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我的乌龟朋友之乌龟爬行记》
2018-12-14
活动背景
班级活动室的饲养角新来了几只乌龟朋友,班上幼儿常喜欢驻足观看,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小乌龟为什么喜欢跑到小石头上去呢?”“乌龟为什么一动不动呢?”“这是我带来的乌龟,很可爱!”……灵动的动物总是对小班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从幼儿专注的眼神和交流中,我们读出了他们对乌龟的兴趣。于是,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乌龟的秘密,幼儿与乌龟朋友的故事开始了……
故事一:观察“我的乌龟朋友”
故事描述:
幼儿自由观察着活动室内的乌龟,他们观察着、交流着:
小博:“乌龟在水里,爬上去又滑下来。”
忻忻:“乌龟害怕时会把壳缩起来。”
葳葳:“一只乌龟爬到另一只乌龟上面。”
小鈺:“乌龟像我们一样眨眼睛。”
小楷:“乌龟是咬人的。”
祎祎:“我看到乌龟奶奶了。”
濠濠:“它爬不上来。”
小海:“因为它太老了就爬不上来。”
恒恒:“乌龟爬上去就摔倒了。”
濠濠:“乌龟没有手,爬上去就摔倒了。”
恒恒:“乌龟用一只手这样(拨水)。”
小娴:“那是爪子。”
元元:“乌龟翻过来,摔倒了,又翻过去。”
恒恒拿起旁边的粉红色椅子架在后背上,模仿乌龟爬,嘴里说着:“我是大乌龟。”
经验获得:
1.能认真观察乌龟,发现其主要特征。
2.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我的思考:
本次活动,教师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而是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倾听幼儿的谈话,了解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幼儿首先关注的方面和我们成人并不一样,在教师传统的预设里,可能会先让幼儿先观察动物的外形,但小班幼儿则不同,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乌龟的动态——爬,如恒恒小朋友拿起旁边的塑料椅子,放在后背上当做乌龟的壳,并自发地模仿乌龟爬。
故事二:自主创意表现“我是小乌龟”
故事描述:
这两天越来越多的幼儿把班级里的塑料椅子放在身后,模仿乌龟的样子。教师解读出幼儿此时有模仿的需求,于是教师提出问题,支持幼儿进一步的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想想怎么让自己更像小乌龟?”“后面要有个乌龟壳。”幼儿们纷纷行动起来,寻找班上可以用来扮演小乌龟的道具。
元元:“装乐器的红篮子可以当做乌龟的壳。”
小炜:“娃娃家的竹盘子也能用。”
蕊蕊:“我找到了塑料篮子。”
钰钰:“纸箱也可以。”
烨烨:“装毛巾的篮子是圆的,乌龟的壳也是圆的。”
……
幼儿带着自己选择的材料来到户外场地上,开始扮演起乌龟。
泓泓:“小乌龟累了,要休息。”
桐桐:“我在水里划动。”
恒恒:“乌龟爬起来了。”
凝凝:“我的壳老是掉下来。”
烨烨:“是啊,我向前爬它就掉下来。”
彬彬:“这样不会掉下来。”(双脚向上翘勾住椅子)
(解读:幼儿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找个可以当做乌龟壳的材料放在身后,大家在爬行中发现了问题—— “壳”容易滑落,有的幼儿用一只手摁住,但这样的话行动不便,可喜的是幼儿能把自己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彬彬想出双脚向上翘用脚勾住椅子的方法,同伴们纷纷效仿。)
教师:“两个小伙伴可以一起配合扮乌龟吗?”
