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蝶变
——改革开放40年记
2018-12-14受访者提供
◇ 文 |本刊记者 沈 淮 图 |受访者提供
40年,风雨兼程。
40年,沧桑巨变。
重庆,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正在奋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40年来,“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为重庆的改革开放抹上了最为厚重的底色。
从计划单列时期率先承担城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重任,到直辖后破解“三峡百万大移民”的世界性难题,再到作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历史使命,及至现在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向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迈进,每一个历史阶段,重庆的改革开放都呈现了鲜明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40年,重庆的GDP从1978年的67.32亿元到2017年的19500亿元,增长了291倍,主城区面积从70平方公里扩张到732平方公里。
40年,重庆向世界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轴……
如果说,中国的农村改革自小岗村肇始,对外开放从深圳发端,那么,重庆则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策源地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改革开放的主阵地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启动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成为国家推进改革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198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于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的报告》,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自此,重庆作为中央选定的第一个试点大城市被推向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前沿。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 重庆直辖挂牌
市民期待新重庆飞跃发展
朝天门码头上的突破A Breakthrough in the Wharf of Chaotianmen
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两江枢纽和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作为重庆服装批发重镇,朝天门综合批发市场集服装销售、运输、展示于一体,一度成为“中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长江上游最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
但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朝天门的繁荣始于30多年前一次突破禁区的改革。
1984年1月10日,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工业品贸易中心”在朝天门挂牌开张,首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谁都可以来买,谁都可以来卖”的开放式经营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按固定的行政区划、固定价格、固定对象调拨商品的计划经济桎梏,从流通领域突破了条块的束缚,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开放式的商品流通格局,形成了后来的朝天门批发市场最初的雏形。
彼时,“商品经济”仍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各方还在就商品经济是否等同于资本主义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而重庆,正是在激烈的争论中率先突破了禁区。是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将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党的决议。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则因其“开风气之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流通领域改革的一个样本。
像“工业品贸易中心”这样的改革举措,正是重庆在改革试点过程中诸多开创性探索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庆,类似这样在全国率先突破的改革并不鲜见。
红岩厂勇吃第一只螃蟹Hongyan Factory is the First to Take Actions
1986年9月22日,当时的重庆红岩机器厂也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工厂大门外,一纸鲜红的招聘启事格外显眼。
启事上说,根据市政府批准,允许红岩机器厂试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现向全国公开招聘厂长。与此同时,红岩厂还在《重庆日报》和一些全国性媒体上打出了醒目的招聘广告,很多人都被这破天荒的事惊呆了。在此之前,厂长从来都是由上级任命的。
9月27日,公开竞聘在厂里举行。来自全国的应聘者纷纷赶到交通很不便利的北碚歇马镇一试身手,其中不乏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和商界精英,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媒体的众多记者。
面试、笔试、资格论证、制作标书等,竞聘过程全公开,现场观战的近200人,厂里的闭路电视同步进行现场直播。“那真的是叫轰动。”很多年后,当时参加竞聘的李建春还清楚记得招聘当天的每一个细节。
吃螃蟹的举动不仅于此,按照招聘方案,无论谁竞聘成功,都要拿出其“身家”作抵押,并把每年标准工资的三分之一交给企业代为专户储蓄。
红岩厂作为全国第一家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大型国有企业,随后推行了全员签劳动合同、干部一律竞争上岗,实行从厂长到普通工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全员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多劳多得。
最初被打破“大锅饭”的各种不适应,很快被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干得好、干得多就拿得多的激励机制所消除,每个人都热火朝天、干劲十足,那一段时间,被红岩人称之为“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红岩厂的示范下,重庆近20户企业试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许多省市纷纷到红岩厂参观取经,重庆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1986年12月,国务院提出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至此,发端于重庆的先行先试经验,在全国掀起了全面推广企业承包的高潮。
青木关“四放开”成气候The “Opening of Operation, Price, Allocation and Recruiting” in Qingmuguan Comes to be Normal
另一场震动全国的改革是在远离重庆市区的巴县青木关(今属沙坪坝区,编者注)发生的。
1991年,供销社为了摆脱经营困境,突破国合商业“指定进货、指定价格、指定经营范围”的禁区,偷偷自主进货、自主定价进行销售。这个由基层自发产生的偷食“禁果”之举被捅开后,非但没有遭到责难和扼杀,反而很快形成“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放开、分配放开”的“四放开”新政策,成为重庆市场流通领域的一项突破性改革。
很快,“四放开”改革在位于主城区的南坪商业大楼和重百大楼等11家遴选出来的企业率先试点,充当改革的马前卒,试点取得突破后迅速推及全市。为了建立起新型的政企关系,与之配套的城市改革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四放开”已不单纯是商业企业内部的一项改革,而成为了一场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经济管理的大变革,带动各部门从思想观念到具体操作都遵照经济规律办事。
这项改革亦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全国各省市同行纷沓而至,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也派人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充分肯定重庆的做法,认为此举为全国商业改革带了一个好头,推动了商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长安汽车,从奥拓到无人驾驶
第二年3月,“四放开”改革由商业部推向全国,被评价为“对全国都是一个贡献!是立了一大功!”
