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学实录
2018-12-13向浩
向浩
于 无 法 之 中 求 得 法,
有 法 之 后 求 其 化 。
—— 郭沫若
一、初看——原初體验
师:这是我家楼下的一盏路灯,它已在那里伫立了十几年。每次我经过这盏路灯,心里都会有颇多感想。这盏也许被很多人遗忘的路灯,今天来到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几秒钟,然后把你最初的感受告诉我。(学生观察8秒后)刚才在看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表情都非常严肃,甚至有些冷漠,可有三位同学面含微笑,带着浅浅的沉思。请你们大声告诉大家,看完这盏灯后有什么真实的感受。
生:这是一盏让我感到非常温暖的灯。
生:这盏灯勾起了我回家的欲望。
师:你读出了灯的内心世界。请写上作文题《灯》,把我们最初的真实感受用简单的两三句话写在作文本上。有没有同学对它一点感觉也没有?(学生摇头)如果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真实想法,请真实地写“我看到这盏灯毫无感觉”。
(学生写作2分钟后,展示刚写的作文)
生:一盏路灯孤独地伫立在群芳群草中,毫不起眼。灯光幽邃绵长,让我想起生活中像它一样,默默无闻地照亮我们的人。
生:这盏灯让我感到优雅、妩媚,又带着一丝孤独与凄清。
生:这盏灯让我想起深夜时的孤独和寂寞。
师:物我交融,非常高明的写法,开头就与众不同。
生:这是一盏孤独的灯,被人遗忘在深寂的角落,让我感受到一丝落寞与孤单。
生:夜黑得深了,路灯发出微弱的亮光,让我想起了每天晚上回家路上那点微弱而连绵的光。
师:以上是一组同学作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些同学对“灯”最集中的感觉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孤独、寂寞、深寂、寂静。
二、凝视——灯里灯外
师:灯,给予我们的感受远远不止这些,为什么我们写作时只感受到这一点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凝视它。刚才我们只是“初看”这盏灯。著名文学家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凝视有什么意义?当周围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聚精会神地凝视它,要么我们发现不了它真实的美的所在,要么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它丰富多彩里的一小点,就像我们刚刚只看到“灯”的孤独、寂寞、深寂、寂静。现在,我们来学习凝视。凝视就是专注并用心地看。它分两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专注地看”,第二层境界是“用心地看”。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请大家专注地看这张“路灯”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灯和花草在说话。
师:这么厉害!(生笑)这位同学看到了两种事物:灯和花草。
生:还看到了灯的光芒。
生:我看到了灯里的蝴蝶。
师:(惊讶)哪里有蝴蝶?其他同学看到 了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但是她看到了。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隐约看到“蝴蝶”在灯里飞,就像月亮上嫦娥的影子一样若隐若现,但是要加上双引号。
生:灯下的花草闪着光。
师:你比起第一位同学看到的“灯和花”,观察得更仔细了,有了特点——“闪着光”。
生:我看到了黑暗。
师:对,看不到黑暗的人,实际上就看不到灯。没有黑暗哪有灯?不过,“黑暗”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我们可以换为“黑夜”或“夜空”。画面上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孩子们,看不到画面上的内容,我们就没办法下笔写文章。你能看到,你就是写作高手。请继续看。
生:我看到了希望。
师:这是更高层次的内容,是最高层次的“看见”。我们先留着,等会再讨论,现在只谈自己看到的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生:我看到了露珠。
师:(惊讶)晚上有露珠吗?我的生活常识只知道露珠是早上出现的。
生:晚上会下雨。
师:下雨和露珠是两回事。拍这张照片那天,没有下雨,但我依然把“露珠”写上,实际上是灯光洒在树叶上,看起来像露珠。“露珠”加上双引号就可以了。还有这么长的灯杆,看到了吗?这一大片是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花草。在写作过程中,越具体越精彩。你说“花草”,我就说“叶片”,你说“叶片”,我就说“那片枯黄的叶”。在灯与黑夜之间的,是什么?
生:光晕。
师:我们总以为生活中没有什么材料可以写,只有教室、食堂、家。其实不是这样的,生活中实在有太多太多可以发掘的地方,通过今天的启发,大家知道生活中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黑板上,我把这些景物分成了两类,是依据什么分类的?