(解读:教师发现幼儿们都效仿了相同的做法,没有新的探索行为出现,此时采用提问的方式介入,给予幼儿新的挑战。)
祎祎:“你拉住我后面的手,你当小乌龟的壳。”幼儿有的两两结伴,有的三人结伴,尝试与同伴合作表现小乌龟爬行,笑声洋溢着整个场地。
经验获得:
1.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乌龟的不同动态。
2.尝试与同伴合作表现乌龟爬行的动态。
我的反思:
班级里摆放着各种乌龟,幼儿每天都会自发去观察,在观察中他们发现了乌龟的各种动态,这些慢慢地转化成经验,为他们的肢体表现打下基础。幼儿从一开始借助辅助材料表现乌龟,到后来尝试与同伴配合表现乌龟的动态,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无限创意。这也说明了表现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幼儿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表现的内容也越生动。相信今天的活动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能欣赏到幼儿更生动的创意表现。
故事三:自发活动“我们给乌龟围围墙”
故事描述:
点心后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又开始了关于乌龟的聊天、谈话。
森森:“乌龟在水里走路。”
小杰:“乌龟可以爬到二十公里外。”
泓泓:“乌龟在爬的时候会把脖子伸出来。”
涵涵:“它像我们走路一样。”
灿灿:“我看到乌龟的两只脚弯一下弯一下。”
恒恒:“我在电脑里看到乌龟在地上爬,爸爸说了乌龟离开水也可以生活。”
蕊蕊:“老师,我们可以让乌龟在桌子上爬吗?”
教师:“是的,乌龟离开水一小段时间仍然可以生活,我们可以试试。”
(解读:这几个幼儿的谈话可以分析出,通过几天的观察幼儿对乌龟的了解更深入了,他们从对乌龟的整体关注转向细节部位的观察。同时,他们从外界得到了更多乌龟的知识,他们有疑惑,有寻求答案的需要,因此教师放手让幼儿尝试。)
于是乌龟被请到了桌上,看到乌龟朝自己爬过来,有的幼儿开心不已,有的连连后退,乌龟离桌沿更近了,蕊蕊按住乌龟的壳让其转身。
过了一会儿,看着乌龟在桌上缓缓爬行,幼儿觉得很好奇,很有新鲜感。大家慢慢靠近它,还和乌龟打起了招呼。
小乌龟在桌上转悠转悠,爬到了另一个角落,“啪”的一声从桌上掉了下去,濠濠叫道:“乌龟掉下去了。”博博抓住乌龟的背,把乌龟放回了桌上。
从桌上摔下的乌龟受到了惊吓,把头和四肢缩进来壳里。
森森:“乌龟死了吗?”
博博:“没有,小声点,乌龟害怕了,它害怕时会缩到壳里。”
大家静静地观察着,过了一会,乌龟又开始爬行,爬着爬着又快接近桌子边沿,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大家伸出手围住桌子边沿,试图不再让乌龟掉下去。
博博:“还有很多洞洞,我们去拿书给它堵住,乌龟就不会摔倒了。”
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周围同伴的配合,大家纷纷从书柜里拿来图书,在乌龟爬行的四周围了起来,但是这个范围太小了,一会乌龟又爬出了此范围。
博博:“我再去拿积木。”
濠濠:“我去拿积塑。”
其他幼儿纷纷寻找班上其他的东西,竹竹:“我们围成大围墙吧。”于是大家七嘴八舌,一起动手把自己寻找到的材料顺着桌子边缘围成围墙。
泓泓:“我们还是放在水里吧,这样太危险了。”
凝凝:“我们给乌龟搭房子吧,让它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就不会摔倒了。”
楷楷:“对,我们给乌龟搭房子吧。”
经验获得:
1.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2.初步能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我的思考: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思维方式,当教师放下成人的预设,尊重幼儿时,追随幼儿的兴趣,幼儿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活动中幼儿在观察乌龟爬的过程中萌发了给乌龟围围墙、建房子的念头,这是我们成人想不到的。他们在自发生成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投入是非常可喜的,此时,教师能做的只有淡化预先的计划,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唯有这样才能最好地了解他们,支持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
故事四:乌龟爬行赛
幼儿又围着乌龟们观察着,他们争论着:“大乌龟爬得比较快!”“我觉得小乌龟爬得快!”“你看大乌龟一动也不动。”“这只小乌龟在水里划啊划,爬得很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觉得大乌龟爬得快的理由有:“大乌龟比较大。”“因为大乌龟的力气很大。”“大乌龟的脚比小乌龟的长。”……觉得小乌龟爬得快的理由有:“我看到小乌龟在水里慌张很想爬上去。”“小乌龟很紧张。”“小乌龟想爬出水面玩一下,所以爬得很快。”……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决定与幼儿一起试试,开展一场乌龟爬行大赛。
教师:“你们觉得乌龟得在哪里比赛合适呢?”
