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表演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2018-12-14沈薛红
沈薛红
摘 要 木偶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发源于两千多年期的唐朝。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霜洗礼,如今更显瑰丽。木偶戏有艺人通过几根线进行牵引,一招一式之间,木偶便活灵活现,充分表达出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经过了两千年,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里,提线木偶戏的发展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狭窄。要想将木偶戏继续传承下去,就要对其进行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木偶 表演艺术 创新
1木偶艺术的历史渊源
木偶戏剧是我国传统傀儡艺术中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的灵魂信仰与部族图腾崇拜。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巫师设祭场合必用的礼器———神俑和玉琮,经过尧舜禹时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夏商周三代,便正式分化为象征祖先的神主与象征奴隶的丧俑两大类。《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曾有工人偃师献假人,能“歌合率”、“舞应节”、“趣步俯仰”,并能“瞬其目以招王之左右侍妾”,王以为实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谈到:“傀儡起于周季。”在巫教祭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俑偶歌舞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世俗化的方向演进,木偶戏演唱的歌调渐与佛、道音乐结合,汉唐各代以京兆长安为中心的三辅悬丝傀儡在京畿门户的合阳地区扎根衍变为“线戏声腔”,并借鉴秦腔、秧歌等民间艺术形成独特的剧种,流传至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民间文化艺术。
木偶戏流传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地群众基础,如近代时期的《阿凡提》给当时的青少年带来了无数的乐趣。木偶戏发展到今天已经为广大城市、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以五华木偶戏为例,其从明代传入我国发展至今也有了六百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曾在北京参加过2次全国性质的演出,同时还应邀到其他各国进行演出。凭借其灵活的手法和精湛的技巧收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但是在近年以来木偶戏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甚至传承与生存都出现了问题。所以,怎样将这一工艺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不可逃避的问题。
2推动木偶表演创新的举措
就最近几年的作品来看,木偶戏已经确定以青少年儿童观众为主要的受众,极力开发其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木偶表演艺术在近年来努力冲破传统表演艺术的桎梏,积极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为了保证木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2.1大力进行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进民间资本
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木偶戏表演艺术团都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国家对其投入的资金有限,其中的工作人员又普遍拥有了“铁饭碗”,因此,工作人员普遍热情不高,单位活力不足。因此,国家应对剧团进行体制改革,同时加大对资金的投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不断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2结合现代文化艺术手法,大力创新表现形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特点逐渐显露出来,这种局面也对木偶表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木偶表演艺术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艺术发展形势,并将时代发展特色融入到木偶戏的主要内容当中,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艺术,将木偶戏赋予全新的技术精髓与内涵,这样的木偶表演也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这样的创新是木偶表演艺术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木偶戏应该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文化及时代文化的精髓,大胆创新。除了内容,还应该在音乐氛围、舞台效果、导演、编剧等方面不断提高木偶戏的竞争力与社會适应性。
2.3成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木偶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实施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改变这类古老的传统艺术“人走艺丢”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成立人才培训基地。我国现有木偶剧团约300多家,但在木偶艺术的人才培养上,基本秉承千百年来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传统方法。随着老艺人离世,已经有不少绝活失传,导致许多绝艺木偶艺术遗失殆尽。加上有些传人存在文化修养及创造力不足,已明显跟不上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如果成立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可以学到众多大师、不同派别的木偶技艺,集众家之长于一身,而且可以尝试剧团与培训基地联手办班,服务全国的木偶剧团,同时吸引各地的优秀学员来深造。这样不但可集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保证木偶艺术得到最优化的传承。
其次,行业人才分类培养。一场完整木偶剧是由编、导、演、木偶设计、木偶制作、舞台灯光、音乐设计布置等众多环节组成,所以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人才培养上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分专业培养,这样才更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2.4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
第一,推动木偶剧院及木偶艺术中心的建设,定期为观众演出,将为推进木偶艺术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不但能达到推广木偶艺术的效果,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
第二,通过影视等现代化渠道投资。木偶艺术与动画艺术具有众多共同点,但木偶艺术更逼真生动,木偶戏搬上银幕可以比一般的动画片更好看。所以,将木偶剧制作成电影、电视播放,通过影视业来发展木偶艺术文化具有广阔的空间。
第三,与旅游区相结合,设立木偶艺术节目表演活动,突出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旅游的功能。
第四,打造木偶玩具产业,作为国粹,在寻找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既有艺术和表演价值,同时有玩具价值,十分适合儿童,具有独特的玩具开发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木偶戏历经时代的变迁而经久不衰,依靠的不仅仅是木偶戏中凝聚的民族文化,更是艺术家们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变化的魄力与勇气。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木偶表演艺术家的责任,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应该积极了解学习,以此对民族文化了解更加透彻明晰。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更加多元化,才能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梦溪.中华文化通志:第八典[艺文]戏曲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