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2018-12-14张宇婷
张宇婷
年过七旬的柳传志在今年不断回归大众视线。平复风波、拓展收购、战略拆分,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他又将如何布局联想控股的投资版图?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大片落地窗外的市容一览无遗,显得开阔大气。一如墙上字画写着:“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控股公司。”
在字画下面,有着一排书籍,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刘亚洲文选》《腾讯传》《鞋狗》《三体》等。最近,他看的是《光荣与梦想》,并把这本书送给亲朋好友。“我关心历史角度的书籍比较多,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柳传志说。
1
生于1944年,年过七旬的柳传志,神采奕奕。他在2018年不断回归大众视线。
最新的消息是,联想控股7月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89.936%股权,卢森堡是欧洲金融中心和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5月,因为一场关于5G编码的投票风波,柳传志站出平息,力挺联想集团。稍早,联想控股拆分也提上日程;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今年3月联想控股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之时,联想控股董事兼总裁朱立南在发布会上提到:会将旗下战略投资的企业分拆上市。按照联交所的规定,联想控股在上市3年后,即2018年6月29日后可以分拆旗下资产上市。
柳传志直言联想集团发展遇到困难,并三次强调非常“庆幸”在2001年对业务进行拆分,建立投资集团联想控股。“联想控股保证了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同时分散了联想集团业绩下滑带来的危机,提供了联想品牌可以延续的基础。”他说。
回看改革开放之初,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的号召,即一部分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另外一部分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柳传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海经商。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柳传志用中科院给的20万元的启动资金,创业起步。在起初的十几年,联想基本专注于IT领域,最初的商业模式是代理分销业务,以此积累资金和经验,发展自有品牌的微机。1993年,在中科院的支持下,联想集团获得了35%的分红权;2001年,北京市牵头,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联合批准了联想控股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联想用此前积攒的该分但未分红的资金,购买了35%的股权。几次股权改制,柳传志个人目前在联想控股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
到了2001年,联想有两个大动作。其一拆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其二是实施多元化战略,进军投资领域。此时的联想控股还只有一家基金,未形成投资集团。拆分是因为联想集团当时已在香港上市,但旗下包含了自有品牌和代理分销业务,两类业务存在商业模式的冲突。分拆彻底解决了资源分配和平衡、销售目标遇到的问题,也给两位年轻的管理者——杨元庆和郭为各自的舞台。前者现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后者则是神州数码控股董事局主席。
2
联想控股开展多元化业务,进入投资领域的原因是柳传志意识到IT行业的变化更新快速,技术的迭代和商业模式变化很可能让一家IT公司面临经营风险。同时,如果股东完全依靠联想集团,就有可能心存顾虑,使其在创新突破方面产生掣肘。
时值中国刚刚兴起投资创业浪潮,加上联想集团本来就是从零到一发展起来,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钱和经验,于是在2001年成立了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的联想投资,2012年正式改名为君联资本。
2003年,国家鼓励国有企业改制和央企改革。因为经历过自身国企改制,联想控股成立了第一家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机构——弘毅投资,当时聚焦服务有国企改制的需求,帮助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化,包括中联重科,北京的城投控股,锦江股份都是该背景下的PE项目。
2008年,联想控股和中科院创立联想之星,成立之初的想法依然是将中科院高端先进技术实现商业化。后来联想之星逐渐演变为接受所有创业企业的项目,成为一个开放的天使投资机构。
至此,这三家投资机构,从业务范围上覆盖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即从天使投资到VC再到PE的完整投资链。
这一布局完成之后,联想进入其所谓的“战略投资”领域,并提出了“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双轮驱动商业模式。财务投资是以最终退出为目的,实现资本溢价。战略投资目的是自持,长期持有一个核心资产。财务投资以财务回报为导向,战略投资则是实现公司愿景——“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的关键。在战略投资项目中,联想控股或者绝对控股,或者是重要的股东,例如卢森堡国际银行、正奇金融、三育教育、联泓新材料等都是联想控股绝对控股的公司。所谓“双轮驱动”,则是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以合投、接盘等方式,共同参与项目。例如财务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如果适合战略投资的标准,前景发展巨大,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就会以市场化的方式接盘,或者联合投资,以更多资源支持所投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分享下阶段企业成长的价值。在资金方面,早期发展起来的三块财务投资业务已经较为成熟,其盈利则可支持战略投资的布局发展。此外,在政府关系、行业研究、人脉网络等方面,双轮业务共享资源。
