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葱南粤 三师下乡 驿道传情
——梅关古道梅岭驿站创作及思考
2018-12-14
南粤古驿道建设与“三师下乡”活动
古驿道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主体,是古代至近代政治、军事、文化、商业、民族、人口等的交融与发展之路。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已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通过其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陆路与水路相连、相通形成南粤古驿道特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广东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粤古驿道作为广东绿道的升级,与绿道互联互通,围绕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积极探索以道兴村、以道兴粤,结合现代人需求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功能转型升级,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14年,“三师下乡”活动拉开序幕,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以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在业余时间贡献专业才智,提升乡村建筑的质量和品位,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延续“美丽乡愁”。
古驿道历史久远,周边有若干个贫困村和乡镇,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让古驿道焕发出更大的活力,造福当地村民。古驿道的修复活化,可从古道修缮、遗址公园设立、农房改造、民宿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梅岭驿站创作
今年,广东省住建厅计划以打造全省11条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和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为着力点,进一步推动古驿道的修复与活化利用。我们接受委托选址并设计一座“大师驿站”。
南雄拥有广东省内最丰富的古驿道资源。梅关古道开凿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是古代官道“京广驿道”中唯一的陆路,在历史上承担了重要的交通作用,被誉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陆路地标。当年欧洲传教士穿越南岭走的就是梅关古道,对于急着北上的欧洲人来说,选择梅关古道可以更便捷地抵达京都。如今的梅关古驿道知名度较高,可以打造成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优质公共生态产品。我们希望在这个地区做大师驿站的想法得到了省住建厅和南雄当地政府的支持。于是,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工作。
第一,驿站选址整合旅游资源。
设计团队经过多次现场勘查,比选了梅关古道附近的几个地方,最终选址于韶关南雄市梅岭古村。正对梅关景区停车场牌坊,在梅关景区停车场与梅岭古村古驿道本体的交叉口,新建一个驿站,名为“梅岭驿站”。游人停车后,可以经过梅岭驿站循古驿道上山,沿途的梅岭古村落有司马第、下马碑廊等古迹,最后到达梅关景区入口小广场,与现有旅游主线路接通,使梅关古道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厚实。
第二,反复研究兼顾多方需求。
选址确定后,具体的位置却是反复斟酌修改。起初考虑在现有民房后面的小树林,不用拆建;再次去现场感觉位置太过隐蔽而改为拆除现有民房商铺,驿站规划商铺返还给原村民经营;第三次去现场落实方案时,最终确定在现有民房之前的景区停车场兴建,选择不拆迁民房而减少扰民。由于未来这里可能成为梅关古道景区的主要入口,我们特意考虑了把驿站扩建为游客服务中心的可能性,兼顾当地村民、游客、景区管理方三方需求。
第三,驿站设计体现传统与现代结合。
方案以节约成本、低碳节能、文化传承为纲要,立足于当地乡土建筑语境,结合基地现场环境,采用单元式钢木结构,结合当地传统的青砖、灰瓦、原木等建筑材料,以现代的营造方式,建造一座具有民居聚落形态特色的现代建筑。它承担了古驿道管理宣传、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功能,设有小商铺、小型展厅、驿站办公室等实体空间,为游人休憩与古驿道宣传提供了开放式场地,也是古村落当地居民聚集的场所。旨在设计一座满足驿站功能需求、提升当地环境品质、弘扬南粤古驿道文化的新驿站。
图1 驿站鸟瞰图
图2 入口透视
图3 廊下空间
图4 陈雄与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等一起研究古驿道建设
关于南粤古驿道建设和 “三师下乡”活动的思考
1. 建设标准应因地制宜
遗存修缮要坚持原真性原则,修旧如旧;新建设施要实用,需因地制宜结合周边地形、地貌展开设计,还应平衡好功能与造价的关系,避免在山上建设造价过高的建筑,避免全程使用石材铺路。
2.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
结合各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及古遗存特色,依托研学、文创、体育、旅游等多元化活动,传承和发扬各地线性文化遗产内涵,打造“历史展示线+休闲体验线”的线性文化遗产游憩新模式。
3. 衔接现代交通与古驿道
古驿道的保护和利用离不开重新规划建设便捷的交通体系,需要策划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快捷交通方式,与南粤古驿道景区的便捷交通连接。
4.与新农村建设协同用力
南粤古驿道的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利用与保护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都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多资源、多学科的协同,避免农村空心化,有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5.“三师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大师小筑”,应运而生。 “三师”专业志愿者们的活动多种多样。例如,与当地干部群众清理农房周边的建筑渣土和垃圾,共同参与环境改善的全过程。又如,用专业知识指导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咨询意见,寻找合适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