博博:“在桌子上比赛吧。”
小蕊:“不行,乌龟会掉下去的,要有大围墙。”
祎祎:“我们可以用积木、椅子、纸围起来。”
(解读:受限于之前的经验,幼儿想到的仍是让乌龟在桌上爬,虽然他们知道在桌上爬是不安全的。)
教师:“还有其他的地方更适合乌龟爬吗?乌龟比赛爬的场地需要有什么?”
小钰:“在地上爬就不会掉下去。”
恒恒:“要有比赛的线(起跑线)。”
涵涵:“还要有跑道。”
桐桐:“我们坐的小椅子的地上有线,让乌龟从这里开始爬吧。”
泓泓:“两只乌龟要同时开始向前爬。”
对于乌龟爬行比赛的规则,大家初步形成了一致意见。刚才认为小乌龟或者大乌龟会赢的幼儿分别站在了各自乌龟的后面,泓泓和淼淼分别用手摁住乌龟。
乌龟爬行比赛正式开始了,“预备,开始!”泓泓和淼淼分别放开摁住乌龟的手。大乌龟快速向前爬,而小乌龟把头和四肢缩到壳里一动不动。这下认为小乌龟会赢的幼儿着急了:“小乌龟为什么不动呢?”“小乌龟,你快点爬!”
“去拿小乐器来,小乌龟听到乐器的声音就会赶快爬。”几个孩子蹬蹬蹬跑去拿来铃鼓和碰铃敲了起来,但是小乌龟仍一动不动。这下孩子们都蒙了,摸不着头脑。
教师:“想想,什么时候小乌龟会把头和四肢全部缩到壳里?”
(解读:幼儿迫切想让小乌龟快点向前爬,已经忘记了乌龟碰到声响时本能的自我保护,教师的提醒才能让幼儿找到问题的原因。)
小怡:“小朋友太多人了,它害怕了。”
葳葳:“乐器的声音太大了,不要再敲了。”
珺珺:“我们要小声点,小乌龟才不会害怕。”
幼儿把乐器收起来,还提醒同伴保持安静。“小乌龟爬了,小乌龟爬了!”大家还是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兴奋地和同伴分享着喜悦。
经验获得:
1.初步了解乌龟爬行比赛的规则。
2.进一步知道乌龟在什么情况下会自我保护。
我的思考:
这是一次源于幼儿自发谈话而生成的乌龟爬行比赛,这次爬行比赛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虽然比赛的规则很简单,但从中幼儿获得了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体验。当看到小乌龟开始向前爬时,幼儿那种喜悦之情写满脸上,已经不在意乌龟爬行比赛的输赢。活动中幼儿在猜测、观察中需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耐心等待,他们不断探究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也进一步亲近了乌龟。
小班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受已有经验的影响,使探究活动中断,需要教师及时地梳理和点拨。
故事尾声
这是一场充满童趣的私人订制,活动因幼儿的兴趣而生,他们一开始关注的是乌龟最显性的特点——爬,随着对乌龟爬行的进一步观察,进而发现了乌龟的外形特征,生成了新的问题和活动,在猜测、观察、寻找答案、认证答案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探究学习的方法,进一步亲近乌龟朋友。在幼儿的探究中,教师没有直接把乌龟的相关知识告诉幼儿,而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童心,提供给他们观察的机会,聚焦幼儿的关注点,引发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活动。对于幼儿萌生出给乌龟建房子的想法,我们也将鼓励幼儿尝试。幼儿与乌龟朋友的故事仅仅只是开始,更精彩的故事还等着他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