灵凤的《鸠绿媚》就充满了异域情调和神秘色彩,小说嵌套了三个故事:第一层是青年小说家春野的奇情:讲述春野接受了他的画家朋友雪严赠送的一个小骷髅,以后他若带着这骷髅同睡,必会在梦中与一美丽女子幽会;第二层是戈碧堡堡主之女鸠绿媚与教师白灵斯的奇情:讲述戈碧堡堡主鸠根的独女鸠绿媚,原本听见了读书总是烦,但一见到家庭教师白灵斯便烟消云散,两人迅速坠入爱河;第三层是波斯公主达丽与异邦教士克玛尼斯的故事。春野在梦中化身为白灵斯与鸠绿媚相爱,原来爱真的可以穿越时空。但是在徐訏的爱情观中,人的情感是脆弱的,爱情也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如徐訏的《鬼恋》中人开始对鬼产生好感,近而爱她,而又怕她真的露出鬼相,在人的潜意识中始终在犹豫、在徘徊,想要她成为人而不再希望她是鬼,可见人还是怕鬼的,这种爱情的基础也不是很牢靠。又如《时与光》中,主人公郑乃顿三四年前曾经偶然遇到了一个女子,突然地相爱几乎使他放弃学业。他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回报给爱人以最好的礼物。但是就在他回国前,那女子突然就变了心。这个打击彻底改变了郑乃顿的人生观。他放荡、流浪、颓唐不振、玩世不恭,偶然的流落在世界各地,不想再去爱人。徐訏在这里表达的便是一种爱情不能超越时空、距离的观念。这正是对之前所宣扬的爱情伟大到超越时空的反驳。徐訏认为,真正的爱情只存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在永恒的时空面前,爱情永远只能俯首称臣。

三、爱与人性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外乎都是擅长描写人性的。爱与人性的结合,更能突出一个作家的创作才能。五四文学是人的文学,叶灵凤就宣称他以“个人解放”为思想支柱,勇敢地向禁锢人性,扼杀人的感情生命要求的旧道德进行挑战。但五四浪漫主义表达的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个人解放要求,其基本主题是反抗社会束缚,追求个人自主,表现性苦恼、要求情爱自由,带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扩张倾向。总的来说,“五四”浪漫主义表达的还是社会现实层面上的“人世间”的情感。创造社作家的创作大多数表现得还是一种反封建的倾向。这类小说带有某种程度上的问题意识。而徐訏的小说不是从社会层面上来讲人性,而更多的是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向唯美化、精神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带有现代的色彩,用文学来追问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各自对生命的独特思考为基础,并通过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来展示他对生命的关注。如《鬼恋》写“我”与“鬼”的故事,而那个女鬼实际上是人,但是她不愿意过人世的生活,她要超脱于人世之外,这其实包含着作者的一种对人生、对人世的彻悟的思想,只有摆脱了尘世才不会再受到人世纠葛的纷扰与影响。

徐訏的小说是“书斋的雅静与马路的繁闹融合的艺术”,他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文学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巧妙融合在一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参考文献:

[1]徐訏.门边文学·两性问题与文学[M].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71.

[2]徐訏.徐訏小说[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时空人性爱情
跨越时空的相遇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镜中的时空穿梭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之门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