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端植被恢复干扰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
2018-12-15王志金
王志金
摘要:分析了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植被恢复干扰因素。认为人为破坏和过度放牧等社会因素是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封禁保护、封山禁牧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主要对策;病虫害、鼠兔害等生物因素是重要的干扰因素,对植被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人为防除是是主要对策;灾害性天气极端气候等自然干扰因素也对植被恢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同地类的干扰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植被恢复;干扰因素;对策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由于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局限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农林牧矛盾、人为活动、超载放牧等因素影响,出现灌丛资源退化、林分抗逆性降低、植被衰退、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局势,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近年来祁连山上游开展了各种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治理措施单一,未对干扰因素开展针对性的科学调查和分析,使祁连山恢复林草植被的措施针对性不强。
一、祁连山东端概况
祁连山东端—天祝县地处青藏、黄土、内蒙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位于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是一个多高山、广流域、少平川的山区,气温低、生长期短、隆水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收入不稳定。天祝县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区域地位比较特殊的生态林业大县,林区内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有40多种,森林植被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约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年蓄水量40×108m3,养育着下游250万人民,保证了数以百计的工矿企业和城市用水,是六条内陆河和外流河的源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生态、经济、和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二、植被恢复干扰因素分类
对于病虫害、气象灾害和人为因素等对生态系统自然演替正常变化过程的影响称为干扰。干扰因素是对生态系统自然演替正常变化过程发生作用并造成影响和一切因素的综合。干扰因素因主导因子不同,可分为自然、社会和人为三类。自然因素:包括风、雪、降水、自然径流、灾害性天气、自然火灾、山体滑坡、泥石等。社会人为因素:包括砍伐、人为破坏、开垦、放牧、取土、打柴、挖药以及工程修建人为活动。生物因素:包括病虫害、鼠兔危害及不利于植被恢复的微生物、动物的影响和植物侵入和影响等。
三、影响及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对植被恢复中不同的地类的干扰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排除和限制以促进林草植被恢复。
有林地:影响有林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是人为砍伐等,其次是生物因素如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等。采取的对策为适时进行幼林抚育和结构调整,逐步使林分向结构合理的平衡复层异龄林过渡,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的自我生长发育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病虫害的能力;增强水源功能,发挥其最大生态效能;加强病害防治,加大保护力度,制止偷砍盗伐和乱砍滥伐。
灌木林地:影响灌木林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是过度的放牧,其次是人为破坏、取土、取沙、开垦、挖药和灾害性天气、气候,采取的对策加强封禁保护,实施封山禁牧;制止人为破坏、开垦、取土挖药等。
疏林地:影响疏林地植被恢复主要是过度的放牧,人为砍伐、破坏等,其次是生物因素如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气候等,采取的对策应加强封禁保护,实施封山禁牧,促进天然更新;进行人工补植造林;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大保护力度,制止偷砍盗伐和乱砍滥伐,使其尽快郁闭成林。
草地:影响草地恢复的主要是过度的放牧,其次是人为破坏,取土、开垦、挖药和灾性天气、气候等,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加强封禁保护,实施封山禁牧;制止人为破坏、开垦、取土挖药等。
封山育林地:影响封山育林的植被恢复主要是过度放牧,其次是人为破坏、取柴、开荒、和灾害性天气、气候等,采取的措施为加强封禁保护,采取工程围栏和宣传标牌相结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固土保水,增加地表径流,促进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具体以重点封育为主,一般封育为辅,封育期间严禁人为活动。
人工造林地:影响造林的植被恢复的主要是放牧、极端气候和灾害性天气,其次是鼠害、病虫害和人为破坏等,采取的对策为加强封禁保护和抚育,实行围栏封护和个体承包相结合的管护措施,将地块和围栏管护责任及苗木成活率承包到户,对保存率低的及时补植补栽;实施封山禁牧,禁止牲畜践踏、啃食;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鼠兔害防除;制止人为破坏。
退耕还林(草)地:影响退耕还林(草)地植被恢复的主是放牧、极端气候和灾害性天气,其次是鼠兔害、病虫害和人为破坏等,采取的对策应是加强封禁保护和抚育,对保存率低的应及时补植补造;实施封山禁牧,控制退耕地内人为活动,禁止牲畜践踏、啃食;要把握好规模、节奏和力度,强化监督检查,足额兑现政策,巩固成果,確保退耕还林还草稳步推进;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鼠兔害防除;制止人为破坏。
河谷河滩地及其他地类:影响河谷河滩地及其他地类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放牧、取土、挖沙、修建等,其次是鼠兔害、病虫害和人为破坏等,采取的对策为坚决取缔滥采乱挖;要根据小流域形状、大小,修建谷坊和拦河坝,防止河床下切、沟岸扩张及滑坡,拦蓄泥沙以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要有计划地在河床两侧修筑护岸墙,营造护堤护岸林,整治河川床面,栽植青杨、沙棘柳等乔灌树种,稳固床面。
四、结论与讨论
影响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植被恢复的主要干扰因素为社会人为因素,尤其是过度放牧、人为破坏、取柴、开垦等是植被恢复的制约因素;病虫害鼠兔害等生物干扰因素对植被恢复产生重要的不利影响;极端气候、天气对植被恢复也有很大的影响。排除和限制干扰因素是植被恢复的基本途径。应采取的对策有:加强封禁保护,实施封山禁牧;杜绝人畜践踏破坏;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鼠兔害防治;定期抚育促优,适当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林草植被的抗逆性,增强其抵御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能力;加强宣传,落实政策,坚决打击违法破坏行为;实施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及周边地区通力配合,统筹各方利益,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排除和限制不利因素;实施生态移民,缓解林草植被资源压力,加快植被恢复压力。使其得以修养生息,提高资源自身更新能力,加快植被恢复速度。
林草植被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适度的利用,做到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又不影响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需求,是当前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要求。不合理的利用如人为破坏和过度放牧等强度的干扰因素,可严重破坏林草植被资源,造成生态环境失衡,植物群落逆向演替,从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宪宇.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金池.森林生态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杜长有.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理想林分结构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