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重庆市开州区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瓶颈及创新策略

2018-12-15郭进李洪陈义嘉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产业瓶颈创新

郭进 李洪 陈义嘉

摘要:茶叶是开州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产业发展受产业基础薄弱、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融合不够、品牌包装打造乏力等因素影响,逐渐萎缩。针对产业现状,下步茶产业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优化产业链条,稳步提升茶产业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瓶颈;创新;策略

一、产业现状

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境内气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势北高南低,具有独特的高、中、低立体差异性气候特征,北部中山、深丘土质深厚肥沃,土壤PH值呈弱酸性,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自然资源亶赋,是优质茶叶的最适种植区。历史名茶“龙珠茶”曾位列唐、清时期宫廷贡茶,上世纪九十年代荣获全国第二届农博会金奖。茶产业是开州区传统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受加工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品牌包装打造乏力等影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制约,导致产业发展逐渐萎缩。据统计,开州区茶园种植面积约1500hm2,产量650t,产值近4000万元。

二、发展瓶颈

(一)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产业基础差体现在:一是茶树品种老化,低产茶园比例过高。 老茶区的茶园建成后都有30年以上,茶树已过盛产期,单产较低,平均不足100kg/667m2。二是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程度不够。老茶园都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道路、排灌条件都比较差,遇到旱季或暴雨造成减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善。三是技术力量缺乏,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低。没有茶叶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推广力量薄弱,茶产业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茶产品加工研发等方面极度滞后。四是茶园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增加。由于茶园标准化程度不够,在茶园修剪整形、除草施肥、采茶制茶等以人工为主,机械化使用率不高,导致管理难度加大,成本升高。五是加工水平低,产品竞争力弱。设施配套不足,加工技术落后,茶产品品质较差,竞争力不强。

(二)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茶园基地规模小,布局分散,以农户分户种植为主,管理落后,收益较低,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群效应还没形成。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产销模式落后,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意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组织化发展、市场化营销体系还没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

(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茶产业发展局限在“为了喝茶而做茶”的层次上,功能单一,缺乏把产业做大盘强的观念和意识。在产业延伸、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茶旅融合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与旅游观光、特色文化融合度不高,没有观光体验园、休闲养生园。

(四)品牌整合度不高

茶文化价值挖掘力度不够,宣传不力,茶品牌文化内涵不深。茶叶品牌管理散乱,品牌整合力度不够,区域内缺乏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影响到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创新策略

(一)确定产业目标,夯实基础

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方案要求,结合生态环境,集中连片、合理规划,发展标准化生态茶园。一是坚持高标准建园,提高机械使用率。在茶园规划建设中,坚持等高线整地改土,便于推广机械化生产和使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茶园建园标准化。二是引进新品种。推广“巴渝特早、福鼎大白”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实现茶园良种化发展,提高茶园竞争力。三是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 通过改园、改土、改种等综合措施,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调优品种结构,提升茶园生产能力。四是引进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创新技术和教育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推进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产业发展领军人才。

(二)规范质量标准,提升品質

茶叶种植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规范茶产业技术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大力推广“畜—沼—茶”生态循环、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确保产品的优质、高效和安全,茶鲜叶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质量要求。茶叶初加工按照《茶叶加工技术规程》相关质量标准执行,推广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实行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的茶叶生产,提升茶叶初制、精制加工技术及装备,推进茶叶现代加工进程,提高茶产品内在质量,提升茶产品竞争力。

(三)培育新型主体,创新模式

培育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种植能手、社会能人和工商企业,创办、领办、联办投资茶产业。创新 “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家庭农场” 、“企业+基地+合作社”等为主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强文化挖掘,培育品牌

深度挖掘开州区茶历史文化,培育茶叶特色品牌。一是宣传区域品牌。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借助广告平台和媒体,大力宣传区域特色品牌。二是打造企业品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大集团,做大盘强企业品牌。

(五)鼓励产品研发,延长链条

延长茶叶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对研究开发茶产品、新技术的企业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鼓励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到2020年,力争培育日加工鲜叶能力达30t以上的加工企业10家以上,带动开州区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加速产业融合,拓展功能

以茶产业为主题,打造“美丽乡村、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主的综合示范区,实现农业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

四、结论

在茶产业生产发展中,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种植标准化、产品多样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型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茶产业瓶颈创新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