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才是真正的敌人

2018-12-14沈联涛

财经 2018年29期
关键词:灾难敌人气候变化

沈联涛

上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G20峰会上,美中贸易争端的停战只是暂时搁置了太平洋两岸潜在的紧张局势和意见分歧。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世界,到处可见敌人。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在母校圣安德鲁斯大学发表的最新的一次演讲,呼吁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加入间谍机构,帮助捍卫国家的价值观,以应对他所谓的“混合威胁”——来自恐怖分子和使用最新技术的国家敌人。

当然,最为真实存在的威胁是全面核战争。当今有五个核大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但巴基斯坦、印度和朝鲜都已进行过核试验。科学家们认为,不管是因为战争或事故而进行的一次露天核爆炸,都可能产生足够的辐射云,对生态的破坏超出我们能够理解的程度。

军备升级和气候变化叠加在一起,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美国政府于11月发布的第四版《全国气候评估》报告称,气候变化已在发生,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应对成本也将耗费巨大,目前还有应对之余。对于刚刚在山火中房屋被焚的加州人和目睹大堡礁被漂白的澳大利亚人,无需提醒其上述灾难由气候变暖而起。

曾几何时,人类将自然灾害归结为“上帝的意志”,但即将到来的气候灾难却是“人类作茧自缚”,因为是人类过度消费和燃烧化石燃料而导致了全球变暖。

从一些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国防和气候变化之间的优先级。根据一项研究,在截至2014年的十年间,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总额达(以2012年的美元价值计算)1660亿美元。这仅仅比美国一年(2017年)国防预算(5900亿美元)总额的四分之一略强。

但等一下。自2014年以来,甚至美国国防部也正式承认“气候变化导致威胁倍增”,意指它会加剧后来造成冲突的灾害,例如飓风、干旱、作物歉收和冲击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中东和北非难民向欧洲,以及中美洲移民向美国边境,这些北向的移民,就是气候变化加上上述地区国家未能解决就业和国内安定问题造成的结果。

由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未能解决其根源将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抉择——我们是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来防御作为敌人的其他人类,还是大家携手努力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气候变化正在变得不可避免,且会伤害所有人。

简单的答案是,如果我们忽视气候变化并致力于军备竞赛,那么结果将更具灾难性,因为这两种负面影响会相互恶化。

但是如果我们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方最终变得更强大,这对于“失败”的国家来说,不会是一场灾难吗?这正是一些地缘政治分析人士所推荐的“合作+竞争模式”下的两难选择。底线是这些地缘政治对手,是否可以相互信任和彼此理解。

这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真正区别。中国人明白,随着中国的发展,其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但计划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轻碳排放和资源浪费。如果中国领导人不理解这一点,中国就永远不会签署《巴黎气候协定》。

但中美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国家或市场,哪一个应该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能应对日益看得见的气候变化灾难吗?

十年前,气候变化不是政治议程上的最高优先事项。但自2015年以来出现历史记载的四个最热年份,毫无疑问,需要做一些事情以避免灾难,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即高气温真的可能成为导火索,从而引发人类之间的冲突,然后爆发核战争。

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一书中,亚洲思想领袖钱德兰·纳伊尔指出只有国家才是唯一能够领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

技术能成为救命稻草吗?毫无疑问,技术是提高能源和資源使用效率的绝佳工具,但要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就需要在监管、税收激励、决策和思维方式方面做出重大改变——这正是国家的功能。

私营企业能否单独应对气候变化?答案是不太可能。如果所有企业都为其外部效应(或碳排放、资源耗费或社会危害成本)买单,许多企业就无法赚钱。有太多的借口不做出改变,因为这样做无利可图。

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政治崛起的例子表明,选举投票以做出决定将是一个漫长或无效的过程。把本地问题归咎到外国人和移民头上,而不是气候变化,那就容易多了。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消费和消耗大自然留下的遗产。

好消息是,随着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认清气候变化才是真正的敌人,那么一起做事比互相斗争更好。

(翻译:臧博,编辑:袁满)

猜你喜欢

灾难敌人气候变化
雷击灾难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敌人派(下)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足够是够的敌人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灾难不是“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