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捞”不到的漂流瓶?
2018-12-14
无论是微信还是QQ邮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的漂流瓶页面都无法捞到来自远方的“瓶子”了。
11月30日深夜,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时下线微信漂流瓶和QQ邮箱漂流瓶相关服务,其原因是经用户投诉与媒体报道,发现仍然存在用户利用漂流瓶等功能发布色情内容或色情招嫖广告的情况。
漂流瓶最早是QQ邮箱2010年9月上线的一个小应用。在那个社交匮乏,陌生人社交领域还是蓝海的时期,不少“上网冲浪”的80、90后用户都有把自己的心事塞入瓶子里,收获陌生人善意的经历。
也因此“暂停漂流瓶”的消息一发布就爬上了微博热搜。虽然漂流瓶对微信和QQ邮箱来说,已不再举足轻重,但它却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人性的一次“探索”。
曾是张小龙的骄傲
早年,当张小龙还游离于腾讯体系之外时,他的代表做是一款名为Foxmail的邮箱,比起当时大家常用的邮箱,Foxmail更轻便灵活、运行稳定。彼时的张小龙,希望让更多的人使用Foxmail,他决定将其免费推向市 场。
Foxmail一推出就迅速斩获200万用户,被评为五星级软件,粉丝遍布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经此一役,张小龙也声名鹊起,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邮件,点赞的、提意见的,他都一一回复,成千上万的关注者让这名小程序员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
然而,免费的Foxmail为张小龙带来荣耀却并未为他带来财富,最困难时,张小龙甚至想将软件送给朋友管理。那时,《人民日报》曾报道张小龙,称他是互联网大潮涌动下的悲剧人物,担心做免费软件的他会不会饿死。
起初,张小龙想把Foxmail以15万元的价格卖给还在金山的雷军,但因为事务繁忙,雷军没能脱身去商谈细节,最后不了了之。阴差阳错下,张小龙和Foxmail就被博大以1200万的价格收购,并任命张小龙为首席技术官。
2005年,腾讯收购博大,张小龙兜兜转转,作为“陪嫁”进入腾讯。当时,腾讯正面临MSN的威胁,国内社交软件业战火蔓延,邮箱一直是腾讯的软肋,用户体验极差,连马化腾自己都不愿意用。张小龙就成为腾讯求知若渴的人才。
张小龙带领团队把QQ邮箱的内核全部推倒重写,将快速、简洁定为产品核心。随后,超大附件(2G)发送功能,彻底激活大量休眠用户,QQ邮箱起死回生。
渡过难关后,张小龙却并不满足,在研发用户需求期间,他发现更强的社交属性是邮箱进一步发展的关键。QQ邮箱漂流瓶在张小龙的探索中横空出世。根据相关报道,漂流瓶上线三天,用户量就突破100万,半年后达到1000 万,并让QQ邮箱突破1亿活跃用户,超过网易邮箱成为行业第一。
应用放上去后就有自己的生命
其实,漂流瓶的产品功能很简单,写一段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匿名发送给一个陌生人。收到的人可以进行回应,或者再次把它丢到海里,玩法和真实的漂流瓶一样。
用邮箱交流带有明确目的性,而漂流瓶则是无目的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功能在此结合,就让QQ郵箱成为最受欢迎的邮箱产品。
虽然有这样耀眼的成绩,但张小龙坦言,这并不是他们预料到的结果。在饭否中他曾写道:“漂流瓶让我体会到群体的伟大,它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的预想之外,我们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如果非要分析,倾诉和期待回应(交友)还是第一位的。”
漂流瓶的成功给了张小龙很多启示,之前他关注的是技术,之后,人性需求成为其产品的新核心。这个简单的电子漂流瓶可以看出,普通网民内心深处是何等孤独,以至于他们愿意一次次用尽写瓶中信的每日三次机会,一次次打捞蓝色“大海”中转瞬即逝“交集”。
2001年,张小龙开发出微信,另一个解决人类孤独的地方。为了让微信变得有趣,也为了尝试更多方式的社交,张小龙陆续在微信上加了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等功能。放到今天,微信去掉这几个功能也还是微信。但在当时,这些极具创新的点子给微信带来用户量的剧增。
漂流瓶这个功能最早只能发文字,每天扔瓶子、捡瓶子的次数有限,但后来有了更多的玩法:交往瓶会漂向同一个城市的异性陌生人;表白瓶可以定向发给 QQ 好友;定向瓶可以发送给指定地区的人。可以说,漂流瓶把匿名社交的玩法全部都探索了一遍。
不过,这种玩法很容易被人利用,变成垃圾广告、色情信息的聚集地。正如张小龙援引凯文·凯利《失控》中观点剖析:“应用放上去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会与海量用户互动,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互动结果和群体效应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漂流瓶”里的色情
