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岩石:政府税收的轻重与善恶

2018-12-13

中外管理 2018年1期

美国的减税方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此时才发现人们对“税”的理解各有千秋。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最流行的解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在不同的解读中,“民”的含义大不相同。一个是“税”,一个是“民”,背后则是两个关键词:一曰轻重,二曰善恶。税轻未必善,税重未必恶。

“税”本应顺应市场

“税”是一个中性词,善恶轻重的关键在于是“赋”还是“负”。若言“赋”,望文生义就是“抢钱”,这是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遗产。教科书将其归纳为两大属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直到资本主义时代,这个“赋”字才悄悄地被“负”取代,因为市场经济制度要求降低税“负”,藏富于民。

然而,以强制性和无偿性为基础的税制也并非一概为恶,因为政府承担着保家卫国之责,在敌国入侵之际,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强制性、无偿性的“赋”就代表正义,即用武力保障财富不被敌方劫掠。即使在封建社会,开明君主在和平时期也都会“轻徭役”,安民心,休生养息。此时之“税”无论轻重,皆为保家卫国之需,战时重税,平时轻税,都是利国利民之善举。

在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百废待兴,创新型政府“摸着石头过河”,在几乎没有纳税人阶层的社会,何谈税负高低?此时一无税赋二无税负。如今,中国政府在内推市场,外求和平,降低税负是必然趋势,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税收体系应以逐年降低税负为特征,因为企业和家庭的税负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中国本应先于美国开启减税的阀门,顺应市场,藏富于民。

供给侧改革或带来改变

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而“供给侧”三字和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使用的“供应面”是同一個英文字。

1974年12月,在白宫附近的一个准官方晚宴上,一个34岁的年轻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聆听白宫政要及其智囊的高谈阔论。一会儿,他在几张餐巾纸上画了几条曲线,悄悄走了,当时只有《华尔街日报》副总编瓦尼斯基注意到。几个月后,瓦尼斯基在《公共利益》杂志上披露了这几条曲线,首次以这位青年经济学家的名字命名为“拉佛曲线”。后来接任副总统的迪克·钱尼在回忆录中提及:就是那个寡言少语的年轻人让我们理解了供给学派的基础理论——减税将改变人的行为,从而驱动人们更努力工作,创造更多价值。所以低税率至关重要,甚至会给政府提供更多税收收入。在里根总统任内,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供给学派的拥护者。

我建议大家抽空读一读《餐巾纸上的税收革命》,让减税政策也能形成共识。“拉佛曲线”说明:高税率虽然在短期会提高政府税收,但迟早会由于民间投资动机的弱化及消费欲望的下降而导致政府税收减少。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和富人会在流动中选择哪里缴税、哪里生产、哪里生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今日中国已告别了高增长,似乎无人相信“中国还有20年保持8%的经济增长潜力”。可想而知,在高增长变为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的时候,中国企业与家庭共同面对的是高税率和高利率,他们将如何选择呢?

特约编辑:马小琳