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国有企业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思考

2018-12-14徐宏伟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企业家国有企业精神

文=徐宏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国家层面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与关注。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建国以来不同发展时期承担了国家经济命脉和中流砥柱的重任。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如何成为引领世界先进技术、先进科技、先进经济领域跨国企业?国有企业走向世界并成为引领世界的生力军,如何让企业家精神在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成为当下国有企业值得深思的话题。

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现状

国有企业受各方面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发挥得还不充分、不全面、不协调,而且也受到很多条件的束缚。

企业家的职责定位。国有企业发展的好与坏,市场竞争力的强与弱,品牌影响力的大与小都与企业家的能力直接相关。国有企业企业家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一样,对企业家的职责定位必须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一是履行好国家为上的责任。企业家一路走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长期培养,经受各时期生产一线的锤炼和磨砺,能走到国有企业管理者岗位上的人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还有一定距离,国有企业管理者在迈向企业家的征途上还需要不断地转变。尽快从国有企业管理者向企业家转变,尽快从资产管理者向资产创造者转变,尽快从一线冲锋陷阵的实干家向运筹帷幄的企业家转变。二是树立好崇高的理想信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一定要树立好崇高的信仰,为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努力、追求卓越。还要把崇高信仰植根于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片土壤,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奋斗不息。更要有为中国国有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三是践行好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国的国有企业称得上世界一流的企业还很少,我们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强。这就需要我们国有企业家们背负起国有企业强起来大起来的重任,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四是发挥好持续创新的能力。2018年4月,由于中兴“芯片”所引起的思考,已经充分说明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极其危险的。国有企业发挥好持续创新能力是打造大国重器实现科技引领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企业家面临的困惑。企业家对当下有很多困惑,这种困惑也是阻碍企业发展、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很大阻力。主要的具体表现有:其一,社会资源配置有欠公平。社会资源的配置受行业不同时期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政策还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的影响和束缚。其二,对国有企业考核有欠公平。国有体制下的业绩考核、薪酬制度不能够充分激励、发挥企业家奋斗激情,也不利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其三,投资体制机制不灵活。投资是一个企业获得商机扩大企业再生产的必要手段。国有企业在涉及投资时都不够灵活,而且涉及本行业以外的投资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四,企业家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上必须面临退休的问题,很多企业家奋斗一辈子,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管理思想,退离工作岗位以后企业家精神发挥便无从谈起,这一点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们远不如民营企业的企业家。

国有企业家精神发挥的状况。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包括基础建设、企业效率、经济表现与政府效能四大项,企业效率和经济表现都与企业相关。一个国家企业竞争力也间接地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竞争力如何。而一个企业竞争力如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我国企业家精神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可见,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离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还有一段距离。国有企业想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首先是产生更多世界级的企业家,其次才能谈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让国有企业家充分发挥自由创新思维,站在全球的视野去考虑国有企业如何发展,打造更多的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避免只依靠规模和扩大投入的扩张,避免只大不强、只大不精的局面。

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国力之较量在企业,企业之较量在企业家。一个企业想要成为百年老店,企业家精神发挥得更充分,与国家稳定和强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国家的稳定和强大,企业在世界上也没有地位和影响。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在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同时,还要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时刻与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企业家必须站在历史的起点上展望未来,充分发挥好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任何时代,企业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发展相一致,才能够踩准时代节拍,实现财富和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创新思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一是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要有去冲,去拼,去赶,去闯,去试的精神,不要怕犯错误,要让创新付诸实践。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持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家精神将持续成为创新自身主要载体。二是企业家战略是创新市场的战略。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是企业家战略的核心。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最终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不具有创新市场的能力就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关键是在别人已经开始运用全新商业理念的时候,我们不能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要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进入市场。企业家只有发挥创新的功效,才能称之为企业家精神,才能更好地带领企业成功,才能更广泛地服务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绝不能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创新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企业家精神的本色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也包括杜绝浪费,节约资源,创造极致产品、服务和价值的精神理念。中国目前产能过剩,这是数量的过剩,品质依然不够,品质从0到1靠创新,从1到N靠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0到1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目前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实行弯道超车,出现了可喜的成绩。由于我们工业化时间太短,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全球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方向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放松,既要弯道超车也要变道超车。任何一个企业能持续发展并成为百年老店,都离不开产品的品质这一关键因素,不只是产品自身品质还涉及到服务品质。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走向辉煌,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工匠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在工匠精神这方面日本企业家做的是相当好的,日本的汽车能够畅销世界,得益于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节油功能。还有日本的电子产品,能够几十年引领世界前沿,与日本企业家的工匠精神即高度重视产品的品质分不开。

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是敬业担当。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实力。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更离不开企业家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创新和进取。在国家日益兴旺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使命召唤中,企业无论大小,体制不分国有民营,都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敬业精神和历史担当。我们应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富强担负起更高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脱颖而出,带领发展出更多具有产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当前,中国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正在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伟大时代必将诞生伟大企业,企业家所肩负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责任,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富强,实现“中国梦”的担当者,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和国家富强的责任。

企业家精神的梦想是国家脊梁。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靠的是一批批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德国能够成为打不倒的欧洲霸主,靠的是一批批坚持不懈“质量为上”的企业家;日本能够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国家,靠的是代代传承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企业家。人工智能是未来工业、服务业中公认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迫在眉睫。2025年是我国工业4.0的时间节点,但眼下的实际进展还相差甚远。“落后必将挨打”更是每个企业家铭记于心的教训。中兴“芯片”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关键技术、大国重器我们是买不来的,是“化缘”化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企业家们必须意识到企业家精神的梦想是国家的脊梁,企业有希望国家和民族才会有未来。中国的企业家立于世界,我们才会有话语权;中国的企业家立于世界,我们才会有决定权。

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勇于担当,要求我们理直气壮、毫不动摇把国有企业发展好,坚定不移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如何发挥好企业家精神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好与坏、大与小、强与弱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017年9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对激发与保护企业家精神和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但对于国有企业家们,只有良好的政治环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给企业家自由决策的空间。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好的投资机遇也有可能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快速做出决策,让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思想和天才都需要更加宽松的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驰骋空间,也才有可能产生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家精神的宣传工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弘扬什么,什么发展的就会好。弘扬企业家精神就会产生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就会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和企业自身都要大力宣传国企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精神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讲好企业家的奋斗经营好故事,让企业家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让企业家成为人人羡慕和奋斗的目标。

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更好发挥国企企业家在内的广大企业家的作用。落实好中央精神,关心爱护企业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可靠的制度保障。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相关制度。长期坚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落实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二是加强企业家正向激励制度建立。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企业家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家薪酬与市场接轨,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让企业家薪酬与贡献成正比。三是建立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创新者权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制度,也是激发企业家精神,让其投入创新、创业的“护身符”。激发企业家精神,要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让他们合理合法地富起来,让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钱”。四是建立优良的社会文化生态制度。教育应当有极大的包容性,要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座。培育企业家精神,既要制度先行,还要引导民众理解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纠正仇富心态。企业家承担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工作强度、压力和风险,企业家的创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理应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回报。五是建立改革创新容错机制。让“三个区分开来”真正落地,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允许试错,宽容失误,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国企企业家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充分发挥好国企企业家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猜你喜欢

企业家国有企业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