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块化训练理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2018-12-14漆小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实效性

漆小红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2015年汕头全国优秀男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大区集训内容的板块化安排进行实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板块化训练在乒乓球项目的实践训练中能够较好地促进竞技能力增长,并激活高峰竞技状态,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实践应用有待完善。

关键词 板块化理论 乒乓球训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板块化训练理论是一种立足于分期理论的中周期训练模式,将高度集中的训练负荷集中于短期“释放”于高水平运动员机体。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重点问题设计训练方案,围绕具体板块安排训练的课次、方法和手段。在实践应用中对“板块结构”要求科学地结合专项特征,进行专门训练和优化改进,使机体在短期内接受集中、高强度的刺激,从而打破机体的原平衡,完成高校的生物学适应。板块化训练理论在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践应用反馈中较少。其是否适应“多赛制”对运动员高峰竞技状态激活与最佳竞技能力维持以及对适用的普遍性等实践应用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汕头全国优秀男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大区集训内容的板块化安排及效果检验,论证板块化训练理论在乒乓球项目中是否实用,并得出相关结论。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5年汕头全国优秀男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大区集训第三阶段的板块化训练安排的训练效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双盲)

根据板块化训练理论制定2015年汕头全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大区集训安排,于2015/3/2--2015/4/5执行计划,实验对象包括48名省市队员、中法文体交流项目的2名法国队员和12名国家队队员共62名队员。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参训队员对集训安排的主观感受和竞技状态情况,以及调查教练员对本次集训计划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激活的影响效果。

1.2.3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找板块化训练理论及实践研究文献和以往大区集训资料设计集训计划、分析集训实验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训练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本次集训共进行了38节训练,训练时间总计114小时,训练时间安排为上午8:45~11:45,下午15:00~18:30,晚上19:00~21:00。集训技战术训练安排上,上午主要是跑位、发抢、相持、接抢,下午则主要是跑位、相持、发抢、接抢和多球等内容。在上旋球训练中不仅要求参训队员积极主动的跑位,而且对其训练质量和训练数量提出量化要求,发抢和接抢则安排主练方积极主动的上手进攻,加强步法的合理性,同时提高台内拧拉的质量和正手进攻的威胁性,陪练方则在摆劈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拧、挑技术。

调查显示,参训队员对训练内容安排满意度较高,其中认为训练内容安排“合理”的占总体的58%,认为“较合理”的占39%,两者合计97%,没有参训队员认为“不合理”和“极不合理”。综上,通过将乒乓球项目特征与板块化训练理论相结合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符合当前优秀青少年乒乓球竞技能力提高需要,能够得到参训队员的认可。

2.2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本次集训的板块化训练阶段为集训期的第三阶段,其中安排了3个板块化小周期和1个分组循环比赛,3个板块化小周期分别对应板块化训练理论的增长期、转换期、目标实现期。该阶段在各个板块中间安排一次中等负荷训练日进行机体微恢复,并在每个板块末安排一个调整日,使得机体机能得到较大恢复。总体上负荷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对机体形成了深度刺激,同时通过适当调整避免了长时间、大负荷训练产生的疲劳堆积,从而高效完成训练。

在针对训练负荷安排的调查中,46%的参训队员认为“合理”,48%的认为“较合理”,两项合计94%,同时认为“不合理”、“极不合理”的为0%。这说明,在训练负荷安排方面,通过有节奏的调整,参训队员能够有效适应,并顺应负荷安排进而有效完成集训,使竞技能力得到提高。

2.3赛训安排比例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本次集训第三阶段为竞技能力提高的核心阶段,共计27天,占集训的71.1%,其中训练共进行28节,比赛共进行14节。其中训练和比赛均是通过上一阶段的比赛结果进行分组,共计4个小组,小组内竞技实力较为接近,小组间竞技实力呈逐渐递减分布,即竞技实力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三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比例安排为2:1,比赛是作为训练的强化版插入板块间,通过与竞技水平较为接近的对手竞赛提高自身竞技能力水平,达到以赛代练的效果。

通过对训练和比赛比例安排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合理”的占42%,认为“较合理”的占51%,认为“一般”的占7%,认为“不合理”、“极不合理”的均为0%。这说明,第三阶段的“3+1”板块化训练和比赛模式安排得到了参训队员的认可,能够有效地将板块化理论的各个阶段与赛训关系相结合,从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

2.4运动员对训练效果的主观评价分析

排名赛主要以分组赛成绩为依据,进行(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22页)分组循环比赛,是全国大区集训中进行个人竞技能力最终排序的比赛,也是考评省市队队员是否有资格参加以后集训和进队考核的重要参考。为避免参训队员对第三阶段---板块化训练阶段的模糊化评价,赛前状态的自我评价是在第四阶段排名赛前进行,问题设置为:“你对现在的竞技状态是否满意?”,通过参训队员对竞技状态的自我评价,侧面论证其对第三阶段训练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参训队员的赛前状态自我评价78%为“非常满意”,19%为“满意”,两项合计97%,认为“一般”仅3%。这说明通过第三阶段的板块化训练和比赛使参训队员在短时间内得到集中、高强度的负荷刺激,达到了对自身竞技能力的专门化训练和改进提高,从而有足够的自信去参加重要比赛。

2.5教练员对训练效果的主观评价分析

选调省市队教练员主要要求主管队员借助集训平台,达到锻炼和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以此为依据,并通过教练员的丰富执教经验,在排名赛后对集训效果进行调查,以此论证板块化训练理论与乒乓球项目实践结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48%的教练员“非常满意”,38%的认为“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占4%,“非常不满意”的占2%。总体上对集训效果持肯定态度,并且评价较高,实地调查中,教练员认为集训第三阶段的训练和比赛质量较高,能够在强化基本技战术能力的同时,查漏补缺,在短时间内完成集中、高效的强化训练和提高。

3结论

(1)板块化训练在乒乓球项目的实践训练中能够较好地促进竞技能力增长,并激活高峰竞技状态。高度集中的负荷形式和负荷强度能够形成高度指向性的集中负荷效应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符合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的需要。

(2)在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中结合板块化训练理论制定训练计划,能够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提高或弥补某项能力,有效的实现负荷量和强度的交叉效应,形成最佳的赛前竞技状态,符合现代乒乓球多赛制的发展需要。

(3)板块化训练理论在乒乓球项目实践训练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集训内容,使之与队员亟需发展的能力有效匹配,同时板块化训练理论在乒乓球项目中对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是否行之有效还待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尹龙,李芳,陈君,陈小玲,司虎克.传统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周期训练理论的比较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5-109.

[2] 余紅盈,王浩.由我国板块训练理论与分期训练理论之争引发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4):343-348.

[3] 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2008(11):88-91.

[4] 朱杰,姜惟,张克仁.关于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的理论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2-95.

猜你喜欢

实效性
提高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协商实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