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扶贫先扶志
2018-12-14吴凌云曹蔚
本刊记者/吴凌云 曹蔚
曹蔚摄
陈立群
1957年11月出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曾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杭州学军中学校长。现任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先后荣获浙江省第十八届春蚕奖、杭州市劳模、杭州市第二届杰出人才奖、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感动杭州十大教师、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创新校长奖等荣誉。
2018年11月20日,晚上9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几十间教室灯火通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内一片万籁俱寂,仿佛连空气都是安静的。
校长陈立群,如往常一般穿梭在教学楼中,沿着各班教室,从一楼到五楼,一路巡视。围着55个班级转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个小时后,校长办公室,灯依旧亮着,陈立群心满意足地合上了手中正在撰写的一份汇报材料。
这一天,正是他61周岁的生日,也是他来到台江的第828天。
时间退回到2016年8月14日,这一天,应中央组织部帮扶台江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陈立群正式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
那年8月,陈立群从浙江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作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陈立群在一次讲课时,回顾了自己创办“宏志班”的心路历程。当时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就有贵州凯里一中校长汪海清。汪海清的教育理念与陈立群的教育追求一拍即合。
2016年4月,在汪海清的邀请下,陈立群第一次来到贵州,给凯里一中教师作了讲座。这一讲,便一发不可收,从州上讲到各县市。正是那一年,台江唯一一所普通高中的台江县民族中学正处在校长空缺、发展艰难的十字路口。当地干部、教师听完陈立群报告,竟然“看”上了眼前的这位校长。
陈立群作完报告前脚刚回杭州,中组部驻台江扶贫工作组负责人与台江县领导就找到了家里,力邀他出山。
面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想起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陈立群应邀前往,但他有言在先:分文不取,扶贫支教。
扶家长的志
扶贫先扶志,陈立群最先扶的是家长的志。
一位女生辍学,被亲戚带往广东打工,陈立群急得直跺脚,一天连打几十个电话。“陈校长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请他们把孩子送回学校。”
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恢复和创设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陈立群号召老师们走进寨子,用教育的力量撬动社会最底层,让当地百姓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的重要意义。高考发榜,老师们带着鞭炮和盖有台江县委、县政府两个章的荣誉证书挨家挨户报喜。
杭州市援派黔东南州支教教师、杭州第二中学青年教师陈洁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清晨,有位家长向她打听校长办公室在哪里。这位家长声音很小甚至有点胆怯,穿着脏脏的衣服,手臂下却夹着一面鲜艳无比的锦旗。一番交谈后,陈洁得知,原来这位家长是学校“甘霖班”已经毕业学生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孩子半途辍学了,是陈校长带着班主任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他家,苦口婆心地把孩子劝回了学校,最后孩子不仅读完了书,还登上了高考红榜。那天是这位学生的父亲专程赶到学校给陈校长送锦旗。
此前,台江百姓对当地教育信心不足,全县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高中的只有10多名。这两年,民中招生录取分数线提高了近200分。考上本科的学生,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最前列。
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又回来了:2018年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
扶学生的志
今年高考,台江民中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73人上一本线,450人上二本线。
比成绩更让陈立群感到欣喜的是,一位高三学子在自己的一篇名为《让精神脱贫》的作文中写道:“不以贫穷为借口,要以改变贫穷为志向,寒窗十载,背水一战,来年的花儿也为我绽放。”志气、志向、志趣跃然纸上。
台江民中3000多名学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就有1300多人,他们的父母大都在外省打工。
今年开学,一位新生不慎摔伤了双腿,家人负担不起医药费,陈立群急匆匆跑到医院,从包里掏出了1万多元。
陈立群说,当初选择台江,是被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所打动,“留下来,是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来到台江,陈立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了当地的县志以及苗族文化的书籍。“了解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背景,我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志气。”
于是,12月9日,“励志日”应运而生。这一天,高三年级以班为单位,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树下,埋有一个瓶子,里面是全班学生的高考志向和人生理想。如今这片“志向林”虽还是幼苗,但已是葱茏一片。学生们将奋斗目标埋藏于“志向树”的根部,让自己的志向与这片“志向林”一起茁壮成长。
扶教师的志
在浙江,陈立群先后经历过6所学校,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起点,他的管理均能从量变到质变,把原本普通后进的学校带到当地拔尖的水平。
学校管理是他的长处。所以,当陈立群第一次站在台江民中的校园内,面对这所积弊已久的“乱校”,尽管皱起了眉头,但是他心中早已经有了方法。在全校启动“安静学习月”,在全校大会上给师生讲“每临大事须静气”的道理;召开班主任会,提出晚自习不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必须进行检查评比;他自己则每天早中晚到教学楼挨个教室督察……
几天下来,闹哄哄的校园,立刻安静了下来;几个月下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台江民中逐渐驶入发展轨道。
让陈立群始料未及的是,2017年春节后,全校有60多位学生辍学,教师中也出现了松懈的迹象。那时,离陈立群最初签订的一年合同期越来越近。
那年4月的一次教职员工大会上,为了稳定军心,陈立群直面问题:“有人说我快要到期了,但是不一定哦,说不定我一激动就待上个三五年!”话音未落,台下掌声雷动。
“当时,我就知道,我要为这句话负责,要把我从教30多年来的方法都留给台江民中。”
为了改善教师待遇,不拿一分工资和补助的陈立群自掏腰包设立奖教金,并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组织教师到杭州交流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来台江民中考察调研时,陈立群在汇报中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有没有试想过,有一天你离开了这里,那时的台江民族中学将会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采访的最后,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黔东南一流高中。”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具体来说,就是一支相对较好的教师队伍。我的支教总会结束,但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整个台江教育发展的关键。”
(封面照片由本刊记者曹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