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的味道
2018-12-14赵赟
赵赟
一
2013年9月,我从学校毕业到庆元做大学生村官。第一天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街道大厅,等待着自己会被分配到哪个村子,大厅里有不停打电话的、有穿着迷彩服跑步前进的。
手边有本杂志,封面是一位皮肤黝黑的邻家大哥,里面的介绍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省杰出青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浙江共产党员》杂志,虽已不记得是哪一期,但我记得里面卷首语的标题是“为乡镇干部说句话”,讲到乡镇干部的不易,要关心关爱乡镇干部,回想起来尤其温暖。
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从这本杂志读到了温暖的味道。
二
我所在的村,是个城中村,身边人说情况很复杂,我则不以为然,我想:浙大研究生都读下来了,搞定一个村子应该不是什么大事。结果证明,事大了。第一天进村,就有村民质疑:浙大研究生到村里?还是我们村?一定是在学校里受了处分,发配来的。此外,我老家是安徽的,庆元方言又听不懂,村情民情也不清楚。但是,半个月后就要换届选举了,可怎么办。当时,那期《浙江共产党员》杂志上有篇文章介绍一位驻村干部驻村20多年,记了一百多本民情日记的故事。于是我开始走访,村口小广场、水田里、来料加工的作坊里,村民在哪我就到哪,边走记录民情日记,边记边读杂志里的一些方法论。从中,我知道自己必须尝试去解决一个个问题,方言不懂我就一句句的贴在显示器上,用背诵英语单词的办法学方言。入职3个月后的支部换届大会上,我以接近满票的票数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
脚上粘的泥土多了,情况掌握的清楚了,工作也就得心应手。村里每个月要上党课,我会学习杂志中讲故事的方式宣讲。我把村里的故事讲到全省第七届微型党课大赛上,讲到全省“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一句话”主题宣讲大赛的舞台上,都获得一等奖。我把在田野奔走的感触,整理成文字,发表在杂志上,我从一名学习方法论的读者变成了一位讲述工作感悟的作者。
渐渐地,我从这本杂志中读到了泥土的味道。
三
此后,我经历了街道信访办、党政综合办等岗位,直到现在的岗位。现在有了手机,杂志社的融媒体转型让阅读有了更好的体验。指尖滑过的地方,我看到各地改革的成就,党建的特色亮点,党员的风采。
我觉得,我不能再当个看客,我应该投身改革大潮,在基层治理领域中做些什么。所以,我开始关注农村党员发展、村干部管理、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等问题,我也着手试验,希望通过系统性的制度探索解决碰到的小问题。
比如,为把更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入党,我在乡里试行了结构化面试、党委预审录取发展对象,效果不错。为突出党员的先锋作用,我把全乡党员集中到乡村振兴、政策处理等中心工作的一线。说着容易,做着难。
在乡村江湖中不断的寻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真相和真理的过程,让我疲惫不堪,但又兴奋不已。
从大学生村官到组宣委员,这些年,我成长了,回头看看,《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也一直在成长,从杂志到新媒体,从平面媒体到线下活动,唯一不变的,是《浙江共产党员》带给读者的味道。
我觉得这是真理的味道,是一本杂志和杂志社带给读者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