生:灯本身和灯外的事物。
师:对。如果从写作描写的角度,是依据什么分类的?
生:环境描写。
生:不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师:我为什么要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景物分开?意图是什么?因为间接部分我们要略写,直接部分我们要详写。现在我教大家间接描写法。当我们观察到位以后,写文章就非常容易了。首先,我们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例如,看到露珠,就用三句话描写露珠,以此类推,“花草、黑夜、露珠、枯黄的叶片”就可以写出12句话了。当然,这12句话要有所选择。我们自己的文章总是写不生动,写不具体,写不充分,没有画面感,现在就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但不能杂乱无章,想到啥就写啥。所以,第二,要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例如,由近到远。最近的是“叶片”,然后是“花草”“露珠”,最后是“黑夜”。请大家用侧面描写来写写“灯”周围的景物。这部分描写的字数要控制一下,不要超过三句话。例如可以这样开头: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片树叶……
(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学生展示刚写的 作文)
生:灯下几片被光芒照射的叶子,嫩绿嫩绿的,每一片都充满了生机。周围有不少的花草,在灯的照耀下,格外精神。
生:那枯黄的叶片努力地汲取着周围的光芒,证明着自己的存在。露珠也竭尽所能地反射着光,去驅逐黑夜的孤寂。
师:运用了对比手法,语言生动,“汲取”一词用得很好,善于使用形容词、副词表达情感。我们刚刚进行了侧面描写,现在来关注今天的灵魂事物——灯本身。用心地看,就是走心。一眼看到它,就不会忘记。最让你走心的是哪个部分?
生:光芒。
师:带着你独特的感受,用心描写几句 “光芒”。
生:光芒打破了周围的黑暗……(停顿,想不出来)
师:(笑)灯就是一个破坏分子,打破了黑暗就没有呈现其他内容了?
生:照亮了四周鲜嫩欲滴的花草,照亮了路上的行人。
师:很不错,都是侧面描写,还缺少对“光芒”的直接描述。(问其他学生)最让你走心的还有什么?
生:光晕,在无尽的黑夜中,努力地一点点挤出来属于它自己独立的位置。
师:你奉献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我写的也没有你写的深刻。我对自己看到的光晕做了如下描写,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屏显)
光晕是淡紫色的,朦朦胧胧的。它萦绕在灯的周围,像一朵白莲向天幕伸去,花瓣向黑夜慢慢伸展,香气在花瓣间弥漫,当它弥漫到花瓣顶尖的时候,便跳起了轻盈的舞蹈……香气继续向黑夜伸去,想渗透黑夜的内心,它又像一圈圈密密匝匝的文字,也许是灯写给黑夜的告白。
生:有直接描写。
师:当我写不下去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方法?
生:使用了修辞手法。
师:不对,使用了写作方法里的联想和想象。当我们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使用联想和想象,把它比拟为其他事物,就有很多话可以写了。现在重点写让你最走心的那一部分,第三自然段。例如可以这样开头:“最让我走心的是……”
(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学生展示刚写的 作文)
师:同学们写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再是一开始清一色的“孤单寂寞”了。请你读一读。
生:那笔直的灯柱,在灯光下更加洁白,一头牢固地插在地上,给予了这个倾斜的世界一些稳定,亭亭净植,将灯高高举起,刺破周围的黑暗,在这个角落里喧闹起来。
三、回望——灯之人事
师:为什么一盏普普通通的路灯、一盏画面上呈现的路灯能让我们走心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盏灯,它有可能是家里厨房的一盏灯,有可能是乡下外公的手电筒,有可能是停电时爸爸点的蜡烛……灯下肯定有一个人,或一群人,以及他们的故事。你的心中“住”着什么 灯呢?
生:霓虹灯。
师:你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
生:手电筒。
生: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灯带。
生:奶奶送给我的一盏灯。
师:(追问)有什么用途呢?
