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招并举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2018-12-14朱兆华刘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教研组青年教师教研

/朱兆华刘 肖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军。笔者所在的学校(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创建时间不长,学校历史教研组绝大多数是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踌躇满志,但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作为一名教研组长,笔者开始意识到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带好这支“青年军”,必须借助教研组这个平台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理念先进、业务过硬、敢于创新的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服务。现将这几年摸索出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学:教师成长的先导

青年教师虽然都接受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但他们对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的认知还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尤其缺乏对教材体系、课堂管理、学情资源等方面的认知,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以学习促成长成为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

1.教研时间集体学。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新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程性质、理念、目标、设计思路及实施建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例析当今影响比较大的几种教学模式,体会其中蕴含的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等教育理念;同时对“翻转课堂”“幕课”“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教育新动态进行介绍,从各种杂志上选取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与理论性文章让教师一起研讨与分享。

2.业余时间自主学。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永远在路上。一是向书本学,每位青年教师制订自主性阅读计划,每人每学期至少要读1本专业书籍与教育理论书籍,订阅1种教育杂志,并用笔记本将相关素材摘录下来;二是向同行学,不但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更鼓励青年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QQ群等平台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做到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

3.学科组长关注学。青年教师虽然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容易缺乏持久性与深入性。为防止他们产生懈怠的情绪,学科组长定期组织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与教师一起理解重要的核心概念、整理学科的相关专业素材、剖析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同时积极营造研讨交流的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努力发现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大胆分享学习成果,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也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动力。

二、听:教师成长的入口

多听课是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青年教师团队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实现了听课的制度化与常态化,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1.听成熟教师的“先导课”。所谓听“先导课”,就是青年教师先听后上。在人员安排上,往往采取“以老带新”的组合;在教学内容上,成熟教师要比同年级的青年教师领先一两个课时。这个过程也是青年教师熟知教材、二次备课、了解学情、选择教法的过程,他们在其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再进行内化、比较、取舍,在成长的同时,也取得了几乎与成熟教师相媲美的教学效果。

2.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定期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是骨干教师的职责,也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示范课后,骨干教师就备课与上课过程中的目标制定、教法运用、重难点处理、问题设置、课堂生成等一系列环节向青年教师做详细介绍。如笔者提出了“预检、导入—建构、探究—应用、反馈”的教学思路,青年教师非常喜欢,还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这对笔者来说也是重要的历练与提升。

3.听青年教师的随堂课。随堂课的关键在于一个“随”字,它意味着听课不受计划、时间、地点及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结合我们组的实际情况,每位青年教师第1学年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第2、3学年听课不得少于30节,其中青年教师之间相互的随堂课不少于一半。这样做能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借鉴与创新。

三、磨:教师成长的基石

磨课能够优化细节处理,深入了解学情,塑造个性风格,最终打造高效课堂。如“罗斯福新政”一课,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磨。

1.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与开发教材的能力。本课历经几磨后,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设置了“罗列危机现象—人物自我介绍—发布新政措施—分析特点影响”等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堂既显得具象而生动,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中难以理解与掌握或者容易出错与混淆的内容。若要突破,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要考虑教法与学法。如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这一难点时,研磨后发现,过多的记忆与讲解只能被部分学生理解。后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展示《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政府在规范企业市场、用工、价格等方面的举措,学生自然生成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这一结论。

3.磨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高效简明的视觉展现形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其直观性、清晰性、逻辑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明显的帮助,精彩的板书就是奉献给学生的视觉盛宴。本课我们就如何梳理文本思路、精选关键词句、突出教学重难点、优化板书的形式等进行了重点研磨,形成如下设计:

这样的板书,知识体系与重点难点相辅相成,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得益彰。

四、评:教师成长的阶梯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得失及其原因的分析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能上课、敢上课却不善评课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青年教师自我评。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后,在评课环节,我们首先安排执教的青年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备课、研磨、上课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且以一定的逻辑方式表达出来。压力之下,青年教师都会认真反思授课过程,主动请教相关教师,他们逐渐对评课的思路与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主持评准备了条件。

2.骨干教师指导评。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骨干教师要以教研为契机向青年教师介绍评课的基本思路,如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依据什么标准去评价,表述上如何做到主题鲜明、层次分明、史论结合等;另外,在青年教师点评的基础上,对青年教师的自评进行再点评,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明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青年教师主持评。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甘于配角已成常态,因此,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舞台”也是助力其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的做法是提前一周给某位青年教师预约任务,由其主持下一次的教研活动,确定研讨的主题,点评课堂得失,归纳大家观点。主持评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思路与方法、观点与论据、总结与分述相结合。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潜能,也增强了青年教师的信心。

五、思:教师成熟的必备

将自己的思考化为文字是一名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由呈现课堂到实践思考再到理性提升的循序渐进的方式。

1.写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是我们每学期教研活动中都要进行的“规定动作”。围绕这类主题教研活动,上课教师不仅要有教学预案,还将撰写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因为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在具体撰写过程中,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三方面元素,即教什么、怎么教与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思路,青年教师的写作有了源头之水,教学设计写起来自然就顺畅多了。

2.写教学反思。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对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写作过程中要立足自己的实践,从“小”处着手,可以写教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写学的某个方面;可以写成功与创新之处,也可以写遗憾与不足。为保证此项活动正常推进,一是组内所有成员一律平等,每人每学期至少两篇教学反思,鼓励多写;二是将反思定期上传组内QQ群,大家相互监督,防止敷衍与抄袭;三是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对青年教师所写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为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3.写教研论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论文主题不是要研讨学术问题,而是以自己的课堂实践为基础,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者是别人思考基础上的发展与争鸣。为引领青年教师能写、会写、乐写,一是鼓励他们坚持阅读《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等应用性强的杂志,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法;二是请我校教研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用身边的人激励青年教师;三是创建督促与交流机制,要求每人每学期写出不少于一篇文章进行交流,将有质量的论文推荐参赛或发表,几年下来每位青年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成果”。

经过学、听、磨、评、写的循环,我们历史教研组的青年教师真正地成长了,多人获得市区级赛课与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评起课来条理清晰、观点前卫、论据充分。不少教师的文章在省市级杂志发表或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一个和谐、协作、竞争的集体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历史教研组也成为市局表彰的先进集体之一。

猜你喜欢

教研组青年教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