不仅如此,“四放开”的影响还远远超越了商业流通领域,重庆工业领域很快就将商业“四放开”延伸为经营自主、价格自主、分配自主、用工自主、技改自主的工业“五自主”,顺势掀起了工业体制改革的热潮。
“军转民”长安嘉陵重生“Defence Conversion” Regenerates Jialing, Chang'an
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也深刻改变了一惯按计划生产的重庆军工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军工企业普遍面临军工任务和订单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直线下降的困境,在军转民上取得突破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重庆而言,探索军民结合的新路子既是中央交给重庆试点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重庆作为传统军工企业重镇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军转民的探索中,长安和嘉陵是两个成功的样本。
当时的长安,为了探索军转民的新路子,先后开发生产了溜冰鞋、木钟、游标卡尺、石油钻头和传动箱、风冷发动机、麻纺设备、猎枪等各种民用产品。然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小、竞争力弱、利润微薄,无法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最后,针对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缺轻、少重、无微”的现状,长安决定从微车入手,进入汽车领域。
1983年10月,中国第一辆微型车样车总装完成,随后相继诞生的“奥拓”“长安之星”等汽车品牌风靡全国,发展至今,长安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军转民”企业之一。
嘉陵的“军转民”则建立在不搞低档次的重复产品,要搞技术复杂的、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的思路上,将目光瞄准了摩托车。
然而,当时嘉陵一台车的成本要3000多元,定价却只有600元,所以摩托销售的最初几年一直是军品在补贴。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嘉陵开始组织跨行业的专业化大协作,率先成立“经济联合体”,展开了跨系统、跨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工作。紧密合作企业从最初5家扩展到后来的1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嘉陵为龙头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随着横向联合的发展,零部件生产的扩散,摩托车的批量生产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1983年即生产摩托车10万辆,占当年全国总销量的一半以上。随后,嘉陵又通过实施“国内联合、国际合作”战略,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于1987 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股份集团——中国嘉陵集团。
产销联营形成新合力The Joint Venture of Production and Sale Forms a New Synergy
重庆率先对企业实行扩权让利,迅速完成利改税的改革,理清了企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关系,落实了利益、责任和权力,让企业在面对市场时有了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联营在全国首开先河。
当时的重庆纺织批发站和重庆纺织局,重庆五金商业公司与重庆五金工业公司,重庆交电公司与重庆电扇工业公司都实行产销联营,打破了行业壁垒,让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牵手,形成新的合力。
区域联合共赢谋发展The Regional Joint Facilitated the Win-win Development
不仅如此,跨地域的经济合作也得以开启。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川、滇、黔、桂、渝四省区五方决定,采取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制订了区域经济技术协作互惠暂行办法和联合发展交通邮电等方案,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各种协议。同时,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建立了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流域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是时,变革在重庆各个领域激流涌动。蓄势已久的重庆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创造力,走出一条依托大城市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以改革促开放,重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衔枚疾进,到计划单列13年后的1996年,重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前40多年的总和。
如果说,计划单列时期的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主要是以以点带面的局部突破为特征,那么直辖则为重庆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提供了契机。伴随这一进程的是重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的华丽蜕变。
进入90年代,在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际,历史再一次选择了重庆。
1997年3月,重庆为我国第四个、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设立直辖市意在重庆可以按照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重新梳理发展思路,利用行政的强大组织功能,有计划地加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使其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具有更强的互补性。
百万移民 雄浑史诗Millions of Immigrants Bring up Magnificent Changes
重庆直辖后,中央交付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振兴老工业基地、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新路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件大事。
当时重庆的经济实力并不十分突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尚多:直辖市的体制,中等省的规模;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建设欠账多,老工业基地亟待转型……
如何破解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的难题,摆在了刚刚直辖的重庆面前。
三峡大移民无疑是一部雄浑的史诗,而重庆是这部史诗重要的谱写者。为破解这一世界级难题,重庆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纳各方之策,探索“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开发性移民新路子。
古老三峡的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实施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历经18年,跨越两世纪的三峡工程大移民于2010年宣告结束,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139万人,其中16万多人远离故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得到解决。
随着移民工作重心的转移,重庆把加快库区发展作为全市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库区产业支撑能力弱的问题摆在库区工作的最突出位置。
三峡库区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为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庆启动了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2+4”系统工程。在建立健全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管理、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等4项措施的同时,全面展开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消落区综合整治、支流航道整治利用、地灾及库岸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支流饮用水源保护与建设、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屏障区建设、移土培肥等12项工程,确保三峡水库水质优良和运行安全。目前三峡库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沿海发达地区水平。
一步一回首:让我再看一眼那熟悉的故乡
“把家乡的树苗带上,咱要到新家过好日子啦!”