生:玩具灯。
师:灯本身是不感人的,不能让人记忆深刻,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灯旁的那个人。在刚才的写作过程中,我观察到有的同学表情发生了微微变化,面部肌肉在搐动,因为她由灯想起了内心深处的那个人,那段故事。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生:我小时候爱哭,每次哭的时候,谁也哄不住。奶奶就从包里拿出一盏玩具灯来哄我,我就破涕为笑了。
师:奶奶的这盏灯已经放了许久,时刻做好准备了,只要你一哭,她就拿出灯来哄你。奶奶是怎么把你从大哭哄到喜笑颜开的?
生:(停顿)忘了。
师:这么精彩的画面怎么会忘记?与其说奶奶时刻准备着那盏灯,还不如说是她时刻把孙子放在心里。也许一瞬间你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等会儿有感觉了,就可以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生:晚上从补习班回来的路上,妈妈会来接我。路灯下,我会跟妈妈撒撒娇,说说悄悄话。
师: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跟妈妈撒娇的,妈妈是怎么回应你的。她当时的神情如何?有的妈妈表达感情很奔放,直接一个拥抱;有的妈妈比较含蓄,就是微微一笑。这时,有一个“人”听得特别认真,是谁?
生:路灯。
师:对。路灯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你们母女俩,一直在侧耳听你和妈妈的悄悄话,把温暖的灯光洒在你们身上。这是世界给予我们的温情,能把路灯忘掉吗?这个故事不好讲,我来讲讲我的故事。
(屏显)
路灯,晕晕的光雾,像电影的荧幕,一下就把我拉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家里的所吃所穿,母亲能做的就绝对不会买。每到晚饭后,农活不能再做了,母亲便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兄弟三个伏案写作业,母亲就在一旁纳鞋垫。墨水瓶加灯绒做成的煤油灯,火焰发出来的光只能照亮很小一部分范围。(交代灯、人、事)
师:讲故事之前,把人、灯、相关的事简单交代清楚,中间需要一点过渡。最难说的是这一部分,将灯光和人、事交织着写。正如刚刚我问那个女孩,你向妈妈撒娇时,有一个“人”不能忘记,大家马上想到了,不能忘记灯。大家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故事的。
(屏显)
乡村的水汽将灯光溶成了奶黄色,在微风的轻拂下,晃来晃去的,摇曳着我的视线,摇曳着我的注意力。我偷偷地看着母亲,只见她面对着灯,面对着我们,专心致志地纳着鞋垫。她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钢针,用力穿过鞋底,脸部肌肉微微一紧,随后将手轻轻扬起,就像在半空中唱了一声长调,把光线温柔地切开,拉出了一串碎光,我还分明看见这些碎光在母亲手上、头发上、脸颊上、衣服上迸溅,甩出一阵阵“叮叮咚咚”的声响。随着光线的缝合,母亲手里的钢针轻轻地在头发丛中划过,接着又缓缓地刺向了鞋垫。如此,不知道多少遍地重复着这个动作……(特写“灯光”,将灯光和人、事交织着写)
我看着母亲,眼睛微微湿润。如此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母亲竟如此投入和享受,就像煤油灯的光亮,虽然微弱,但还是倔强地照亮一方角落,照亮我们母子四人。母亲,就是这样一针针缝织着我们的生活,缝织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像千层底一样朴实敦厚。(抒发情感)
师:这样纳鞋底的情景也许你们的母亲或奶奶那一代会有印象。一盏煤油灯、一位母亲、几个孩子,在灯下相处的那么一瞬间的故事,凝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口头作文很难,用笔来讲故事很容易。第一部分,交代灯、人、事情的缘由。例如,刚刚那位女孩补习结束后,趁着夜色,母亲在路口等候。一盏路灯孤零零地伫立在路旁,散发着温柔的亮光。记得那一次……又如,小时候,我经常哭闹,每次哭起来谁都哄不住。奶奶无计可施,就会从破袋子里拿出一盏玩具灯,一按下按钮,灯就开始闪烁,随着灯光的闪烁,调皮的音乐随之响起。记得有一次……
