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双语教授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2018-12-14周佳敏
周佳敏
摘 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 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现今,中国已经从19世纪开始的西学 东渐引入开始逐步转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如“孔子学院”“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国际教育交流。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文化优势常被用来传播价值观念,提升国家软实力,谋求 国家文化利益。文化优势的获得依赖于推动语言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语言教育政策的指导,因此,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成为各国实现国家文化利益的重要 手段。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维护 和实现国家文化利益作为终极文化目标指向。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文化的全球共享成为实现可能,跨 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成为趋势,为更好适应和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各大 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与此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迈出国门面向世界创造 契机。
1调查方法
本小组从双语教学与传统文化各个情况入手,设计了 17道选题,这些选题紧扣研究问题"双语教授传统文化必要性研究"设立,使得到的数据更具针对性。
此项调查以高校大学生为主,本小组预调查50份。其次,预调查后 15天再发放50份进行问卷再测,收回后进行信度检验,得出信度系数为0.48, 通过信度检验。根据样本量公式,计算得出样本量约为485份。所有调查问卷 发放共503份,网络调查430份,实地调查73份,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 433份,有效率86.8%。
本小组对录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便于直观地得出相关结论。
2原因分析
通过关于吉林省高校开设双语教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的调查,我们 发现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授传统文化的建设上仍然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在总结 分析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措施:
2.1语言交流
由于双语表述能力不是很好导致没有很好地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在 课上可以加强学科有机渗透,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在双语学习和运用中吸收、融汇并传播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意识"。
2.2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使得中西房文化存在著很大差异。通过学习努力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双语交流来发现和挖掘本民 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把它发扬光大。
2.3学校重视程度
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可以通过增加学校重视程度,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教材 内容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学校的海报、广播、校园网等方 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2.4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积极响应"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观念。利用双语来弘扬传 统文化加大财政投入,以英语为工具让他国友人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自己,并 在这种双向交流中,找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 开发和复兴战略,在整个社会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风尚。
3结论和建议
我发现目前各高校开展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并不多,也没有办法很好地用双语 去普及传统文化,根据得到的数据和深入调查,可以得出目前大学生对传统 文化了解度不够的结论。
3.1在课堂上引入双语教授传统文化
在课堂上引入,可以形成民族文化浓厚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目前许多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授不够,这也是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弘扬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建议在课上引入例如古诗词、名著翻译、传统节日风俗以及先秦 诸子思想介绍、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讲述、书法国画、戏剧、茗茶等方式,让大学生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达到教授传统文化的目的。
3.2丰富双语教授传统文化的形式
通过增加丰富多样到授课形式,可以让全体学生有所收获。例如 增加自由讨论式教学、互动交流式教学、分组课题式教学以及传统课堂式教学,来发展和繁荣传统文化民族教育。
参考文献
[1] 包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 柳袁照.双语教育: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4(01).
[3] 苏德,袁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机遇·挑战·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5.
[4] 王洋涛.德国孔子学院学生学习动机和中国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
[5] 龚洁."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6] 方彩琴.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福建茶叶,2015,27(04):19-52.
[7] 刘婷."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中亚五国孔子学院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8] 李贝."汉服热"背后的文化思考[J].天中学刊,2015,30(04):28531.
[9] 董雷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 张国颖.国学传统文化英汉双语课程研究述评[J].校园英语,2014(3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