时光茬苒,随着库区特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和特色农业园区的加快建设,就业渠道逐步拓宽,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一个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重庆再一次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瞩目的答卷。
临江门改造(1995年)
交通建设马力全开The Traffic Construction is Fully Opened
1996年,重庆GDP仅为1315亿元;2017年,GDP达到1.95万亿元。21年间,经济总量增长近15倍;1996年,重庆的城镇化率仅为29.5%;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至62.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重庆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全速提升。
重庆拥有西南广袤的腹地,但在直辖前,重庆很多区县距离主城区直线距离虽然并不远,走动起来却很困难,特别是渝东南和渝东北的贫困县更是如此,去趟城区少则1-2天,多则4-5天,主城各区之间交通也十分梗阻,落后的交通禁锢了发展,直辖伊始,重庆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成渝高铁和渝万城际铁路先后建成,将终始地的直通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在此基础上,重庆开建渝西高铁等5条高铁,形成重庆“米字型”高铁格局,全面构建重庆与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成都、兰州8个方向高铁联系网络,在各铁路主干线之间修建铁路,形成“蜘蛛网”一样的铁路系统,把各条干线串起来,形成环状城际铁路网,并开通短途、高密度的城际列车,让一小时经济圈内乘火车实现“公交化”。此外,渝万城际铁路将把一小时经济圈铁路网和渝东北连为一体。
轨道交通也是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重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13公里,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单轨交通运行里程99公里,重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创立了多个国家、行业和地方跨座式单轨标准规范。目前,国内外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研究应用重庆单轨交通系统……
截至2016年底,全市铁路网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6公里;高速路总里程达到2818公里,路网密度3.42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撤并村全面实现通达,行政村全面实现通畅;内河水运货运平均运距、水路货运周转量等多个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首位,4个枢纽港、9个专业化重点港口为支撑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5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九。
2017年,重庆高速路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23公里。而直辖之初,重庆高速公路不到90公里,重庆高速公路的里程是直辖前的33.6倍。
直辖20年,重庆的交通日新月异,从“8小时重庆”到“4小时重庆”,再到“1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城市版图迅速扩张。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Improved Widely
随着重庆城市版图的扩张,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五大片区组成,形成了一个城市中心和6个城市副中心,16个组团和8个功能区。
重庆城市中心是城市CBD区域,包括解放碑CBD、江北CBD和南岸CBD组成的区域具有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6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沙坪岸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西永、茶园城市副中心,承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8个功能区在组团外以现有小城镇为主体的独立城市建设区域,规划以都市旅游服务或教育科研功能为主;16个组团中除了传统的商住区,其它因为城市版图的扩张而形成的城郊,通过组团建设,成为宜居的新区,蔡家、两路组团中心对北部片区的服务功能将被提升,以分担观音桥—新牌坊城市副中心部分外溢的城市职能,而以大学城为主的西永组团,位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这个组团的划定,使大学城片区被圈进主城范围,化解了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形成了主城东部集高新技术产品、文化艺术和展览、高校教育、旅游休闲和购物功能为一体的的消费宜居圈层。
“中欧班列(重庆)”做大枢纽经济“China-Europe Train (Chongqing)” Made Hinge Economy Become Stronger
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重庆对外开放也在加速发展,而“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让重庆经济与世界经济快速接轨,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
2016年5月,海关总署批准重庆成为国内首个中欧班列运邮试点城市,10月,“中欧班列(重庆)”搭载26袋邮包、共计139件邮件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邮件处理中心,开创了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全程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
开行至今,“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000班,
“中欧班列(重庆)”只是重庆做大枢纽经济的一个缩影,当前,重庆正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渝满俄”班列等四个方向大通道优势,已初步形成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四位一体的国际物流体系,基本建成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货值位居所有中欧班列的首位。货源种类由以前主要以IT产品为主,到如今,IT产品仅占40%,货源种类呈现出多样化。
过去,没有人会把“重庆”和“咖啡”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但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咖啡豆运输的整个过程比此前省去2/3的时间,还能在半月内实现资金周转。于是,2016年6月,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应运而生,而后仅半年的时间,该交易中心交易额就超过4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平台。
2014年,国家正式批准重庆设立整车进口口岸,为“中欧班列(重庆)”运输整车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80辆来自欧洲的整车搭载中欧班列来渝。
2016年6月,首趟平行进口车专列载着82辆平行进口车顺利抵达重庆。如今,进口整车超过2000辆次,位居西部内陆地区首位,而整车也成为回程班列中,最重要的货源种类之一。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到咖啡交易中心的渐成气候,再到整车运输,“中欧班列(重庆)”大通道正在改变着重庆的产业结构,它不仅仅是重庆的,还将是西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通道。
两江新区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Liangjiang New Area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Inland Opening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标志着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到内陆腹心地带,重庆在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上步入快车道。