然而,这样的投资方式也成为联想控股被投资同行所讨论的焦点。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胡明烈表示:“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并不能一揽子称之为战略投资,英特尔、高通、阿里等围绕主营业务的投资延伸,才能叫战略投资。相对地,联想控股的布局譬如农业、互联网、新消费与联想集团的PC和服務器业务并无太大协同。”胡明烈认为,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在考核上的不同,也决定了一个主体同时进行两种类型的投资,并不全能带来协同效应,因为财务投资是以投资获利为考核,而战略投资则考核的是能否为核心业务带来更多的竞争力。
宇沃资本创始人黄征宇此前在英特尔战略投资部门工作,现在创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他这样看待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间的区别。“有时,战略布局和投资回报是有区别的。投资一般会设定明确阶段,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进入,某个阶段退出,很少从企业的建立一直跟到最后。考核的标准是投资收益。战略投资一般是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延展出的投资,回报不以收益衡量。”
“首先,联想控股的转型应该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答案,到底是以IT行业为主,还是彻底转型为一个投资机构。”融中研究副总监陈伟表示,“其次,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有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如果是财务投资就要和战略投资理清关系,否则很难给财务投资的LP(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伙人)出资人良好回报。联想控股覆盖从天使到VC再到PE企业全成长周期的财务投资,当一家企业在经历融资过程时,其内部确定以何种交易价格成交,到底是以对联想控股内部最高利益的交易成交,还是以外部投资者或者创业企业自身有利的价格成交,成交过程的公允价值也是投行们审视联想控股的关键之处。
对于联想控股从财务投资进入到战略投资的逻辑,柳传志心中自有定見,就是实业兴国。柳传志认为,财务投资始终要在合适的时机退出,但战略投资却可以对优质企业长期持有。如果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相互协调,财务投资为战略投资提供项目和经验,战略投资后期跟上,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以拉卡拉为例,到今年已经投了将近10年,亏了8年,如果光靠君联进行风险投资肯定是不行的,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进入之后,陪着他们一路成长,终于迎来了盈利的爆发点。同时,柳传志强调,联想控股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之间的协同,一定是遵从市场化的原则。联想控股对“战略投资”的含义,与其他投资机构解读有所不同,联想控股官方指出,联想控股是一家纯粹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集团仅是其战略投资的企业之一,并非其核心或主营业务。除了联想集团所代表的IT行业外,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领域还包括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
联想之星总经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说:“联想之星、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形成了一条从天使投资到VC、再到PE的数百人投资团队的产业链。联想之星天使投资的数十个项目,曾获得君联资本或弘毅资本的后续投资。联想控股对外投资和控股,也使得联想之星对于经济形势变化拥有全球视角,对于垂直行业变化有洞察力,以及判断。联想控股参股或控股投资数十家上市公司,为联想之星的投资业务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并为被投项目后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和资本的支持。”
柳传志也对今天的创业环境,提出他的看法。他说,创业者需要好的营商环境,最主要的是依法治国,因为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规则可循,需要有一个企业家人人平等的经商之地。第二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小鸡的繁殖需要合适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任何鸡蛋也孵不出来了。稍高一点的温度也不适合小鸡的繁殖,但生命力顽强的鸡就能活着。如何理解生命力顽强?就是拼命了解环境是什么样,主动向环境靠拢。”
“我经历了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很多历史事件,这些事情在若干年以后成为往事。人真的不要把自个儿太当回事,重要的是在你的家里、在企业中有人可以知道你曾经做过什么。真的不要在社会上把自己估计太高。”柳传志有感而发地说。
(程敏荐自《商业周刊·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