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摘
2018-12-13
组织提升篇
陈春花:新晋管理者的三项修炼
对于基层管理者,以下几点会比较重要:
第一项,计划管理能力。这一项是比较重要的能力,因为“计划”就是解决你的每一个目标怎么去匹配资源,怎么去安排工作,怎么能让大家不要跑到离这个目标很远的地方去的问题。
第二项,沟通,能把意思讲清楚。有些时候,我们觉得管理者不好,是因为他讲不清楚事情,表达不清。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所有人都要听你的指令。
第三项,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因为复杂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也无法出绩效。比如说重要性、优先级排序,因为所有的管理其实都是有限选择。先有分解,然后是重要性排序,再有就是取合。如果他发现同时有六件事都很重要,这时候就要取舍。取舍的时候,不光是重要一个维度,可能还有时间维度、代价维度等。
这三项能力的训练,放到高级管理者,比重刚好调过来。对于高级管理者来说,最高的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个就是沟通,让更多的人相信他。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领袖,你就必须大道至简,找到一个表达方式,让人家听得懂你、看得懂你。最核心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快乐地沟通,不要去专注于你的目的。
举个例子,电梯为什么一定要放面镜子?因为所有的电梯都要解决一个坐轮椅的人进来之后,轮椅调不过来的问题——镜子实际是为了反射身后的按钮。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直觉回答都不同,“为了整理头发”、“为了显得空间更大”等。這说明在沟通当中,直觉会让你设定立场和答案,而这恰恰是导致你没有办法倾听、知道别人想什么的问题。
摘编自《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陈春花
最怕客客气气说废话的客服
自助服务可以帮企业节省—大笔开销,但由于顾客可以自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线客服人员面临的求助难度升级,他们需要解决顾客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企业对于一线客服投资不足,消费者的期待和实际感受便存在落差。
为了找到最佳客服类型,有研究机构针对1440名客服进行了一项全球跨行业调查,发现主要的客服代表类型有四种:一、共情者(占32%,喜欢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希望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动机,有同情心地倾听),二、苦干者(占20%,遵守规章制度,喜欢和数字打交道,执着,严守截止日期),三、掌控者(占15%,坦率且坚持己见,喜欢展示专业技能,主导沟通过程),四、稳定者(占12%,镇定乐观,不会因为难缠的客户影响到心情)等。
很明显,企业更乐意招聘共情者,调研中42%的管理者更偏爱这个类型。然而,研究结果和管理者所想的相去甚远:最佳客服是掌控者。后者在一系列质量和绩效指标上的表现都超过其他类型的客服,最主要的是他们为顾客省了不少事儿。
调查发现,这类人希望能为顾客提供快速简便的服务。在没人负责的时候,他们是自信的决策者,他们坚持己见并直言不袆。他们会主动判断顾客的问题,较少询问顾客想做什么,而是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的目标总是最快速简单地解决问题。
无论是否有意为之,掌控者都为信息过载的顾客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清晰的指导而非冗余的选项。事实上,84%的顾客也更希望获得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大堆自助服务渠道。延伸调查发现,销售部门为顾客出谋划策,简化大额购买决策,会大幅降低买家的后悔程度。营销中,“决策简易指数”排行前1/4的品牌与后1/4相比,消费者购买意愿高出85%。
管理者会说掌控者“难以适应企业文化”,但调查揭示出掌控者其实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只不过处理的方式与众不同。因为顾客不想听到道歉,而是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摘编自《哈佛商业评论》
马修·狄克逊等
如何持续成功地颠覆自己?
1983年,美国财务软件公司Intuit创立。处于竞争激烈的软件行业,同时创立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存在,Intuit不仅还在,而且活得很好。该公司近五年的营收成长了36%,达52亿美元,利润创下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家公司比刚创立的明星公司赚钱,同时又比成熟稳定的企业成长迅速。”
追溯Intuit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从创立开始,公司便持续颠覆自己。它抢先在任何对手可以打败自己之前,不断重新发明公司的产品与商业模式。
举例而言,公司的元老产品个人理财软件Quicken,在DOS进入Windows时代之际,公司便重新研发;另外几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产品,在互联网初期也重新制作,然后在智能手机推出初期,再度重新制作。
事后诸葛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每次的改变在当时都是想法上的大转弯。例如在智能手机出现不久时,谁会想到要在手机上报税?公司没有患上大企业病而停滞不前。
五年前,该公司高层决定,公司不只是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而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CEO史密斯指出,一家中小企业平均会使用16-20个手机应用程序,Intuit却只有三个手机应用程序,所以他欢迎外界的研发者到公司的网络平台,提供以该公司产品为基础的手机应用程序。
Intuit公司认为,成为开放的平台会让顾客变得更忠诚,同时给予公司深入了解顾客问题的机会。虽然前来的研发者有可能是竞争对手,但是公司相信,开放的平台会让公司变强,而非变弱。现在该公司平台上总共提供1400个手机应用程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证明当初这个破坏颠覆的举动,又是Intuit的另一个成功创新。
推特财务负责人Ned Segal曾是Intuit的财务高阶主管,他这么称赞老东家:“Intuit是这个世界上守护得最好的秘密之一。”如何持续成功地颠覆自己,确实会是许多公司想知道的秘密。
摘编自《EMBA》
个人成长篇
拼命工作,老板会感动吗?