11月底,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漂流瓶”功能,传播色情内容,非法收取费用,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按照微信“漂流瓶”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有20次“捡瓶子”的机会,捡到瓶子的几率不超过五成,大约每20次能捡到5-8个瓶子。
据记者测试,当将微信账户的性别设置为男性时,4 天捡的 25 个漂流瓶里,7 个瓶子的内容都包含色情信息。如果在清晨或者夜晚“捡瓶子”,捡到包含有色情内容的“瓶子”概率更高一些。用漂流瓶找色情内容成为不少男性用户的共识。
而且这一情况并非近日才发生。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微信”“淫秽色情视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共有67条结果。其中2015年8个案件,2016年20个案件,2017年24个案件。其中,以“漂流瓶”“淫秽”为关键词查询则有9条结果。
“应用放上去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会与海量用户互动,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互动结果和群体效应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5年6月至9月间,出生于1987年的安徽省庐江县人庞某某利用注册的4个微信号,以投放微信“漂流瓶”方式对外宣传销售色情视频。
2016年10月,法院判决显示,庞某某犯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之所以利用飘流瓶功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低。因为即便被举报,最坏的情况也只是禁用漂流瓶功能,不会被封禁账号。
一直以来,微信对损害内容生态的行为“零容忍”,微信公告称,近半年来,微信封禁及处理发送色情暴力类内容的账号25841个,删除相关文章43511篇;封禁及处理发送低俗类内容的账号82562个,删除相关文章124898篇。然而,“漂流瓶”的色情信息依旧屡禁不止。最终,“漂流瓶”的命运就是被强制“暂停”。
魔咒,逃不过
“漂流瓶”被暂停,人们只能在大海里捞到鱼和海星,再也捞不到塞着“小纸条”的漂流瓶。有不少老网友对此感到忧伤,因为这个功能上曾经也有友善的人,会留下语音消息说“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心情,请你听到这个语音也开心起来。”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和另一半就是在玩漂流瓶认识的,现在都已经结婚了。
在“微信派”公告下,点赞最多的评论是:再见,初衷是很有趣的功能。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漂流瓶早已失去原有初衷,充斥着乱七八糟的内容”。更有甚者认为除了漂流瓶,“附近的人”这个微信功能也应该关闭,因为那也成为充满色情内容的地方。
因具有匿名性和私密性,大部分互联网社交产品似乎都难逃色情的困局,甚至连文艺系的豆瓣也曾被色情问题困扰。
最开始的豆瓣上,满满是以共同喜爱的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爱好为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的用户。但上线两年后,豆瓣用户数突破百万基数,平台上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勾搭”,成为不少网友心目中的“约炮圣地”。
如果说豆瓣这种以爱好讨论为线索的交友门槛高,那陌陌这个明确以陌生人交友为目的产品成为更便利直接的“约炮神器”也是理所当然。
原本,微信主导熟人社交,算不上是色情文化的沃土,但“漂流瓶”和“附近的人”却又是这个产品中陌生人社交的补充,因此也在匿名的语境和庞大用户基数的触动下成为色情内容发展的渠道。
现在,微信对外公告对漂流瓶的功能只是“暂停”,而不是“永久终止”。这意味着未来,这个原本仍带有一定情怀的产品还有回归的机会,当然,会带着更严格的管制。但在那个情况下,它对用户仍然会有吸引力吗?
要知道,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千禧年初期社交匮乏的时代了,打開 App Store 或其他应用商店,成千上万个社交App正在寻找各种独特角度为我们找陌生人朋友。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知晓程序,作者:方嘉文;《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