在不靠海、不沿边,无地理优势可用、无现成经验可循的条件下,两江新区不断探索内陆开放模式,利用向东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向西的中欧班列(重庆)体现物流优势,着力培育了保税、金融、会展、物流、信息等开放平台,充分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两江新区大力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中新多式联运示范项目“1+1”运营平台正式启动,果园港获批国检综合试验区,铁水、水水联运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展,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7%,其中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分别增长92.8%、62.3%。
此外,两江新区还加快推进中新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2017 年,两江自贸区正式签约项目192 个、投资金额954 亿元。
内陆唯一的“水港”+“空港”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得益于两江新区的开放布局和开放优势,内陆口岸高地功能日益显著, 保税港区累计引进企业已超过 1800 家,2017 年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14 个保税港区第1,进出口总额位列第2,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保税港区前3 。
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叠加优势,为两江新区在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内陆门户,发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江新区还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引进了了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重庆)数据中心等大数据行业的龙头企业落地两江新区,腾讯、阿里巴巴、云从科技、猪八戒、微标科技、海云数据……这些名声遐迩的大数据企业也纷纷落户两江新区。
正在高速建设的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通讯、数字金融、互联网应用三大优势产业为龙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三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构建数字经济“1+3+3”核心产业体系。到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园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500亿元,入驻企业达到3000家,进一步助力重庆打造现代化产业高地。
今天的两江新区,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焦点地区,欧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地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热点地区,内陆新兴大市场的核心地区。
不辱使命 继往开来Inherit the Career of the Predecessors to Create a Successful Future
重庆不会忘记,2016年1月4日至6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的3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发展明确了新的坐标。
习总书记在视察期间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扎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为推动重庆新的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审视定位,把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功能和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统一起来,把重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的深刻变化统一起来,共同发挥好“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定位,则对重庆发挥枢纽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改革开放40年、直辖21年,重庆从一个内陆山城生长为国家的中心城市;40年,爬坡上坎,一步一个脚印,重庆终于屹立于中国经济版图之上,成为一座朝气蓬勃的魅力之城。
站立于新的历史节点,重庆不辱使命、只争朝夕、力争上游……
改革开放40年,激动人心的时刻千千万万。相对于那些历史性的瞬间、决定性的重大事件,我们的日常生活看似波澜不惊,水面下实则深不可测、暗流汹涌。这里,我们谨以三组图片,从三个小小的侧面,展示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几个片段,寄望于这些鲜活的影像,能像一颗水珠折射太阳的光芒。
《化龙桥工厂的业余生活》所展现的,是改革开放之初典型的集体生活的场景,充满了新鲜的生机勃勃的气氛,大门已经打开,变化已经来临,人们憧憬这生活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感谢那些不知名的记录者,这些鲜活的瞬间,在多年以后最终都成为一代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成为了时间的注脚;《朝天门编年史》则呈现了朝天门的几度变迁,它是城市变迁的缩影。十几年忠实的记录,于不动声色中包含对我们城市最深沉的热爱;在《重庆高度》中,摄影师用一幅幅垂直向上的画面,描绘了城市的崛起,和昂扬奋起的精神面貌。
The past four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ood as a witness to countless exciting moments. Compared to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 and decisive events, our life seems to be tranquil and simple. Yet beneath the surface, things are stirring. With three groups of pictures only, we will display several episodes during the city's development. Like a drop of water that reflects sunlight, the movie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s also convey further information.
What Life in Spare Time at Hualongqiao Factory displayed are vivid scenes of typical group living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door of reform was wide open, changes were in the offing and people were expecting an unprecedented and promising future. Special thanks go to those unknown recorders whose vivid life moments contributed to a part of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generation many years later.They are all footnotes of the history. Chronicles of Chaotianmen which featured several transitions of Chaotianmen is an epitome of changes in the city. By staying committed to recording changes took place over more than a decade, we are a witness of our love and passion for the city. In the film The Heights of Chongqing, a film photographer depicted the city's rise and uplifting spirits with a photo vertically up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