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与机器人共处?

2018-12-13郝景芳

中外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神经网络领域

郝景芳

未来,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就好比我们今天与移动互联网相处的能力一样,会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必需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研究工作涉及对人工智能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大量地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机场在订购人工智能机器人做安保,2000台机器人分布在机场内部,替换了原有机场工作人员。我们也看到电商的客服现在有60%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多领域如无人仓储,机器人可以进行货物的摆放、输运。我们还在无人工厂看到很多机器人在取代之前的专业工人,人工智能的医生已经开始在医院坐诊,未来还会有人工智能的投资顾问专家。

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做这么多事隋的时候,人该怎么办?未来人类又该如何学习以应对时代变化?

机器越聪明,人类越要懂机器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是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不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时代已经走到我们面前了。未来五到十年、二十年,我们会看到它们在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就好比我们今天与移动互联网相处的能力一样,会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必需。

科技越发展,人类就需要更懂科技;机器越聪明,我们就越要懂机器,超越机器去探索科技的边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具有这样的科学思维,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我们要回到最基础的地方,去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工智能说到底是一种信息处理算法,目前最有前途的算法叫做深度学习,它仿照了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只不过人类的大脑皮层有六层神经网络,而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可以有一百多层神经网络,所以叫深度学习。但是不管算法本身多么复杂,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这种算法的本质,是用一个深度网络处理数据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当我们用这样的基础思维去理解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知道未来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首先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深度的神经网络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没有自我反思的能力,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常识的能力,也没有理解他人内心想法的能力。

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能与人对话,但是它其实只能处理特定领域中的特定数据,没有^类所具有的大量背景知识和对世界的常识系统。它可以识别大量数据和图像,但是让它真正去理解一个情境,理解这个情境中每一个人的心思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人工智能也不具备人所有的一些生理功能,包括人的情绪、人的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等。

人工智能的算法里,也没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部分,所以它其實很难理解自己。难以理解自己就难以理解他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推己才能及人,但是人工智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为以上种种局限性,在未来的工作里,人工智能所擅长的事情依然是在规则明确的重复性领域,而人要做与人沟通的工作,要在大量的沟通中了解他人的意图。

人工智能的记忆灾难给人留出机会

未来,人类还有很大的潜能,真正能够超越人工智能去做它的领导者,因为人有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

首先人工智能只能处理特定领域里的特定数据进行特定任务。一个下围棋的机器人并不能去处理金融数据,一个医疗影像机器人很难去做艺术创作。这是为什么?因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是用整个神经网络去学习一件事情,它的所有参数都会根据这个目标进行优化,一旦它开始学习第二件事情,整个网络参数都会被改变。而它学了第二件事情就会忘记第一件事情,这在深度学习领域目前还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被称作记忆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只能在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专家,而不是通才!

而人并不会因为自己学会了说话就忘记了走路,也不会因为学了数学就忘了语文。我们所有新的知识、新的技能都是叠加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的。人的记忆到底是怎样存储的,掌握的不同知识之间是如何组织、如何调用的,这是至今脑科学还未能充分理解的地方。我们只知道我们能够在头脑中把多个学科领域学到的所有知识在头脑中建构起一个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我们不仅仅知道一些金融数据,还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知道今天的经济系统怎么来的,因为我们有很多过去的文明积淀。在我们的头脑中,这个世界仅仅是一些具体领域的具体任务,有一个对世界的全景勾勒,并且能够打穿时空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对于未来的判断。

因此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更像专业领域里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助手,而人类因为有一个通识的大局观,有对于世界的全景认知,能够从这个时空里选择未来要走的路径,作出更明智的抉择。这种面向未来探索的能力是人所独具的。以通才具有的综合知识体系,创造性思维方式面向未来的引领者,是我们人超越人工智能的地方。

如何才能建立这样的综合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有跨界思维,在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当我们用“是什么为什么从哪来到哪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不同学科的时候,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要大于差异,这样我们就能把古今中外地球时空在我们的头脑中融会贯通起来,建立起综合的知识体系!

此外我们要真正理解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就不仅仅要有一些知识、事实,还要有概念的思维框架。专家和新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新手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他们相互之间都是不相关的。但是专家可以从一个概念出发来组织历史。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这种抽象能力,把知识背后的真正精华抓出来。

我们既要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又要有背后的一种思维框架,抽象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而这些能力仍然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算法结构中所不具备的。所以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会迫使每个人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创新性,我们也一定会看到更加有创造性的有活力的社会的到来。

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通识教育

当人工智能全面到来之后,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这会是未来时代的刚需!

那么教育要怎么做?很可能是一种翻转课堂的形式——就是知识的学习会由自学完成,课堂上老师带学生去进行一些更加深度的讨论,创意的练习。传统的课堂是把学习放在课堂上、练习放在课堂外,而翻转课堂是把学习放在课堂外、练习放在课堂上。

人工智能会进入到我们的教育系统,学生通过软件完成自学。未来学生们需要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这会让他们有一个综合判断能力,也是能战胜人工智能的地方,

未来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培养人际交往、人际沟通、协作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会更多看到老师对学生思考的启发,鼓励学生各种各样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课堂会变得比现在的学习系统更加灵活,更加尊重学生的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现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顶级一流名校都会开设通识教育课。我们能不能把这样一种属于小部分贵族精英的教育真正推广开来?在我看来在未来时代这是必须的。因为未来每一个人可能都需要更加开放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我,做出自我选择,通识教育会成为一种必须。

未来的教育呼唤融汇的知识体系,贯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学会去追问这个世界的本质。从科学、人文到艺术,当我们融会贯通地用普遍发散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会知道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都彼此相联。当每个人通过通识教育学习,当我们越具有这种基础思维,对这个世界有深刻的概念化的理解,我们就越能够走向一个无限宽广的未来。

猜你喜欢

创造性神经网络领域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领域·对峙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复数神经网络在基于WiFi的室内LBS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RBF神经网络的PID整定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