老板一定会感动。
实习生小刘加人_家媒体公司,因拼命工作,老板不仅在开会时时常表扬他,加班时还会顺带给他订饭。老板也是人,也是有感情的。
别着急,故事还没讲完呢。后来小刘离职了,还是带着怨气走的。新媒体的爆发对公司业务冲击很大,小刘的业务就是典型,榜单越做越漂亮,但收入规模很难扩大。公司又招到了一个研究员,和小刘平级,一起做榜单,他们联手做的第一个榜单很成功,是一年多来第一次在收入上有大规模的增长。结果,小刘还没来得及去提升职加薪,那个研究员就因为业务上的多项创新而被老板破格提拔了。
所以,老板会感动,但最后还是要看业绩。
2017年初,《任正非:还过个屁年!》一文刷屏。本来是让大家聊聊今年工作的感悟得失,以便更好地开展明年的业务。结果这个会变成了《演员的诞生》,一个个都变成了“戏精”,指望表演完了,老板—感动,给你百万年终奖。“精致的业绩泡沫”,任正非是傻子吗,他能不发飙吗?
既然感动没用,我为什么还要为公司拼命?因为拼命的目的从来都不应该是让老板感动。努力是为了自己,为了长本事,为了做出业绩,为了创造价值。如果你觉得努力换不来老板的感动,就不努力了,那其实是在坑自己。
一流人才必须要有这四个心态:第一,公司没了你,太阳也照常升起。第二,你不往前走,就有人来替代你。第三,一切以业绩说话的员工最体面。第四,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不用让老板感激你,而要让老板需要你。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一插坐学院
粥左罗
成大事者靠套路
知名作家Michael Lewis为了研究奥巴马这样的大忙人是如何管理他的时间的,曾经申请在白宫观察总统的日常活动进行研究,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2012年的《名利场》杂志上。
他发现从普通人生活的角度看,奥巴马的日子很无趣:在白宫的每一天,奥巴马都是按照同样的结构去做事。
早晨7点起床,去体育馆锻炼45分钟,洗澡穿衣服吃早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浏览报纸,看每日安全概要,然后前往椭圆形办公室上班。晚上,奥巴马家人在10点左右上床睡觉,他则会独自工作到深夜1点,并且准备好第二天的工作。他的西服大都是灰色或者黑色,衣柜里基本上都这样,根本不用去选择什么场合配什么样的衣服。
关注新闻,你也会发现扎克伯格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灰色或者黑色T恤。据说默多克每天只看《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而且只看头版的内容。
是的,真正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就的人,日子远没有秀创业、秀学习和秀奋斗的人精彩和有趣。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管理很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而这背后是流程、规范、模板和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套路。
如果做一件事情,你完全没有套路,那就需要从0开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摔N多个跟头,你都不能找到最佳、最适合的方式方法,都不一定保证有好的结果。所以套路的第一个作用是效率,让你做得更快更好。
第二作用是让你有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如果你所有的路径都是自己探索而没有套路,那可能累死也完成不了最基本的任务。所以为什么许多人没有创新,是因为“他太忙了,没空创新”!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知识管理中心
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1.想象你的理想生活。找到一个你想到达的目的地,将它写在你能时常看到的地方,怀抱这个梦想,别让任何人或事物阻挡你前进。当你在做选择时,问问自己,这个选择会让你更靠近,还是更远离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的目的地是成为一位优秀的主管,当情绪涌现时,你便不应该再对能决定谁升迁,或帮你写推荐信的主管发飙。
2.聪明地选择小圈圈。待在你身旁的人应该要能激励你,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观察看看,你的身边是否围绕着办公室的负能量?还是和你关系要好的同事,总是能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你面对困难?
3.发展必备技能。思考一下,当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时,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会留在现在的产业,还是转换跑道?你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才能胜任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切记,这项工作一定要能让你释放藏在心中的热情,并让你感到心满意足。
4.保持热忱。为什么你想成为最好的自己?试着列出三个最能激励你达成目标的字词,记下来。当你专注在成为这三个词所形容的人时,短期的不顺遂便打不倒你。
5.建立与理想呼应的生活习惯。
6.说别人的好话。只有在对大家都有好处时,才提出有建设性的批评。
7.对自己好一点。试着用正面的话,取代负面的自言自语,例如:将“我失败了”转换为“直到成功前,我都会不断尝试”。
8.别让社交网站成为发泄的工具。将职场上的负能量留给自己,将激励人心的想法传递给别人。
9.吃得健康,靠运动排解压力。这会让你拥有更多能量。
摘编自EMBA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