(学生写作,约20分钟)
四、深看——缘灯悟理
师:同学们现在写的这一部分是回顾往事,称之为“回望”,但写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别人,我曾经看到过什么灯,我心里感念着谁,我有什么故事要分享,更重要的是,从灯、人、事中思考生活。
(屏显)
穿透文章思想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素材认识与理解的过程,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就像一锅肉骨头,需要时间的炖煮,才可以熟烂而成为美食,其散发出来的香味,便是文章的主题。
——肖复兴《我的读写例话》
师:刚才接近两节课,我们所写的内容是在“炖煮熬汤”,现在香味已经飘散出来了,我们要学会“深看”。眼前的灯,内心深处的灯,内心深处的人和故事,给予了我对生活怎样的认识与理解?同学们尝试这样:1.将前后两类“灯”对照着思考感悟;2.将灯、人、事联系着思考;3.用三四句话写出感悟,短促有力,余音绕梁。
(学生写作,约3分钟)
师:最后,我让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她在课堂上完成的完整习作。
(生念作品)
灯
路灯的光在沉寂的黑夜中晕染开,点亮了深邃的夜。灯丝正灼灼燃烧,努力挤出明亮与温暖,却把灰烬余留在灯罩上,自己担着。
这一盏灯火,让我们想起了童年时日日陪伴我的奶奶和她随身带着的玩具灯。
童稚时,日日肆意地汲取蜜糖的甜蜜,而父母渐渐不让我继续吃糖。我号啕大哭,谁的安抚都不能使我停止哭泣。泪流满面的我看到奶奶从门缝间观察我,又仓促离开。没过多久,奶奶攥着米黄色的破布袋冲入房间,掏出个小玩意。“别哭啦,孙子,你看,这是什么呀?”奶奶的嘴角盈起一抹笑意,我微微停止了啜泣。那是一个玩具灯,灯杆上贴有我最喜欢的卡通贴纸,方方正正的个头,灯罩着相互缠绕的灯丝颇有美感,附着一个开关。我大感兴趣,恨不得早点领悟灯光的美丽。奶奶按下了开关,五彩斑斓的光映入眼帘,也照亮奶奶的微笑。她把玩具灯给了我。可纵使灯光看似五彩斑斓,但它的光芒是生硬的、乏味的,丝毫不能填满我空缺的蜜意与温暖。
奶奶仿佛看穿我又要哇哇大哭,突然一把把玩具灯抢了过来:“现在这个灯就是我的啦!”我立马停止哭泣,不知所措地望向奶奶,而奶奶早已逃之夭夭。“啊,奶奶,不行!这个灯是我的!”我奋起直追。奶奶故意踮起脚尖,把玩具灯高高举起。灯像一团火,而我如飞蛾一般心驰神往。期间奶奶偷偷地留意我,假装不小心落下玩具灯,我一把夺起它,放在口袋里,狡猾地偷笑。几轮下来,奶奶和我气喘吁吁。
我拿着玩具灯,反复把玩,手一抖,不慎滑落在地。捡起时,我注意到奶奶腿上的淤青与浅浅的血迹。“奶奶,您没事吧?”“没事,刚刚出门绊倒了,摔了一跤,看奶奶又为你减掉了一点厄运呢!”我抓着玩具灯,它一直在亮着,透出阵阵的温暖,此刻我心中盈满温暖。
我很清楚:是她看见我大哭而出门买玩具灯;是她故意把灯落下;是她为了哄我,却假装兴奋地陪我嬉戏玩闹,其实她的脚在钻心地疼。她默默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出于对小孙子的疼爱。
伫立在灯光下,我掏出奶奶送给我的玩具灯,却舍不得按下开关。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正如这路灯一样,燃烧自己脆弱的灯丝或精力,为需要的人、爱的人送去温暖。我不忍心你们再受到伤害,现在换我温暖和照亮你们。
“奶奶,让我为你减掉厄运吧!”
(全場鼓掌)
师:今天我教大家怎样认识普通的灯,了解写文章的基本路径。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像学武术一样,先学会霍家拳,然后才学会迷踪拳。当我们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它,发现它,去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接着回忆相关的人和事,最后得出深层次的感悟,文章就写出来了。例如,我可以先写事,把对灯的特写放在事件里面。不管是一盏灯、一支笔、一个文件夹、一副眼镜、一个发卡、外婆给我梳头的那把梳子、爸爸为我吹头发的电吹风……都是值得我们去凝视和写作的。谢谢大家。
(全场鼓掌)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